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本框架 下载本文

(二)个人整个事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划分

1.按生命周期划分; 2.按事业先后划分。

第六节 实施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一)制定事业生涯发展的计划中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中要有灵活性

(二)要允许人才自由流动,给人以择业的权利

(三)要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给人提供平等就业就职机会 (四)广泛开展心理测定与职业咨询工作,做好双向选择

(五)夫妻之间双事业生涯的配合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事业生涯、事业生涯设计、事业生涯开发的概念

(二)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三)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四)事业生涯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五)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 (六)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与方法 (七)事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 (八)实施事业生涯与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要求 (一)事业生涯

1.识记:事业生涯、事业生涯设计及事业生涯开发的概念。

2.领会: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二)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1.领会: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2.应用:联系我国实际分析当前开展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与作用。

(三)事业生涯的管理 1.识记:事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2.领会:(1)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2)组织对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四)事业生涯的选择

1.识记: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 2.领会:事业生涯选择的调整。

3.应用:应用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特点相配合表,了解本人是属于什么个性类型,

适合从事何种职业。 (五)事业生涯发展阶段

1.识记:(1)个人在组织内部生涯变动的类型;(2)按个人生命周期,事业生涯发展分

哪些阶段;(3)按事业先后,事业生涯划分哪些阶段。

2.领会:人们在事业生涯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所关心的事情和应开发的潜能的差异。

(六)领会与应用

实施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 群体行为与管理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群体的定义和类型、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群体的规范与角色、群体凝聚力四个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合理地分析、解释、引导和控制

群体行为,以提高群体行为的有效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群体的定义与类型 (一)群体与群体行为

群体概念的含义。群体行为的基本模式。

(二)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

个体加入群体最主要的原因: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五阶段模型。间断一平衡模型。

(四)群体的类型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第二节 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

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 (二)群体成员资源 个人能力。性格特点。 (三)群体结构

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

(四)群体任务 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第三节 群体规范与角色 (一)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正式的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的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群体规范的功

能。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1.群体规范形成的四种主要方式:群体成员所做的说明;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私人

交谊;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

2.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能促进群体生存;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能

减少群体成员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

(三)角色建立与适应

角色的概念。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角色期待。心理契约。角色冲突。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 (一)凝聚力的来源

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加人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范;(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外部威胁;(6)以前成功的经验。

(二)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高凝聚力群体对生产率的影响。低凝聚力群体对生产率的影响。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

与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凝聚力的评价 问卷调查法。数量分析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二)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三)群体规范与角色 (四)群体凝聚力

四、考核要求

(一)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1.识记:(1)群体的含义(包括对群体的五点解释);(2)群体行为的基本模式;(3)群

体的类型。

2.领会:(1)个体为什么加入群体;(2)明确用来解释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3)描述

群体发展的两种模型。

3.应用:(1)区别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比较、评述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和间断

一平衡模型。

(二)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识记:(1)群体外部环境条件所包括的八个方面;(2)群体成员资源的两个方面;(3)

群体结构所包含的三个变量;

2.领会:(1)群体外部环境条件的各个方面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群体结构的各个变

量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群体任务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3.应用:具体分析群体成员资源的两个重要变量是如何影响群体行为的。

(三)群体规范与角色

1.识记:(1)群体规范的含义;(2)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3)角色的含义;(4)心理

契约。

2.领会:(1)群体规范的功能;(2)群体规范的形成;(3)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3.应用:(1)联系实际解释说明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角色期待以及角色冲突四个概

念。(2)解释如何适应角色的要求以及如何解决角色冲突。

(四)群体凝聚力 1.识记:凝聚力的含义。 2.领会: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应用:联系实际分析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对生产率的影响。

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主要应了解群体的协同效应,影响群体成员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沟通的过程与类型,理解影响群体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并学会有效倾听,分析群体决策的利与弊,掌握有关群体决策的技术。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群体内部的互动行为,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决策

的正确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协调效应 (一)群体促进效应

群体促进效应的含义。群体促进效应对管理群体过程的意

(二)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惰化效应的含义。导致社会惰化的原因。

(三)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的含义。群体互动过程正负协同效应。

第二节 群体压力与从众 (一)群体压力与从众

群体压力的含义。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个人判断和态度的影响。

(二)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第三节 群体沟通 (一)沟通的过程 沟通过程模型。 (二)沟通的类型和特征

沟通类型的三种划分标准:(1)按沟通的表现形式划分,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2)按沟通的方向划分,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按组织结构特征划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三)有效沟通的障碍

影响有效沟通的六种主要障碍:失真源、沟通焦虑、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

(四)有效的倾听

提高倾听技能的八条行动指南:l.使用目光接触;2.展现赞许性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4.提问;5.复述;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7.不要多说;8.听者与说

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第四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1.群体决策的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决策

的可接受者;(4)增加合法性。

2.群体决策的缺点:(1)浪费时间;(2)从众压力;(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

3.在效果与效率方面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二)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风险转移

群体思维的含义。群体思维的表现。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群体转移的含义,群体冒险

转移的原因。

(三)群体决策技术

脑力激荡法。命名小组技术。德尔斐技术。电子会议。

三、考核知识点 (一)协同效应 (二)群体压力与从众 (三)群体沟通 (四)群体决策

四、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