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_综合运用各种说理方法(精校完美打印版) 下载本文

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_综合运用各种说理方法

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_综合运用各种说理方法青岛二中阿里语文 作文题目

有位教授做过一项实验:他要求学生在一个宽敞的大礼堂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随意就座,还有一些人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远高出其他两类学生。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本次写作学习重点——学会说理

事实胜于雄辨,用事实说话 这是举例的优点。但事例只代表事例本身,不能说明普遍 现象。说理则是在举例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事例到普遍,这样就让事例有了更典型的意义。

常见的几中说理方式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因果推理

步骤: 列举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照应观点 例:观点“平凡人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更强” 第一步:先例举感动中国的几个平凡人(略) 第二步:为什么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不是那些年收入高达千万的名人,为何做出这些举动的人,往往都是那些生活并不富裕工作十分辛苦的普通人?

第三步:因为,他们贫穷过、绝望过,抑或是他们正处于贫穷之中,所以他们懂得,希望与幸福,生命与健康的来之不易,所以他们才会对此倍加珍惜。

第四步:所以他们在看到困境中的人时,才会更易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他们才会更具道德。

这种说理方法还可常用于开头,从写作材料到观点的提出。例:

有两只青蛙身陷奶油之中。面对四周一片粘稠油腻,第一只青蛙绝望了,退却了,消沉了,于是淹死了。而第二只青蛙却通过乱蹬乱踏这剧烈的搅动使奶油变为黄油,死里逃生。 同样的遭遇,为什么结果却迥异。正是因为第二只青蛙敢于向命运挑战,才驱走了死神,将生存的权力紧紧握在手中。这启示我,面对困境,与其坐以待毙,莫如奋起抗争! 二.假言因果推理

步骤:列举现象+提出假设+推导结果+反面照应观点 例文:

第一步: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第二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第三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这种说理常用在正文举例之后 三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步骤:人物特点+比喻

例:普通的花也有开放的机会(论点)

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 , 就像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 . 虽然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

并非金雕银塑 , 可它的光芒 , 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

这种论证方法常用在举例子,叙述例子中人物事迹的时候 综合以上论证方式,全文会呈现如下方式: 例文:

勇坐前排,敢为人先 有位教授做过一项实验:他要求学生在一个宽敞的大礼堂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随意就座,还有一些人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远高出其他两类学生。 这个事例上大学选修课时,大学老师也经常给我们提起,那时我们总不相信这话是真的,十年聚会时,当老师再次提起这事时,我们也都有些愕然,但是当我们想了想我们身边的同学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几个混得比较好的同学差不多都是坐前排的人。 为什么坐在前排的成功比例就是高呢[A1] ?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坐在前排,离讲台近,多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监督,而这种监督让我们不敢偷懒,会督促我们前行。新东方俞敏洪曾说被人催促是一种幸福,这话我们有时体会不到,但是不敢偷懒的人相比于坐在后排有较大自由度因此很易放松对自己要求的人相比,成功肯定是要大许多。何况那些主动坐在前排,主动接受督促的人呢? 所以,如果你想让生活多些成功的话,我建议大家:勇坐前排,敢为人先。

几十年前,在英国有一位叫玛格丽特的女孩,每次听演讲学,她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前排[A2] ,而演讲学老师有一个习惯,总是会突然提起某个同学现场表演,因此上演讲学时大家都往后躲,唯恐自己不小心的一次抬头,会与老师的目光对接,而后被叫起。所以坐在前排的身材修长的玛格丽特就如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个长劲鹿[A3] ,太过于突出太过于显眼,因此她时常会被老师叫起,好多次她都因为没有准备突然被叫起而不知所措,有时结结巴巴的言辞还会招来底下的一群嘲笑。 但是谁又能想到当二战结束后,当玛格丽特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她已经是撒切尔夫人了。

只要是第一次尝试,只要是事先没有准备,人生谁都有失败,就如突然被老师叫起,我们都会措手不及。但是有上这样几次经历,我们上课就会认真去听,认真去做,再次被老师叫起时,我们也都能应付得来。这相比于那些虽然没有失败但从不敢去尝试的人相比,他们的失败是尝试的失败,是他人没有过的经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不可能拥有的阅历,而把国家交给这样的人,我们谁都放心。所以勇做前排,敢为人先为了就是争取这些难得的机会,在这些机会中磨炼自己的能力[A4] 。 就如当年的玛格丽特一样,正是是因为这种敢于争先的精神,为她营得了无数次被突然叫起的的机会,在这些机会中,她学会了如何在突发情况下安排我们的演讲,表达我们的意愿。而这让她在首相竞选中、执政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故,都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就如和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生活中这样敢于争先的例子还多的是。 商秧变法中第一个走出人群扛起柱子从东门走到西门的人获得了秦国的一大笔奖金,第一个把散文引入诗中的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散文之首[A5] ,第一个从宇宙飞船中走向太空的加加林注定是人类探索史上不朽的一笔,还有、还有??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假设,假设当初这些人与大多数人一样蜷缩在众人之中,假设这些人没有勇坐前排、敢于争先的精神,他们是否还能得那大笔的奖励与人们不尽的仰望呢? 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韬光隐晦、低调做人”,并且把这看成是一种美德[A6] ,所以我们总是习惯于看别人如何行事,总是习惯于像诸葛亮一样把才能隐于山林中,等待着刘备一样的贤君三顾茅庐,但是孰不知,杜甫很忙,领导更忙,酒香尚怕巷子深,何况是与众相同

的我们呢?

所以,当众人还坐在后排时,你,第一个站出来,你就比别人高了一人的高度[A7] 。 [A1]自我点评:运用因果论证,在后面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论点。这种提论点的方式在考试中还是挺实用的 [A2]详写一个事例 [A3]运用了比喻

[A4]因果论证。在列举完撒切尔夫人成功的现象后,分析其原因 [A5]略写三个事例,古今中外

[A6]联系现实,让我们的文章关注现实,有现实意义 [A7]结尾很短,但有点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