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四节 区域差异 第2课时 我国四大地区及西部大开发知识梳理学案 湘教版必修3 下载本文

[规律总结]区域差异

2.西部大开发分析

[例题体验2]读“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图”,回答(1)~(2)题:

5

(1)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 A.市场指向型 C.运输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D.劳动力指向型

(2)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 ③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指向型”工业部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从M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品牌可看出体现的是市场;同时科技、人才也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故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市场指向型。注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人才、技术优势,故不能选择技术指向型为战略导向。第(2)题,西部发展最急需的是生态建设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图示由资源依托型向M转变,需要由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

[理顺思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与重点措施

6

1.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 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

解析:A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最小,A对;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但由于GDP总量低,因此农业总产值不是最大的,B错;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河流入海口处城市较多,C错;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集中了三大工业区,因此工业化水平最高,D错。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2~3题:

2.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因沼泽广布,耕地较少 B.乙图示河流河段有凌汛现象 C.丙图示区域冬春寒冷干旱 D.丁图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

3.关于四地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乙地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C.丙地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丁地矿产资源丰富

7

解析:2.B 3.B 第2题,据图中相关信息可判断甲位于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附近,为沼泽地区,耕地丰富,选项A错误;乙为山东半岛,黄河的入海口,该河段冬季有结冰现象,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此具有凌汛现象,B正确;丙为“长三角”地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选项C错误;丁为“珠三角”地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起伏小,D错误。第3题,甲地区(东北平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A错误;山东省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B正确;“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误;“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但是矿产资源缺乏,D错误。

下图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不同年份的经济统计数据。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我国四大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差异的因素有( )

①地理区位 ②矿产丰富程度 ③产业结构 ④对外开放程度 ⑤科技水平 ⑥土地面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

5.2008年东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低,说明( ) A.中西部经济加速增长,东西部差距逐渐消失 B.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移,造成东部发展衰落 C.东部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减产

D.东部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

解析:4.C 5.D 第4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基础上产生的。东部地区虽然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但土地面积有限,资源尤其是矿产、能源缺乏。第5题,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市场萎缩,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速度都受到冲击,其中东部外向型经济比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低。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