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下载本文

.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年版)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1.10爆破挤淤法技术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技术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

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2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4轻骨料混凝土 2.5纤维混凝土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接受施工技术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 4.3塑料模板技术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 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 5钢结构技术 5.1深化设计技术 5.2厚钢板焊接技术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 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6住宅钢结构技术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 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

5.11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11供热计量技术 7.12建筑外遮阳技术 7.13植生混凝土 7.14透水混凝土 8防水技术

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9.1消能减震技术 9.2建筑隔震技术

9.3混凝土构件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

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 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

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9.11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 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

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 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10.6建设项目资源计划管理技术 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注:第1、4、6项“※”下的子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领域。

.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注入水泥浆。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虚土)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

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可使单桩承载力提高40%~120%,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可利用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钢导管进行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注浆用钢导管可取代等承载力桩身纵向钢筋。

2.技术指标

根据地层性状、桩长、承载力增幅和桩的使用功能(抗压、抗拔)等因素,灌注桩后注浆可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桩侧桩底复式注浆等形式。主要技术指标为:

(1)浆液水灰比:地下水位以下0.45~0.65,地下水位以上0.7~0.9。 (2)最大注浆压力:软土层4~8MPa,风化岩10~16MPa。 (3)单桩注浆水泥量:Gc=apd+asnd,式中桩端注浆量经验系数ap=1.5~1.8,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s=0.5~0.7,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d为桩径(m)。

(4)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实际工程中,以上参数应根据土的类别、饱和度及桩的尺寸、承载力增幅等因素适当调整,并通过现场试注浆和试桩试验最终确定。设计施工可依据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进行。

3.适用范围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适用于除沉管灌注桩外的各类泥浆护壁和干作业的钻、挖、冲孔灌注桩。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目前该技术应用于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汕头、武汉、宜春、杭州、济南、廊坊、龙海、西宁、西安、德州等地数百项高层、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经济效益显著。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利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从钻头底压出,边压灌混凝土边提升钻头直至成桩,然后利用专门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混凝土桩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后插入钢筋笼的工序应在压灌混凝土工序后连续进行。与普通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相比,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由于不需要泥浆护壁,无泥皮,无沉渣,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

2.技术指标

(1)混凝土中可掺加粉煤灰或外加剂,每方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宜为70~90kg。 (2)混凝土中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3)混凝土塌落度宜为180~220mm。 (4)提钻速度:宜为1.2~1.5m/min。

(5)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充盈系数宜为1.0~1.2。 (6)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