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作品《大道论》及译文 - 图文 下载本文

而在太极状态下,有了阳动,那么相对的阴静也就不是无极态下的寂静,而是动中之静。故而说,太极有了阳动,阴的静也随之而动。从此开始,阴与阳互依互根,循环运转,属阳的刚气与属阴的柔气相互渗透交运,形成了类似自然界天、地、水、火、山、泽、风、雷之间物与候的八卦式周期性运化。由于父母交媾之时,父精母血的阴阳含量及其各自赋予的阴阳信息、能量、物质的基因条件不同,所以在生命孕肓过程中,乾阳偏盛就造就成男性,坤阴偏盛就造就成女性。所以,由此情况可以看出,男女交媾的当初,男女的精与卵混合成的独特结构物,这就是肉体生命的根本、基础。这以后,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父精所负载的生命信息藏于肾,母卵所负载的生命信息藏于心,虽二者各分别所藏,但心与肾却有脉相连,浑然一体,随母之呼吸而将气血营养鼓运周身,渐长渐大。到满十个月,先天构造完善,便脱离母体生了出来。婴幼儿时期,人的性是浑朴无识的,这是自然状态。这一自然状态可以认为是无极仍然潜伏于人的心神之中。婴幼儿时期,人的命奠定在趋向生发的基础上,这仍是自然而然。这种自然而然现象可以认为是太极照常参与在生命造化之中,以发挥气的养育作用。太极动而气脉舒畅,但太极动中含无极之静,故元神在气中蕴养,这蕴而不动的元神就称为真性;无极静而心神安逸,但无极静中含太极之动,故元气在神的静态中长养,这动而直养的元气就称为真命。既浑浑沦沦无识无知,又活活泼泼显灵显明,这是孩子全部身心的表现,正可以称得上是天性天命。人如果能一直任这天性来表现,从而恢复自己的天命,这就可称得上达道而得道了。婴孩就是道的体现,我们修道无非是模仿婴孩的标准去做,并没有复杂而神秘的别的法子,还有什么修道而不可以成道的道理呢? 上 篇2

无奈当人步入成年,思维的反应灵敏度一天比一天提高,知觉辨识能力一天比一天加深,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渐旺盛与成熟,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也正是这些因素,却造成了人七情六欲的膨胀,私欲需求太多,使得脑筋考虑的事情就如一团乱麻,千绪万端,日夜得不到休息。动脑即动心,心久久不得休息,人的神气也就渐渐疲败亏伤;伤神即伤精,精消耗过大,精的能源——气也就供应不足而显得空虚匮乏。这一情况,不但加速了人的衰老进程,也导致了疾病丛生,使死的隐患早早的促成。并且还因为这时已缺乏先天精气神的补充,身体中这里出现的疾病还未治好,那里的疾病又发生了。身体这种每况愈下的局面已经难以挽回,而想长久的的维持住这个生命,那将是很难的。 我看这种本来以自然而生,却又因人为因素而自找病死的反自然生死逻辑,人们大都漫不经心,习以为常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当人们真有疾病到了他身上,他们也是急忙的求医问药,希望早一天消除疾病,恢复健康,更希望活得长久一些。既然由人自造的疾病残害着自己,当你有病又不可救药的时候,这时你即是有求生的希望,又有何益呢? 因为我发现,人们自造疾病的时候,他们并不顾忌,而一旦死亡降临到他们面前,人人都怕死。有鉴于怕死乃是人之常情,我就尽力地去寻求长生的妙术。经过了数年的辛苦,终于得到了仙道的真谛。

按:张三丰所谓“辛苦数年,得闻仙道”,乃指他六十七岁时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与至道,后数年和光同尘练己于尘世的阶段。按此而论,作此《大道论》时,

他尚未入武当修炼大丹,是闻道、知道而尚未得道之时也。此语也证实三丰先生前三十余年周游名山,确未得闻至道。 中 篇1

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里,最具智慧、最高级的那就是人;不停流动而且最快的那就是时间;可以成为最大并且最永久的,那就是修炼所成的金丹。顶可惜的是,人往往会沉溺于功名富贵的竞争场和享乐场之中,会深陷于性爱与亲情以及恩仇的情感之中,对私欲几乎像狼见食一样贪婪无止,这种像飞蛾扑灯自找灭亡的人生行为到什么时候能够终止呢?有朝一日,死亡降临到面前,到此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惟有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等待死亡的宣判而已。有谁去了解人世间还有长生不老之方,有谁去寻思天下还有金丹灵药的奥妙?这实在太可惜了哇! 这种可使人长生不老的金丹灵药,并非世上缺乏,也并非高在天上而不可得。只要在我们同类的人中,无论是你身中、我身中、他身中,随时随处都可找到。实际上,它就是造就和生养我们生命的固有的东西。说起来要找到它,那是太简单又太容易,近的很,而根本并不遥远。我以前存有许多首《金丹赋》,至今都能熟记。现在我可以追忆其中的一章,给大家说说:“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水潮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响,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前代儒家说:“修道一事,圣人们并不说它容易。因为说它太容易了,会引起人们的疑惑,一是怀疑圣人们未说实话,二是懒下功夫反以为仙术是骗局。但也从来没有说它太难,以阻挠人们对它的修造。”如果人们能用心用意去追求它,殷勤地从事修炼,自然而且必然能够超出一般凡俗而进入仙圣的领域。到那时就会攀登上一种永生不灭的生命境界,永久地享受没有死亡、没有烦恼、没有一切矛盾的生命乐趣。这决不等同于一般养生健身小术对于人生命的微小补益啊! 我们并且可以看到,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富贵,也会有无穷无尽的奔波劳苦,而后才会有所获得。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将为追求功名富贵所付出的奔波劳苦转移过来,成为修道的思想行为,可以说,那是很快就可以得道的。这后一种的获得,可使人精神永存,不会因为任何劫难而受损失。以永恒不灭的生命与满足一时享受的功名富贵相比较,谁算短暂,谁算长久呢? 中 篇2

孔子说:“不行下义,它即是很富有并且身份很高贵,对我来说,也把它当浮云那样看得很淡薄,而且很短暂。”又说:“既然一切体现着仁,当然就不应该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在我看来,不仁不义莫过于就是欲望的贪婪和思想的极端自私了。胡氏说:“只要心志时时刻刻不离开道,那么身外一切事物都不会拖累身心。”《悟真篇》说:“如果领会到了自己杀害自己的根源是什么,这种动机又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又能明白怎样制止它,而且能够将它反归回根源上,这时你也就知道,害你那根源,也是生你养你的大恩大德。” 这根源就是一个“欲”字。而欲的根基是神。滋欲而伤神,伤神而耗气。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返还生人养人的金丹,必须首先断绝人的欲念。勤于在欲念生发时采取无情扼杀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有真意正气的灵剑在手。只要对外的欲念一萌发,立即采取斩杀,丝毫也不容许欲念之心放纵。久而久之,这种断杀的意思占了上风,欲念就

渐渐消退,以至于无。无到什么程度?无到对着镜子看自己,也不会生出一丝念头来。到了这种程度,就可以进入静功的高级阶段,即可行返归生命根本的功夫了。《易·翼》上说:“终日保持阳而又阳的先天正气,这就是返归恢复到生命根本的行为准则。”这种返归恢复生命根本的方法一旦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也就会得以验证。到了这种功夫阶段,一切都顺顺当当,自然而然,自己也不需要鞭策自己,就会一直往前修去。 在万物中,例如那最多最杂的草木之类,它们尚知道生发茂盛之后不能无限制发展下去,必须归根返本,将生命能量与信息收藏起来(注:一般植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也是就一般现象而言),这样才能应随着气候时令的变化,以周期循环经历着长久的生命岁月。人为万物之灵,他应当有比万物更为自觉顺应自然的能力。但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却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对比之下,反而不如草木。想到此,人类还能不感到惭愧吗?其实,这里所说的返本归根之道,又并不是旁门歪道他们所持的各种不同说法。我们教育世人所行的返本归根之道,首先强调的是修养德行,以默默地行德作为修道的基础奠定。然后在炼己纯熟之后,也就是德功稳实之后,再去做静功。在静功中体察阴阳造化的枢纽开关,由这个枢纽开关以寻求玄牝之门,以获得乾坤造化的玄妙。同时要明辨阴与阳平均不平均,配合不配合;哪是坎中真阳,哪是离中真阴。并认定丹田精生、气化、气运和气盛的各个阶段,配合这一过程,还要施展使神气、性情相合的手段方法。这才可以称得上洞晓立命生身的根本是什么,才有可能去把握这个根本。当然,其中还要能够使心神达到虚静的境累,并守住这个境界,让元气为主宰,心意为随从,达到阴阳交合,最后让元神元气或称内外两个元神来发挥作用。只要做到了这些,成丹的事也不过就如大旱之日祈雨,只要心意虔诚,就会感动天意降下甘霖。 下 篇1

既有阴又有阳,阴阳相等而和合,这才称为道。修道的所要修的道,修的就是这个阴阳之道。一阴一阳,就人生命现象而言,也即一性一命而已。《中庸》说:“修道是人生的大课题,因而才称为教。”无论儒家、释家、道家,这三教的圣哲们都是根据这一阴一阳的道来奠定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石。从人身来说,这个“道”的源头就是性,根本就是命。“命”好比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令,大自然将命赐予给人,就是给人下了一道无条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应当完美实现生命价值的令。“性”就是反映规律与法则,表现规律与法则的理,人本来应当以性而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要想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那么,将人生外在行为完全符合于道的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将人内在的心灵在无任何对外部对象的观察,都能时时符合于天道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我们举例说,忠、孝、友恭这些志向、品德与礼义,它们都是从本心所发的,是根自于内的,是原本看不见的。然而就像蜡烛的心蕊,未点燃时没有光,只要一点燃,它的光辉就会照耀于外。又比如说,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这是从人的外表反映出来的,然而,如果人守住这情感发生的根本处,不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那么人的天性就会固藏于内。天性的根本是道之理,理的规律法则是自然。顺理而行,心灵的境界就是明朗朗的天,活泼泼的地,圆通而无阻碍。所以,尽其天性自然存在、自然表露,就能使内丹修成。要想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天道自然对我们生命所发布的令(即美满完成生命使命),那么,时时处处养护好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

令;一切身心行为都遵循并符合自然法度,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令。例如说,不要让心纷动,而存其本来之心;不要让性不安,而养其本来之性,这就是养护天命很勤劳的表现。汇集正义而不断滋生先天元气,这是执行道令的最佳法度。元气壮旺了,炼气化神;神圆满了,炼神还于虚无自然,将后天的人性恢复于先天道性;并通过这一行为使后天生命返归于先天元命,就能使外丹炼就。我希望后来的学道者都修这一正道,所以就不作任何保守把这些奥妙全都直截讲出来。 修道以完成生命长存为目的,所以特别要在肉体上反应效益。因此,修身就摆在最首要的位置上。然而,修身又必须以正心诚意为基础。这道理在于,意诚心正了,那么一切对外的欲念思虑也都消除了。欲念思虑消除,心神归于先天本位,这才可以成为修炼内丹的立基之本。因为,命依赖于气,而气能否产生、能否保留,却在于神。气与神的关系,气好比是服从调遣的使者,神是调遣使者的主帅。 学功者在下手之初。必须要清楚而且能辨察先天元阳之气萌发时的消息征验,以及萌发的最初时刻,以便于及时采炼。因为元气的演化过程其速度快如雷火电光,元气自身不能久居于先天之位,它一经显现,霎间化为元精,又顷刻投入制造后天物质的流变之中。等到它化为有形有质的精时,已经属于后天,作为内丹修炼,这有形的后天之精是不堪作用的。 下 篇2

人的脑部中央为泥丸宫,因其为藏神之所,故称为玄门。这个窍极为小,当真阳之气上升进入这个窍,与真阴之神会合时,要停止一切意识活动,不对这种阴阳会合发生任何干扰。等到这一对先天阴阳真情动发,互相感应,作为“我”方的神与“彼”方来的气就会自然相感而通合。玄门之窍是其小无内之窍,只能容纳无形无质的真阳灵气入内,而凡有形有质之气,都不能进入这个窍内。由此可见,口鼻呼吸之气它是带有后天浊形浊质的气,当然进不了这个玄门。能进入此玄门的,惟有口鼻呼吸断绝后出现的先天真息,并由先天真息鼓运的先天真气,才能进入到这个窍内。所以前代的仙圣就明确指出,只有先天元气才可以冲开此窍。又说这个窍是修炼中周天运行必经的要道。发挥了这个窍的功用,不但可以延年益寿,进一步修下去更可获得“全真”的证果,那就是生命不再作轮回演化,而永生不死。

现在有很多愚昧的人,听说兴阳炼气的关键就在生殖器勃举那一时刻,为了贪便宜而不行大道正法,却都去行效房中御女的巧诈之术。这些举措实在是等于披着绒麻去救火,也好比飞蛾去扑油灯,不但无济于修养,反而残害了自己。房中御女术容易诱惑人贪其美色,忘掉修养之大事,而堕入性欲发泄的纵横肆虐。入了这个道的人,他白天要显示自己精神壮旺优于常人,于是尽量卖力做事,夜晚则又纵精于性欲的肆意发泄之中。其结果导致神昏气败,髓竭精枯。一入了此道的人,你劝他他也难以醒悟,只有让他们自食恶果,早早结束他们的性命罢了。 古来具有大智慧的修炼家们则不然,他们首先尽到社会家庭责任,并体现道德品行,为国尽忠,为伦尽孝,在社会上广施仁义,暗做好事,默默地积累阴功。他们把真善美的生命价值看作是人生唯一要追求的目的,不以名利酒色牵挂于心。所以,他们白天自然无为地从事各种工作,没有任何思虑烦恼,夜晚则清心寡欲,安然地休息。就是如此,就可以获得神全气壮、髓满精盈的养生效益,还莫说若再修炼内丹,那养生效益就更高了。

每每叹惜人的肉体不过像石头撞击出的火花,不过如水面上的泡沫,在无限时空中一纵即逝,实在太短暂了。有感于此,我最衷切的希望就是劝世人,没有了解大道真谛那就快点去求明师,已经了解大道真谛的那就快点实修,及早获得养生大药。还要能够在知识上博览百家,广泛汲取各种真知灼见,并忠实地奉行到修炼的实践中去,以寻求最上乘的先天大药,以寻求超凡入圣的最上乘口诀。时时刻刻都要有紧迫感,惟恐推迟一分一秒,时间流失就不能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