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邓芬芬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12期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崔峦老师说过,“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对学生而言,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整合资料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如何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呢?只有更新观念,立足现实,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处处是语文,时时皆为我用”的语文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后,我让学生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他们都准确地画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个故事,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却不一样,有的画出了几种动物的特征;有的对青蛙的生长过程画得特别好,还有的不仅画出了青蛙生长的过程,还画出了他们的动作,较好地区分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学生不仅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它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 二、在想象绘画中提高语文素养

想象是学生学习的翅膀,在想象中绘画可以让学生超越时空,充分发挥主体性,理解体验感悟课文,自由表达,进行创造性、个性化的学习。

在教古诗、描述风景或可以用画来表达意境的课文时,可让学生自由想象,把自己的阅读理解画出来。例如小语第四册《画风》,文中讲四个小朋友开动脑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事。读懂课文后激励学生:“你们能不能和这四个小朋友比赛?看谁最聪明,能把风画出来?”“能!”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一片沙沙的画画声中,风很快就画好了。有的风把裙子吹起来了,头发飘起来了;有的风把树叶吹落了,把沙尘吹进眼里;有的画海浪拍打着礁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