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本文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于立青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本文通过实践,总结了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生物科组集体备课,并让学生在授课前进行3分钟演讲以激发学习兴趣;(2)课堂上让学生变成主人,老师做好导演角色,并适时、适当的利用实物、多媒体来讲解一些抽象问题。(3)合理利用兴趣班的课外活动为课堂教学准备素材。通过该教学策略,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各地中学生物教师都在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而努力(周世杰, 2004;林荔, 2005; 陈玉华, 2006;尚海,王欧, 2006)。切实适应新课程改革,真正把生物课堂上的有灵性,最大程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本人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统一学习了洋思的教学经验之后,本人大胆尝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生物课堂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内容多、时间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实际情况,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 授课前3分钟交给学生演讲

通过授课前3分钟的演讲导入课堂。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每堂课授课前的三分钟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主体围绕本节要讲的内容。如在讲《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课时,提前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事例,然后演讲。又如上《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有关人是如何诞生的资料,采用表演加演讲的形式把人从受精卵到婴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展示出来,精彩的表演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通过这种主动性与能动性探究知识习惯的培养,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激发了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因为学生每一次准备的话题都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能自主并快乐地参与这项活动中,还能体验到一种演讲的成就感。

二、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越高,如同钻山洞,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实则不然,这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被动听课,不愿主动学习。其实学生通过自学能理解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老师的过细讲解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约6分钟就可以了。在学生阅读课本前,老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的放矢,带着问题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堂课时,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2)、细胞分类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什么?(3)、细胞能无限生长吗?为什么?(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5)、你对癌细胞有什么认识呢?通过自学几分钟后让学生开始做题,无法解答的问题可再查阅教材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将问题解决了。

这种不断反馈的过程,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思考的潜能,激发了学习

的兴趣,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如此一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大了,效率更高了,阅读能力更强了,弥补了受网络影响而减少阅读书籍的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自学6分钟时间的要求下,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考问题时思维更活跃,从而突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来。当然老师的讲授与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只不过在时间和详略上把握好“度”。如关于“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这个问题,部分同学始终无法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给予解释。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集体备课

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必须课下功夫做足。不同老师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集体备课显的尤为重要,可以取长补短,整合各位老师的智慧,出好自学提纲,这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成败。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要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解《细胞分裂过程》这节课时,资深教师建议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展示分裂过程,而年轻教师建议用动画的方式播放整个过程,经过集体讨论,一致认为板书展示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按逻辑学的规律步步递进的思考问题,而先进的动画形式,可以全方位、直观的展示细胞分裂过程。因此,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结果课堂效果非常好,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老师做好“导演”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不敢让学生去主演课堂,唯恐搞砸课堂。其实演员的戏离不开剧本,始终要在导演的掌握之中。学生必须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分步解决,老师做好引导并在适当的时候释疑即可。更多的舞台空间应该留给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大脑和眼、耳、手,切实让学生融入到每一堂课中。而老师要做好“导演”角色,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采取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之后进行表达交流与总结,老师给予点评与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好节奏和时间,巡视课堂,并适当参与到各个讨论小组中,收集学生的问题,适时地将“疑难杂症”进行集中解决。例如在《从种到界》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演讲及小组讨论发现,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目”这一分类等级,于是播放在备课时准备的《牛、羊、马、犀牛、驴、猪的蹄子》放大图来帮助学生区分奇蹄目和偶蹄目,从而学生的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五、合理利用实物、多媒体

很多生物知识是抽象和微观的。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对于抽象的知识,比如对“受精过程”的理解普遍存在难度,而借助于动画的形式却可以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又如,讲授“细胞的分裂过程”时可以采用动画或图片讲解的方式(如图1)。而讲授“细胞不能无限生长”时,通过多媒体结合图片及数据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原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如图2和表1所示。

图1 细胞的分裂过程

1cm 2cm 3cm

图2 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图示

表1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表面积和体积关系

边长(cm)

1 2 3 4

表面积(cm2)

6 24 54 96

体积 (cm3)

1 8 27 64

表面积/体积

6 3 2 1.5

思考:细胞的表面积的增长速度和体积的增长速度谁的更大

最好是学生讨论过后,针对难点老师进行点评,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兴趣班课外活动可为课堂教学准备素材

新教材中安排设计了很多探究实验和课外实践,受时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很

多无法在课内得到有效完成。因此,我们先在兴趣班开展,并将实践成果作为教学素材用于课堂教学,结果渔利双收。例如,在《心脏的解剖》课上,可以把在兴趣班解剖好的心脏展示给学生,并把学生实践的照片与录像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结果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此一来既减少了教师工作量,又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另外,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把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安排到各实验小组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实验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且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不增加学生课下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完成教学目标和达到最优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并表达交流的好习惯。实践证明,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陈玉华.维持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科学教育,2006,12(5):30-31. 2. 林荔.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体会.科学教育,2005,11(4):8-9.

3. 尚海,王欧.在生物教学中以探究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保持记忆.云南教育,2006,(12):1-2. 4. 周世杰.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实践与研究.中学生物学,2004,(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