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将《七律?长征》默写在横线上(可以不写题目和作者),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2分) 二、选择带点字正确读音打“√”。(4分) 1.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任何困难(nán nàn)和灾难(nán nàn)都无所畏惧。 2.他绷(bēng běng bèng)着个脸,身上的小褂绷(bēng běng bèng)在身上,样子看着十分滑稽。 三、汉字起跑线。(7分)

1.石头像báo zi( )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chóu hèn( ),向这些rì kòu( )头上zá qù( )。 2..Jù lí( )放学还只有十几分钟,突然天空传来lóng lóng( )的雷声,不一会就大雨倾盆,路上都huì chéng( )了一条条小河。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到括号里。(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 ....

B.他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做什么事都斩钉截铁、举棋不定。 ....C.山冈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方圆一公里都可以看见。 ....D.侦查员全神贯注地监视着敌军的动静。 ....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句中的“直奔”体现了( )

A.人走的速度快。 B.人们参加典礼的心情十分迫切。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一种当家做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七律?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C.《狼牙山五壮士》中“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的5位英雄,他们都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D.《灯光》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cc

4.可以作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资料的是( )和( ) A.莎士比亚认为浪费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B.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C.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问题。

D.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五、在句子中括号里填上含有“静”字的词语。(4分)

1.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2.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 ) 3.我们在医院不能喧哗,病人需要( )

4.他怕再遇到敌人,忙跑到( )的地方,把这些机密文件烧掉。 六、我会查字典。(6分)

“贯”共有 画,第四画是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连通、穿通;②连贯;③古代钱币的单位。请选择“贯”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正确解释,填写序号。 1.五壮士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 ) .2.纵使你有万贯家财,如果不努力奋斗,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 ) .

3.上课了,同学们鱼贯而入,走进教室。 ( ) .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郝营长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子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的红灯。 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____________, 这___________,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名言警句。(4分)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强盛愿意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三国人物的曹植为国家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宋朝李钢对国土的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的爱国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24分)

(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12分)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刻苦学习精神超过一般人。 毛洋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cc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毛笔加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特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短文主要从 和 这两个方面向我在们讲述毛泽东同志的故事。(2分)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用~~~~~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4分)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三个最能表现出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的打“√”。(3分)

(1)很早起床,冷水浴后高声朗读。 ( )

(2)抓紧课余时间看书、看报。 ( )

(3)边读边做笔记。 ( )

(4)星期天,听学术讲座或向老师请教学业。 ( )

4.短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 和 的说明方法,来写毛泽东同志读书特别 。(3分)

(二)天下母亲,无不自私(12分)

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

我妈一辈子喜欢赌,当然是些小钱了,我长到十几岁之后,像只耀武扬威的小公鸡,开始管事了,其实,就是管我妈赌钱。

每次赌局开始,我便留着心眼,估计牌局要结束了,赶紧跑去数我妈妈手边的扑克和蚕豆,那是筹码。一旦发现比别人的少,就回家到爸爸面前报告,大肆渲染:“妈妈又输啦!”我爸就会阴沉着脸,于是我也配合我爸的表情,阴沉着脸。

我妈腹背受敌,依然屡教不改。

我想,只能寄希望于我外婆了。所以外婆每次来我家,我就列数我妈十大罪状,给外婆听,拉她出面惩治我妈。我外婆就叹息说:你妈怎么这么好赌呢!她先前不是这样的!

我以为我外婆接下来会张弓搭箭,跟我合谋好治我妈的锦囊妙计,结果,我外婆嘴巴七绕八绕的,绕到我头上来了。

“阿睛啊”,外婆叫我的小名,她继续说,“听你妈说,你不怎么听话,

cc

还经常跟你妈斗嘴。你不能啊,女儿应该听妈的话。”

切,没想到我妈光下手了!我的状还没告,她倒先跟她妈数落我的不是了!

我跟外婆说:“我是听话的。我好好读书,每学期都拿笑状。是她天天赌,还不让我爸管。她怎么不听你话呢?”我外婆就又温柔地叹息,好像我们深悉痛疾的赌钱在地眼里,根本不成为缺点。

外婆说:“你妈,老大,从小被宠,所以脾气强,你要让让她……” 太不公平了!您老怎么不叫您女儿让我?我也是老大呢!

我自此知道,我外婆,永远是偏心向着我妈,连我这样嫡亲的外孙女都不可冒犯她女儿。

我自此,再不向我外婆报告我妈罪状。天下的妈妈,都是自私的,最爱的人,永远是一代产品。后来,我长大了,我原谅了这些做妈妈的偏心人。 从北京回来,我给我妈买了双绣花的老北京布鞋,送给地,嘱她秋天就穿上,别留着。第二年春天,去看外婆,结果看见那双花鞋穿在了外婆的脚上。外婆一派心安理得的样子、毫无霸占我妈鞋子的不安。

回来后,我问我妈:“你怎么把鞋子给外婆了?是我送给你的啊!我以为鞋子太花,外婆不敢穿呢,所以没给外婆买。” 我妈说:“她穿,她喜欢的很。”

我妈比我更懂外婆。当然了,她是她女儿。

一双绣花鞋,我送给我妈,我妈送给她妈。至于其他吃的用的,芝麻糊啦,蜂蜜啦,围巾啦,毛衣啦,我送我妈妈的,结果都是转移到我外婆那里。除非是保证每件都是双份,并且同时送出。

每去外婆家,临走会塞一点钱给她。人老了,就像小孩,特别喜欢钱,也喜欢别人给钱给她。慢慢,外婆就攒了一些钱,留下零头去超市买零食,整的就悄悄给我妈,让我妈帮她存起来。四个舅舅,谁会占她那点零花钱呢!可是,她就信任女儿。

我妈揣了我外婆的私房钱,到我家,又偷偷塞给我。然后,从自己的另一个口袋里再剥出来一些票子,搭在外婆的钱上,凑个大数字,托我给她们母女存起来。

真有趣,好像绕口令一样,这人世间的一对对母女。

1.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母亲的“自私”?(3分) 2. 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我外婆就又温柔地叹息,好像我们深恶痛疾的赌钱在她眼里,根本不成为缺点。

3. 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4.“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母爱如天,母爱如诗。有人说:“即使我是颗仙人掌,母 亲也愿意承受所有的痛来抱着我。”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本文作者偏偏说“天下母亲,无不自私”,这是否矛盾?

说说你的理由。(3分) 十、习作天地(30分)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