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化学(全国卷人教)一轮复习听课手册第2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 下载本文

(续表)

分散系 稳定性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分类 鉴别 实例 溶液 稳定,静置无沉淀 能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丁达尔效应 食盐水、蔗糖溶液 胶体 较稳定 能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有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 浊液 不稳定 不能 悬浊液、乳浊液 静置分层或沉淀 泥水 ■ 判断思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2)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

(4)含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配制成胶体后,将得到胶体粒子0.1 mol ( (5)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呈红褐色( ) (6)可用过滤的方法将胶体粒子与分散剂分开( )

(7)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胶粒都带电?

典型例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5·安徽卷]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2015·海南卷] 明矾净水是利用了明矾的氧化性 C.2014·重庆卷] 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D.2012·四川卷]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

6 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Fe3O4固体(黑色)可以写成Fe2O3·FeO,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1)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

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关于胶体的“四”误区 (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提纯、净化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4)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2-5-1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2-5-1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2015·北京卷]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B.碳纤维、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 C.花生油、牛油互为同分异构体

D.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都是硅酸盐

3.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气化、煤的干馏

B.用盐酸除金属表面的锈、食盐水导电 C.焰色反应、石油的裂化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4.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A B C D 酸性氧化物 CO2 SO3 SO2 N2O5 碱性氧化物 CuO Na2O CaO Na2O2 电解质 氨气 稀硫酸 冰醋酸 丙氨酸 强电解质 NH3·H2O NaOH KOH Cu(OH)2 高分子物质 葡萄糖 果糖 纤维素 聚乙烯 5.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H

2

①②③④⑤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