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交底 下载本文

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名称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 交底地点 交底项目 工程名称 交底时间 监测技术交底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下穿通道及滑行道桥工程第二标段 交底内容: 一、设计文件交底: 设计施工图纸及施工技术要求。 二、各工序施工主要内容交底: (1)要求项目部管理、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交底材料,并按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方法: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施工方法见附页。 三、监测要求 (1)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监测,应在基坑施工之前就开始进行,并将测得的原始数据以及周围的现状记录在案。 (2)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情况下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及其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应增加观测的次数。 (3)观测数据一般应当天填如规定的表格,并及时提供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单位。挖土至坑底期间应增加监测次数。 (4)每天的数据应整理成有关表格,并绘制成相关曲线,如位移沿深度的变化曲线,位移及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及时提供给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基坑的稳定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记 录: 年 月 日 交底人(签名): 被交底人(签名): 监测技术交底附页

一、监测目的及内容 1.监测目的:

通过对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期内的边坡与围护墙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基坑边坡、围护墙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1)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边坡发生变形破坏;

(2)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3)根据监测的结果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边坡的稳定性。 2.监测内容: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2.1仪器监测

本基坑工程安全监测按二级基坑安全监测要求进行,距离基坑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周边道路、建筑和管线属重点监测对象。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 (1)基坑内、外观察;

(2)围护墙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3)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 (4)围护墙桩体变形监测; (5)钢支撑内力监测; (6)地下水位监测; (7)桩内钢筋应力应变监测; (8)土压力监测。 2.2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冠梁、围护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撑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周边环境: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监测设施: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并要求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二、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1.基准点

本次工程水平位移基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位置,拟设置3个水平位移基准点(JZ1~JZ3);竖向位移基准点可与水平位移基准点共用;基准点布设位置见附图。

水平位移基准点点位利用施工方控制点点位,点位标志为埋设混凝土桩,点位稳固可靠。 2监测点

(1)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位移监测点

围护墙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为20m ~ 4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

围护墙桩顶监测点采用在围护墙桩顶射入刻有“十”字标记钢钉作为监测标志。依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此工程共设置58个点,布设位置详见附图。 (2)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每个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间距应为5 ~ 10米。依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此工程地面沉降监测点180个点,布设位置详见附图。

(3)围护墙桩体变形监测点

围护墙桩体变形监测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为20m ~ 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1个。

因灌注桩已浇筑完成,测斜管已经无法埋设,宜采用在桩体表面贴设反光片,反光片间距为3-4m。依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此工程共设置522处,布设位置详见附图。 (4)钢支撑内力监测点

钢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依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此工程钢支撑内力监测点64个点,布设位置详见附图。

(5)地下水位监测点

主要运用水位管和水位仪进行监测,水位管布置在开挖深度有明显变化的部位,每侧布置4个地下水位监测间距100米,本工程共布置8个地下水位监测点。

(6)桩内钢筋应力应变监测点

桩内钢筋应力应变监测应对桩体全高进行监测,每隔2米布置一个监测点,并在基坑深度变化出增加布置点,即本工程共布设812处桩内钢筋应力应变监测点。 (7)土压力监测点

土压力监测运用土压力盒在围护结构的迎土侧和嵌固段桩背土侧进行监测,土压力监测点应每隔4-5米布置一个监测点,本工程按质量要求共布置土压力盒406个。 三、监测方法及精度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 ②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③固定观测人员;

④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