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预测试题 下载本文

(2)乌鸦投入小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18.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

(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实验室测量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木块的密度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天平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后,发现天平左盘高右盘低,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小明测出木块的密度,还想知道烧菜的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因测量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产生误差导致测量的密度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用所测的物理量m0、m1、m2与ρ水表示)

20.如图甲,一東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其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红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2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__℃。实验中,用热水而不用酒精灯对碎冰进行加热,好处是_____。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 (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a) 温度/C (b) o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3.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_____和_____都能传声,第一

次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过来,这是因为______。

24.在学习《速度》一节的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及其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解答: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1 2 3 1.9 1.9 1.9 扇形纸片半径r/cm 10 10 5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90 135 90 o纸锥锥角α/ o 下落时间t/s 2.20 1.84 2.20 81.9 71.1 81.9 (1)实验中通过纸锥的_____来反映纸锥下落的快慢; (2)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图乙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 (3)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B D B D A 二、填空题 11.小 不变

12.前面 强 发散 13.降低 液化 放大镜 14.振动 空气 音色 15.云 月亮 静止 16.等于 不变 0.5 三、计算题

17.(1)300g;(2)120cm;(3)2.5×10kg/m。 18.(1)120s;(2)能 四、实验题

3

3

3

m2?m019.量筒 左 44 1.1×10kg/m 体积 偏大 装满水 ?ρ

m1?m03

3

20.0 同一高度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照相机 放大 上 蜡烛和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合理即可)

21.竖立 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 远离 不变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22.—6 使冰块均匀受热 时间/min 状态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3.能 声音 变小 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 固体(钢轨) 气体(空气) 钢轨

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 24.下落时间 A 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