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本教案集 下载本文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画出来。 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指导名读文,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评价读文情况,再交流问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 教师提出发言时的注意事项。 3 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5 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6 学习第7页比一比。

①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②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畅谈所得,交流资料。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学生交流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积累好词,背下佳句。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和2自选一题,3必做。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抄写词语3遍。 板书: 愿意输血 决心献出生命

能活100岁 要求平分生命 勇敢(伟大的亲情)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剩下的生命。故事很感人同学们也从中感悟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在这篇感人的文章中,没有议论,没有抒情,没有描写男孩的心理活动。是故事的情节神态、动作很语言刻画出了小男孩为了亲人奉献一切的典型形象。所以在教学中体会哥哥的语言入手,从而更好的理解了哥哥的勇敢无私。使同学们受到了一次珍惜亲情的教育。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辨析词义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辨析词义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辨一辨。

辨一辨:同桌说说这些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比一比:比较下面的字有什么异同。

(礼——扎,博——搏,幼——幻,幸——辛,敢——取) 读一读。(全班齐读) 抄一抄。(把词语抄一遍) 二、抄一抄,说一说。 读一读。(全班齐读词语)

造一造:用每个词语造句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说一说:谁能说出“关爱、犹豫、相依为命、不知不觉、期盼”的近义词? 抄一抄:从课文中摘抄一些优美的词语。 三、比一比,写一写。

比一比:比比这些词语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写一写:你能再写出几个意思相同的词吗?填在课本里。 读一读。(全班齐读)

说一说:在小组里把每个词说句话。

第二课时

一、想一想:让学生回忆在家里的幸福时光。

二、说一说:让小学联系生活与体验,说说在家里家人是怎样疼爱自己的,或者 说说你有一个怎样幸福的家? 1、出示说话要求。 2、小组内交流。 3、择优全班交流。

三、思一思:你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你觉得你更应该怎样做? 1、小组内交流。 2、择优全班交流。

四、笔下生花(选一项,做一做)

①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列出他们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记一记自己了解的情况。 ②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教学后记:三年级是错别字高发期,尤其是同音字的混淆,但它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本单元加大了这方面的练习。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第二大题我进行了扩词练习积累词语。《游子吟》家喻户晓,学同学们都会了背了。但作文反映的问题教多,对一件事表达不清楚,语句表达不清楚,学生的生活常识缺乏,所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多参与生活很重要。这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孩子多参于做家务,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第二单元 春天的脚步 古诗二首 《绝句》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三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贴黄鹂)

(3)介绍黄鹂。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教学后记: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美丽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