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笔记(周军版) 下载本文

2、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

3、基本假设: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形成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二、特点

1、小组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2、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3、工作者扮演着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4、实施原则

1) 发展成员的认知,形成小组共识 2) 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动力

3) 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

第五讲小组的筹备

第一节 小组的需求评估与目标确定

一、需求评估

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评估他们的真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介入计划。

1. 资料收集:前人文献、个案访谈或焦点小组、问卷调查、心理与行为测量。 2. 分析资料(定量、定性)归纳共同点需要 3. 制定服务计划:个案、小组、社区或综合方案 二、目标确定

小组将协助组员达到什么目标

第二节撰写计划书

一、小组的名称

应体现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案例:《康乃馨的微笑》——单亲妈妈支持小组 二、小组的理念

1. 机构的背景

2. 设计小组的原因(需求评估结果) 3. 理论基础或概念架构 人行相关理论 压力及其调试

如:情绪管理的理论 行为矫治的理论 角色扮演的理论

三、小组目标

应详尽且具体、可操作性强 四、小组的成员

1. 小组为谁设计

2. 成员的特征(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 3. 处理问题的范围(成员的问题、需要等) 4. 甄选的方法和标准 五、小组的特征

1. 性质:自愿/非自愿开放/封闭结构式/非结构式

2. 时间安排:短期/长期(按照目标完成的时间来决定长、中、短)总共持续时间小组聚会的频率每次聚会的

时间(上午/下午/晚上) 3. 规模、组合 六、招募计划

1. 制定小组建立的程序和组员的来源

2. 宣传、招募方法 3. 允许招募的时间 4. 招收和甄选方法

七、初拟的程序计划及日程安排

1. 每次小组活动的计划草案 2. 活动程序

3.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所需器材和设备 4. 工作者和其他协助工作者 八、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1. 小组组员的问题 2. 工作员的问题 3. 其它来源的问题 九、预算

1. 场地、器材、交通、劳务等费用。 2. 是否对组员收费,费用多少。 十、评估方法(page209) 十一、参考文献(page241) 十二、附录

1. 需求评估报告

2. 小组活动材料(导语、表格、图形、工作纸等)

第三节结构性小组活动设计技巧

一、选择熟悉的或是感受较深的活动,工作者要掌握活动的细节,深入了解其内涵

1. 小组活动频率

2. 工作者的能力、偏好和带领的风格 3. 遇到不熟悉的小组活动怎么办

4. 讨论:让组员感受越深、越震撼的小组活动越好吗? 二、紧紧围绕小组的目标来设计活动

1. 设计的活动必须基于成员的需求和小组的目标 2. 活动目标、阶段目标和小组的总目标应一致 3. 针对目标选择最能完成目标、效益最大的活动。 三、把握活动的顺序

前后活动应循序渐进,互相联结,保证连贯性。基本原则如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动作到思考;由具体到抽象

1. 小组初期的活动设计

主要任务是打破僵局,促使组员相互熟识,初步开始互动,消除紧张情绪。 常见的活动有:自我介绍、相互介绍、做游戏 2. 小组中期的活动设计

(1) 增加信任、促进合作,如“不倒翁” (2) 自我探索、发掘潜能,如“人生之盾” 3. 小组结束期的活动设计

(1) 巩固组员在小组中的收获成果,如“收获树” (2) 准备小组正式结束,如“我的祝福卡片”

四、考虑小组组员的特征及其能力

年龄、性别、受教育背景、能力程度等。案例:《开心笑学生》——儿童情绪管理小组 五、考虑环境及物质资源提供的状况

环境(空间、时间)、人力、物力

注意:一定要考虑到小组活动时间的限制,尽量选择在小组单元内能实现目标的活动。 六、注意安全,避免给组员带来身心伤害。

1. 人身安全

2. “心理过曝”的问题

注意:小组活动设计要考虑工作者的经验和能力,避免组员在深层次的自我探索活动中受到伤害。 七、保持计划的弹性

1. 根据小组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活动内容,使其更适用,更有效果。

2. 准备备用活动,根据小组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活动内容,使其更适用,更有效果。

第四节甄选组员

1. TA为何想要参加本小组?想获得什么?

2. TA的自我概念如何?对自我的了解情形怎样? 3. TA了解小组的目标与性质吗?对小组的认识如何? 4. TA的特质如何?表达能力如何?适合参加小组吗? 5. 小组是否能帮助TA实现目标? 6. TA参加的意愿及可能性如何?

思考题:哪些服务对象不适合参加小组?

第五讲小组的发展与历程

第一节 初始阶段:定向探索

一、特征

1. 焦虑担心 2. 气氛客气 3. 沉默而笨拙

4. 彼时彼地(过去曾发生过的事) 5. 依赖领导者 二、任务

1. 协助成员彼此认识“大风吹”“我有一个新朋友”“毛绒玩具” 2. 澄清小组目标期望采访微型演讲 3. 创造安全、信任的关系“盲行”“一指禅” 4. 建立小组规范 5. 工作者以身示范

6. 让成员了解小组是大家的“解开千千结”“同舟共济”

第二节 转换阶段:冲突

一、特征

1. 焦虑与挣扎 2. 抗拒与防卫 3. 冲突

4. 挑战带领者 二、任务

1. 同理、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

2. 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矛盾与挣扎

3. 帮助组员面对自己的防卫行为,并将之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4. 直接、坦诚的面对并处理组员的挑战

第三节凝聚和谐阶段

一、特征

1. 信任和接纳

2. 同理心与关怀的气氛 3. 和谐一体感 4. 认同与承诺 二、任务

1. 协助成员进一步认识自己“镜中的我”“生命河”“心灵舞蹈”“人生之盾”“人生之轮”“动物园” 2. 鼓励成员彼此尊重、关怀

3. 鼓励成员彼此帮忙“我有一个人际困扰”

第四节工作生产阶段

一、特征

1. 对小组充满信心与希望 2. 自我表露

3. 面质(彼此面质非理性想法):当面指出案主自相矛盾、言行不一致、一直在逃避的问题、一直未注意的问

题。 4. 此时此地 5. 承诺与改变 6. 认知重建 7. 实验的自由

角色扮演:先设定扮演情景分派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过程邀请组员分享感受邀请其他组员代替当事人扮演 8. 反馈 二、任务

1. 以身示范和塑造被期待或恰当的行为 2. 协助成员从小组经验中认知重建 3. 协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 4. 鼓励尝试新行为 5. 鼓励成员互相帮助 6. 协助成员解决问题

第五节巩固结束阶段

一、特征

1. 离情依依

2. 对外面世界的担心

3. 小组连接有时会呈现松散 二、任务

1. 处理离别情绪(提前告白倒计时升华离别情绪为祝福鼓励) 2. 协助成员预备适应外界的情境

3. 协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适用于实际生活 4. 处理未完成的工作 5. 回馈与祝福,提醒保密

6. 提供继续学习或进一步服务的资源 7. 评估小组的效能

第六讲小组的带领

第一节 关于带领小组的误解

一、带领就是控制

带领包括了各方面的控制,但是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要从组员角度出发从而达到小组目标。 二、带领者是天生的

影响带领者行为效果的因素包括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后天形成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