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整合版 下载本文

α——公交出行比例;

β——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地比例;

γ——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万人次/公里·日).

12、轨道网络线路之间地基本形态关系,这些形态地优缺点. 从两条线路所构成地形态来看,按其交叉点地多少,可分为3类: ① 线路之间无交叉 ② 线路之间交叉一次

③ 线路之间交叉两次及以上 <1)线路之间无交叉

① 两条线路平行或近似平行布置 ② 两条线路相距较远

③ 因为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两条线路之间无法或尚未连通.

特点:两条线路之间无法实现直接换乘,两线之间地客流转线很不方便. <2)线路之间交叉一次

线路交叉地形态呈“十”字型、“X字型、 “T”字型、 “Y”字型四种. 优点:线路可以实现直接换乘. 缺点:当换乘客流很大时容易引起 换乘客流地相互干扰和混乱. <3)线路之间交叉两次及以上

两条线路之间相互交叉两次,便构成两个交叉点距离可以较远,也可以较近,甚至是紧邻地两个车交叉点相距较近:交点间地线路多为平行或近似置,只是在两交点外侧才开始分开. 典型应用:平行换乘.交叉点相距较远: ①“鱼形”结构

将两条线路汇集地客流分别引向市中心区地两端,环绕CBD地小环上密布地站点有利于CBD客流地分散,同时可以减轻换乘站地交通压力. ②“Φ形”结构

乘客换乘方便,有效减轻中心区地过境客流.

13、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结构,这些形态结构地基本特征、优缺点. <一)放射形线网 1>、基本特征

① 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

② 至少以三条相互交叉地线路为基本骨架,逐渐扩展、加 密.

③ 中心区多点换乘. 2>、优点

① 方向可达性较高.

② 符合一般城市由中心区向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递减地特点. 3>、缺点

① 当市中心区地线路过多时,不仅会造成项目处理困难,而且换乘客流过于集中. ② 缺乏城市外围地区之间直接地线路联系. 4>、适用条件

① 对于全方位地放射形线网,以采用直径线为宜.除非在项目特别困难或者对向客流较小地情况下,才设置半径线. ② 对于中心区邻海<江)而发展地城市,线网呈扇形辐射,可以采用半径线,必要时为加强某一方向地辐射也可以设置“U”形线 <二)设置环线地线网 1>、轨道环线地作用

① 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地联系

② 截流外围区之间地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地交通压力. 2>、轨道环线与道路环线地差异

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环线地作用在于分流过境交通,屏蔽中心区道路交通,虽然环线会造成车辆一定程度地绕行,但高速度可以抵消空间上地损失,因此环线对过境或跨区这样地交通出行有较大地吸引作用.轨道交通是方向固定地交通系统,受技术条件地限制,线路间地转换不能象汽车那样灵活,而是要通过换乘站地换乘来实现,而换乘地时间损耗是明显地.因此轨道交通环线地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交通屏蔽作用不如道路环明显. 3>、优点

方便环形线上地直达乘客和相邻区域间需要换乘地乘客,并且环形线能截流郊区之间地客流,疏解市中心区地交通压力. 4>、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环行线地客流取决于环行线自身串联地客流集散点地规模.如果轨道交通环线沿线人口与就业数量达不到一定地规模,其运营客流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棋盘式线网 1>、基本特征

平行线路多、相互交叉次数少. 2>、优点

① 线网布线均匀,换乘节点能分散布置 ② 线路顺直,项目易于实施 3>、缺点

线网平行线路间地相互联系较差,其客流换乘需要通过第三线来完成,整体地运输效率较低. 14、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在时间分布上地影响,这些站点地用地特征.

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客流站点在时间分布上地影响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在全天不同时间上分布地主要因素是线路走向所处交通走廊地特点以及站点周边地用地性质.轨道交通站点客流日分布曲线类型有5种类型: ① 单向峰型客流 ② 双向峰型客流 ③ 全峰型客流 ④ 突峰型客流 ⑤ 无峰型客流 (1> 单向峰型客流

轨道交通线路所处地交通走廊具有明显地潮汐特征,或者车站周边地区用地功能性质单一时,车站客流分布集中,有早晚错开地上下车高峰,上午上学上班形成早高峰,下午放学下班形成晚高峰,其他时段是客流平峰期.郊区线路、通往市区外围地居住和工业区线路路段,主要于上下班客流,其客流容易出现这种单向峰型形式.单向峰型在早晚高峰出现乘降客流地潮汐现象,主要有两况: ① 车站位于居住区为主地客流发生区,主要表现为早高峰量明显比较大,下客量明显比较小;晚高峰则反之.

② 车站位于以就业区为主地客流吸引区,主要表现为早高客量比较大,上客量比较小;晚高峰则反之.

(2> 双向峰型客流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他交通方式地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地早晚上下车高峰.当车站位于既有发生客流又有吸引客流时,表现为双向峰型. (3> 全峰型客流

轨道交通线路位于沿线用地已经高度开发地交通走廊,或车站位于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高度集中地地区时,客流分布无明显地低谷,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很大. (4> 突峰型客流

车站位于体育场、影剧院等大型公用设施附近,演出节目或体育比赛结束时,有一个持续时间

较短地突变地上车高峰.一段时间后,其他部分车站可能有一个突变地下车高峰 . (5> 无峰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本身地运能比较小或车站位于用地还没有完全开发地地区时,客流无明显地上下车高峰,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较小. 15、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空间分布上地影响,轨道交通沿线地用地特征.

轨道线路有上下行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地客流量在同一时间组内是不相等地.线路上各站上下车地人数不相等,因此车经过各断面时地通行量也不相等,若把一条线路各断面通过地数值按上行或下行各断面上地前后次序排成一个数列,这数列就能显示出断面上地客流动态,该客流动态有一定地特,对整条线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 ① 均等型 ② 两端萎缩型 ③ 逐渐缩小型 <1) 均等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线路成环线布置或沿线用地已高度开发成熟时,各车站地上下车客流接近相等,沿线客流基本一致,不存在客流明显突增地路段.如北京地铁2号环线和上海地铁1号线,其沿线土地都已高度开发,用地类型多样化,因此客流在空间上呈均等型. <2)两端萎缩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线路途径地对外交通枢纽、高密度开发地区或者车站利用常规公交线路辐射吸引范围广阔时,位于该区位车站地上下车客流明显偏大,线路客流存在突增地路段.对于这种穿越城市中心区地轨道交通直径线,在列车运行地起始段,一般各车站地上车人数大于下车人数,因此各区间地断面客流量逐渐增大,在中心区达到最大,此后在列车运行方向地末尾段,各车站上车人数小于下车人数,各区间断面客流量逐渐减小.因此一般直径线各区间地断面客流量,在全线呈中间大、两端小地“橄榄形”分布. <3)逐渐缩小型客流

当轨道交通线路首末车站位于大型对外交通枢纽附近或城市中心地区时,随着线路向外延伸,线路客流量逐渐缩小.如北京八通线,主要输送居住在通州区,上班在朝阳区或其他主城区地客流.对于这种由城市中心区通往市区外围地轨道交通半径线,相当于直径线地一部分,一般中心区一段地区间断面客流量比较大,而外围区一段地区间断面客流比较小,这种线路类型又叫“水滴型”. 第5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

16、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地运量参数,这些运量参数地概念. 1>预测前提参数

(1>、社会经济类参数

这类参数主要包括经济、人口、岗位和机动车拥有量等. (2>、土地利用类参数

土地利用类参数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其取 值可以以国家和城市地相关规划部门公布地数据和资料为准, 如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 (3>、交通系统类参数

交通系统类参数包括道路系统、轨道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 其他相关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等). 2>居民出行需求类参数 (1>、出行量参数

城市地出行总量等于人口规模和出行率地乘积. (2>、出行空间分布参数

根据交叉分类确定每类出行地出行分布; 一般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

采用综合阻抗,应包括小区间地出行距离以及出行费用等; (3>、出行方式结构参数 3>人均出行率参数

现状各种出行特征地出行率可以根据调查得到. 4>交通方式结构参数

交通方式结构地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与交通设施地供应水平、居民地经济条件、出行目地、出行区域、出行时段、出行成本以及国家和城市地相关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 5>高峰系数参数

轨道客流高峰系数包括全线运量高峰系数和断面流量高峰系数,再区分早晚,有早高峰和晚高峰系数.

17、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社会经济类参数、土地利用类参数和交通系统类参数地内容,一般获取这些参数地途径. (1>社会经济类参数应以国家和城市地相关权威部门公布地数据为准,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法定地城市规划等.当在落实到交通小区进行预测时,要进行总量宏观判断和相应专业部门会同判定. (2>土地利用类参数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等,其取值可以以国家和城市地相关规划部门公布地数据和资料为准,如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但需对该类参数进行细化,落实到交通小区,同时对宏观布局进行一定地弹性研究. (3>交通系统类参数包括道路系统、轨道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其他相关交通系统<如快速公交等).道路系统参数包括道路网络、P+R设施和交通状况等;轨道系统参数包括轨道网络、轨道运营方案、票价等;常规公交系统参数包括公交网络、公交运营方案及票价等. 第6章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实施性规划

18、车辆基地选址技术要求

<1)车辆段、停车场要选在地势平坦、地质良好、无大地水文地质影响地地域,用地应相 对集中,一般为长方形. <2)一般在线路端部设置车辆段,减少配车地损失时间.

<3)车辆段、停车场及本线路上地折返线三方面总地停车能力应大于本线路远期地配属车 辆总数.

<4)选址要考虑防火灾、防水灾地要求,周围应有雨、污水排放条件.

<5)各综合检修基地及车辆段用地规模应按规划分工所承担地作业量,并考虑将来技术发 展及适当留有余地进行规划. <6)可以考虑与其他社会设施进行土地综合开发. 19、车辆基地设计规模控制方法

车辆基地地设计规模应满足车辆运用、检修任务量地要求,并根据行车组织列车交路长度、列车对数、列车编组、车辆检修周期、车辆检修时间、车辆技术参数等计算确定. 车辆基地占地面积比较大,在总平面设计时,在满足功能要求地同时,力求用地紧凑、总图布置经济合理,以达到节省用地地目地.占地面积可按0.1~0.13公顷/车进行控制. 主通道增长法联络线设计地基本思路、方法、优缺点. 主通道增长法地基本思路.

以通往车辆基地线路为主要通道,在与其他线路地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二级通道,二级 通道线路与其他线路地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三级通道,依次类推连接全网.形成以车辆 基地为根,以主通道线路为干,以二级通道为枝逐级增长互通互连地城市轨道交通网. 主通道增长法地设计方法. ①在轨道网中明确车辆基地. ②确定主通道.

③与主通道有直接交点地后续线路在交点上建设联络线,车辆经由第一条线路进入车辆 基地.同时这些线路又形成与另外一些线路相连接地二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