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下载本文

水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1 1 蜂窝(烂根)... 1 2 麻面... 2 3 空洞... 3 4 错台... 4

5 缝隙、夹层... 6 6 缺棱掉角... 7 7 表面不平整... 7 8 挂帘... 9

9 伸缩缝处渗水... 9

10 混凝土浅表性裂缝(含表面龟裂)... 11 11 混凝土深层裂缝(含贯穿缝)... 12 12 表面起灰... 15 13 表面云彩斑... 15

第二章、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16 1 轴线位移... 16 2 结构变形... 17 3 接缝不严... 18

4 脱模剂使用不当... 19

5 立模后仓面内未清理干净... 20 6 混凝土格梗模板缺陷... 21 7 梁模板缺陷... 21 8 柱模板缺陷... 22 9 板模板缺陷... 23 10 墙模板缺陷... 24

第三章、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26 1 表面锈蚀... 26 2 混料... 27

3 原料曲折... 28

4 热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 28 5 条料弯曲... 29

6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29 7 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30 8 钢筋连切... 30 9 箍筋不方正... 31 10 成型尺寸不准... 31

11 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 33 12 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33 13 闪光对焊—未焊透... 34 14 闪光对焊—氧化... 36 15 闪光对焊—过热... 38

16 闪光对焊—脆断... 39 17 闪光对焊—烧伤... 41

18 闪光对焊—塑性不良... 42

19 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 43 20 电弧焊—尺寸偏差... 44 21 电弧焊—焊缝成型不良... 44 22 电弧焊—焊瘤... 45 23 电弧焊—咬边... 45

24 电弧焊—电弧烧伤钢筋表面... 46 25 电弧焊—弧坑过大... 47 26 电弧焊—脆断... 47 27 电弧焊—裂纹... 48 28 电弧焊—未焊透... 49 29 电弧焊—夹渣... 50 30 电弧焊—气孔... 51 31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52 32 绑扎网片斜扭... 52

33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53 34 钢筋间距不准... 54 35 骨架吊装变形... 55

36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55 37 钢筋遗漏... 57

38 绑扎接点松扣及扎丝头向外... 57

第四章、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58 1 水泥搅拌桩—搅拌体不均匀... 58 2 水泥搅拌桩—喷浆不正常... 59 3 水泥搅拌桩—抱钻、冒浆... 60 4 水泥搅拌桩—桩顶强度低... 61 5 钻孔灌注桩—坍孔... 61 6 钻孔灌注桩—钻孔漏浆... 63

7 钻孔灌注桩—钻孔偏位(倾斜)... 63 8 钻孔灌注桩—缩孔... 64

9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65 10 钻孔灌注桩—吊脚桩... 66 11 钻孔灌注桩—断桩... 67

12 预应力管桩—桩身断裂... 68 13 预应力管桩—桩顶碎裂... 70

14 预应力管桩—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72 15 预应力管桩—桩顶位移... 74 16 预应力管桩—桩身倾斜... 75

17 预应力管桩—接桩处松脱开裂... 76 18 预应力管桩—接长桩脱桩... 77

第五章、土方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78 1 填方出现弹簧土... 78

2 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79 3 冲沟... 81

4 落水洞、土洞... 81 5 挖方边坡塌方... 82 6 边坡超挖... 84 7 边坡滑坡... 85

8 基坑(槽)泡水... 87 9 基土扰动... 89

10 基坑(槽)开挖遇流砂... 90 11 填方基底处理不当... 92 12 墙后回填土不密实... 93 主要参考文献... 94

第一章、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1蜂窝(烂根) 1.1 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深度一般未见钢筋);位于墩墙底部与底板接触处的蜂窝通常称之为“烂根”。 1.2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砂、石子、胶凝材料、拌和水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混凝土浇筑前基面未座浆或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砂浆流失。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6)墩墙底部与底板的接缝不严漏浆。 (8)墩墙混凝土浇筑前未作座浆处理。 1.3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定期校核计量,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情况,防止漏浆;墩墙模板施工时,在模板底部垫1cm~2cm海绵,避免漏浆。

(4)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墩墙部位混凝土浇筑面高出底板面5cm,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凿毛并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基面进行座浆处理,避免烂根和浇筑冷缝。

(5)现场出现蜂窝后,若蜂窝面积较小,可以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厚度大于1.5 cm时分两次),做好养护工作;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碎石等颗粒,尽量切割成规则的几何形状,形成里口大、外口小的喇叭口,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涂刷水泥净浆后,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掺入适时微膨胀剂)大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2麻面

2.1 表现形式

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 2.2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

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和易性差,产生离析泌水。 (6)混凝土过振导致离析泌水。

(7)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或贴角、混凝土流道底面等斜面的气泡不易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 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玻璃胶、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2)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既要防止过震,又有避免欠震,控制至排除气泡为宜。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材料级配和计量、混凝土搅拌时间和坍落度,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防止离析和泌水。

(4)对麻面缺陷,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水泥净浆或1:2水泥砂浆处理,并认真养护。 3空洞

3.1 表现形式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已见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 产生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或振捣不到位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 混凝土浇筑前部分杂物因冲洗堆积在一起,未能及时清除。

(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未能及时清除。 3.3 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结构复杂或狭小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或者适当调整混凝土塌落度,加强分层振捣密实;或采用自流平混凝土浇灌。

(2)预留孔洞浇筑,应两侧同时下料,结构断面较小部位,可在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 (3) 混凝土浇筑前应及时清除杂物,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仓。

(4)出现空洞,必须将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湿润后用比结构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细石混凝土(掺入适量微膨胀剂)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突出结构面的混凝土,待强度达到50%后凿除,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平。 4错台

4.1 表现形式

混凝土墩墙分层浇筑处上下层在垂直面上错开一定的位置,形成台阶;或者不同分块的墩墙垂直分缝处明显不在同一平面,形成相邻面错开。 4.2 产生原因

(1)后浇筑结构模板与先浇筑结构已拆模的混凝土接触不严密,支撑、固定不牢靠。

(2)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好,相邻两块模板错缝。 (3)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受振后胀开程度不一。

(4)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振捣过程中出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