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下载本文

形成的。 故选:B。

17.【解答】解:砂岩属于沉积岩。 故选:C。

18.【解答】解:如图中,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沙丘,对应的是①。 故选:A。

19.【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沙丘、②为冲积扇、③为风蚀蘑菇、④为喀斯特地貌。①③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②④地貌由外力作用形成;④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 故选:D。

20.【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风带位于南纬30度以南,是盛行西风带,风向是西北风。 故选:D。

21.【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风带位于南纬30度以南,是盛行西风带,故在其常年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点主要是温和多雨。 故选:A。

22.【解答】解:台风“山竹”在我国登录,位于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故选:A。

23.【解答】解:台风“山竹”在我国登陆后,可能带来狂风暴雨。台风中心气压越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台风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故选:D。

24.【解答】解:由题意,及时预警减少灾害就要求对台风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 故选:B。

25.【解答】解:从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受地壳运动影响,地形抬升,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故选:A。

26.【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地壳运动使得地形发生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开始变化,故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故选:D。

27.【解答】解:读图可知,该区域自然带与气候带(Ⅰ﹣Ⅳ)的分布基本一致,形成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 故选:A。

28.【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面包树能适应有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Ⅰ是地中海气候,Ⅱ是热带沙漠气候,Ⅲ是热带草原气候,Ⅳ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C。 故选:C。

29.【解答】解:读图可知,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纬度低 和相对高度大。 故选:A。

30.【解答】解:在用北斗卫星定位时,要想获得准确的三维(经度、纬度和高度)座标,必须接收到4颗北斗卫星信号,C正确。 故选:C。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错误的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解答】解: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影响整体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一个要素。 故答案为:错。

32.【解答】解:因为地球演变主要还是物质在演变,而物质演变大部分都属于化学演变的范畴。 故答案为:对。

33.【解答】解: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故答案为:对。

34.【解答】解: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不是太阳能。 故答案为:错。

35.【解答】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则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长度为24小时,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36.【解答】解:地面辐射的强弱直接受地面温度的影响,由于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的主要热源,故纬度不同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径长短,进而影响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垫面的热容量、反射率等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故答案为:对。

37.【解答】解: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 故答案为:错。

38.【解答】解: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39.【解答】解: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在野外,可以考察发现一些在向斜构造上发育的山地。 故答案为:对。

40.【解答】解: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解答】解:(1)据图可知,甲地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偏转成西北风,甲地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偏转成西南风。甲地此时的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甲地近地面为高压系统,故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此时为冬季,陆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3)冷锋过境将出现阴天、雨雪、降温的天气。 故答案为:

(1)西北风;西南风。甲;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2)下沉气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阴天、雨雪、降温。

42.【解答】解:(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

(2)根据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该山地所处的纬度较高,故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

(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下渗、地下径流会减弱,

即蒸发和④、⑥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

(4)读题干可知,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水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故答案为:

(1)水汽输送;下渗。

(2)落叶; 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 (3)④; ⑥。

(4)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水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3.【解答】解:(1)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成因是板块碰撞挤压;东部山地低缓的原因是形成年代久远,长期受风化和流水侵蚀。

(2)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岩石典型特点有层次清晰,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其形成峡谷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壳抬升。

(3)夏季,甲地的气温低于丙地,影响的因素是洋流,甲地有寒流经过,丙地有暖流经过。

(4)冬季寒冷气流频频影响乙地,因为冬季北美大陆北部为冷高压。两侧山脉南北纵列,中间地势低平。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没有地形阻挡 故答案为:

(1)板块碰撞挤压;长期受风化和流水侵蚀。 (2)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地壳抬升。 (3)洋流(或寒流)。 (4)寒潮。

44.【解答】解:(1)淮河干流及长江之间的支流河水补给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集中在降水集中的时间,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其汛期为5﹣6月份。

(2)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不利于洪水排放;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存在梅雨季,降水较多。

(3)为减少洪灾的发生,上游地区进行积极的恢复植被,增加涵养水源的能力:在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