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24《唐诗三首》 下载本文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24《唐诗三首》

24 唐诗三首

第1课时 石壕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

资料链接:安史之乱[见相应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把握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

目标导学二:研读,质疑释难 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

[来源学科网ZXXK]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辞又可分为两层:8—16句写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写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2.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吏”与“老妇”的对话,老妇的回答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明确:一是服役惨景;二是家中困境;三是被迫应役。

3.老妇人是心甘情愿去应征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来源学§科§网]容。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辞”。诗的前四句写“致辞”

1 / 11

提示:①抓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24《唐诗三首》

苦!”,了解“一何”的含义,体会“呼”“怒”中吏的凶狠和“啼”“苦”中妇的凄苦。②挖掘“夜久语声绝”中“夜久”隐含的内容,老妇长时间地苦苦哀求,最终还是被无情拒绝。

教师小结:并非自愿,因为保护丈夫、儿媳、小孙心切,故作恳请,老妇之凄苦可见一斑,亦可见差役之冷酷。

4.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很少,为什么不写差吏的话?

明确: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差吏的话可以推测出来。

5.这首叙事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板书设计

石壕吏差吏夜捉人

老妇哭诉苦难

老妇自请服役战乱灾难 官吏横暴 忧虑时局

2 / 11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24《唐诗三首》

可取之处 紧扣文本特点。教学中紧扣朗读这一环节,以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 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学生难以深刻体会到社会情形下的辛酸苦痛,教学中需要扩展更多的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理解。 不足之处

[来源:Zxxk.Com]

第2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 / 11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24《唐诗三首》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不仅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甚至饱受战乱带来的饥寒之苦,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在这种情景下的真实写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

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被称为

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

“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

由此由盛转衰,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

诗篇,其诗作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多沉郁

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

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

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

《无家别》《垂老别》等。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4 / 11

2.背景资料。

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