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下载本文

(4)有利于控制。计划和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控制活动就是通过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来使活动保持既定的方向。计划是控制的标准,是控制的基础。

因此,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二)计划的种类  1.计划的种类

(1)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主要有:目的或任务、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2)按企业职能分类。主要有:生产、财务、供应、劳资、安全、人员培训等计划。这类计划的技术和方法,是各类专项管理所要研究的内容。

(3)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可分为: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通常上层管理计划与长期的战略性计划有关,中下层管理计划与短期的战术执行性计划有关。

(4)按计划的内容分类。可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定的计划;综合计划是指对组织活动所做出的整体安排。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专项计划必须以综合计划作指导。

(5)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指规定组织较长时期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性计划。短期计划通常是指年度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规定的目标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所做出的总体安排。中期计划则介于长期和短期计划之间。这三种计划相互衔接,反映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2.计划的表现形式

(1)目的或任务。组织的目的或任务,是社会赋予它们的基本职能,用以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以及应该干什么这类问题。

(2)目标。目标是在目的或任务指导下,提出整个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目标不仅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以及控制等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3)战略。战略是一个组织为全面实现目标而对主攻方面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4)政策。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具有一贯性和完整性。

(5)程序。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即办事手续。程序详细地说明完成某种活动的准确方式,是为确保政策的落实而制定的。

(6)规则。规则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行动。在通常的情况下,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构成程序。

(7)规划。规划是为实现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它要素的复合体。

(8)预算。预算是数字化了的计划。预算是控制组织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使组织的各级计划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 (三)计划工作的步骤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最基本职能。由于管理的环境是动态的环境,管理活动是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计划是作为行动之前的安排,因此计划工作应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循环。任何计划工作的步骤都是相近的,依次包括以下内容: 1.估量机会

估量机会是在实际的计划工作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加以估计,并在清楚全面地了解这些机会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地探讨。严格地讲,估量机会不是计划工作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计划工作的真正起点,在估量机会的基础上,确定可行性目标。2.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在估量机会的基础上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确定计划工作的目标,即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效果。

确定目标通常应包括:指导资源最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力;达到经营活动的最佳效果;促进组织内部团结成一体,对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组织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满足并保证国家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社会动向、用户要求,以满足社会需要;考虑并体现出本组织长期计划的要求;掌握本组织上年度目标达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确定前提

计划工作的第二步是确定前提,并加以宣传。前提是指计划工作的假定条件,即执行计划时的预期环境。预期环境是靠预测得来的,预测的范围应尽量广泛。计划前提的确定应该选择那些对计划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有战略意义的、对计划执行情况最有影响的因素。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一个计划往往同时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要将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数量逐步减少,对一些最有希望的方案进行分析。 5.评价各种方案

按照前提和目标来权衡各种因素,以此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 6.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就是选择行为过程,正式通过方案,这是作决策的关键,有时可能会对两种方案同时采取。 7.制定派生计划

派生计划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只有派生计划完成了,主计划才有保证。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通过数字来大体反映整个计划。预算可以成为汇总各种计划的工具,是衡量计划工作进度的重要标准。

=====结束=====

第五章、计划工作的原理及目标管理

学习要点 

(一)计划工作的原理  1.限定因素原理

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期望的目标。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的方案。

限定因素原理是决策的精髓。决策的关键就是解决抉择方案所提出的问题,即尽可能地找出和解决限定性的或策略性的因素。 2.许诺原理

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体现在许诺原理上。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计划工作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所承担任务的多少而定,一般来说,承担者的任务越多,计划工作的期限就越长,反之就会缩短。工业上常用的投资回收率就是该原理的具体应用。3.灵活性原理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灵活性原理是指制定计划时要有灵活性,即留有余地。对于主管人员来说,灵活性原理是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当承担的任务重、目标期限长的情况下,灵活性便显示出它的作用。当然,灵活性只是在一定程度内是可能的。在国外,现在也多强调实行所谓的“弹性计划”,即能适应变化的计划。 4.改变航道原理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计划制定出来后,计划工作者就要管理计划,促使计划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检查和修订。改变航道原理与灵活性原理不同,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为此,计划工作者应经常地检查计划,重新制定计划,以此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目标的性质

1.目标是分层次、分等级的

组织要生存下去,必须有目标,但组织的目标有总目标和辅助目标之分。组织从其结构看是分层次、分等级的系统组织,随之目标也应层层分解,构成一个系统。 2.组织中各级、各类目标要构成一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