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下载本文

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

征。

三、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1、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交流点拨]

“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3、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

“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4、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点拨]

(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

(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3)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

5

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4)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5、在课文中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并列举出来。 [交流点拨]

(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6、根据你找到的有无教养的行为,填写表格。

无教养的行为 8 不洗餐具,对家人大发雷霆,对亲有教养的行为 尊重别人,礼貌待人,对人谦让、论 人缺乏了解,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关礼让,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教 爱,随心所欲地开大电视或收音机音量恪守诺言,不摆架自“翘鼻子”等。 养 或高声说话,开家人的玩笑却不顾及其自尊心等。 7、作者谈论“教养”后,又转向谈论什么呢? [交流点拨] 转向谈论“风度”。

6

8、文章谈论“有教养”,为什么要谈“优雅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意思是有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穿着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这些句子表明了成为一个风度优雅的人就要尊重别人,敬重一切。而有教养的思想核心也是尊重他人。所以说,教养和风度是一脉传承的,风度是教养的一个方面,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

四、深层探究,总结归纳 1、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明确“优雅风度”与“教养”的关系。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

真正的教养就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3、作者是从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7

[交流点拨]

(1)首先,引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然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强调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尊重所有人;

(3)接着,通过阐释“风度”和“优雅”的关系,表明“优雅风度”就是一个人有教养的外在表现之一。

(4)最后,得出结论,表明观点。

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针对性较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发人深省。

4、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1)正反对比论证。将有无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有教养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始终如一的尊重别人。

(2)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哪些是有教养的行为,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交流点拨]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