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白醋除水垢
B.铁钢生锈
C.饼干变软
D.蜡烛燃烧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白醋除水垢过程中,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C、饼干变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 蒸发食盐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析】A、运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操作解答。
B、运用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解答。 C、运用蒸发操作要领解答。
D、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解答。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
第9页(共30页)
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A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浓硫酸的水面上沸腾溅出,B操作不正确。
C、蒸发食盐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要外焰加热,C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1分)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木炭
C.细铁丝
D.蜡烛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如装置内红磷燃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故正确;
B.木炭虽然能在空气中燃烧,也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其产物也是气体;故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错误;
D.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装置中虽然消耗了氧气,却又产生了新的气体,因而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所选取的最佳药品,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测定的需要将反应物一一分析,判定最佳方案。此题能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 4.(1分)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a(H2PO4)2
B.K2CO3
C.KNO3
D.(NH4)2SO4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第10页(共30页)
【解答】解:A、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每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酸碱性环境。下表为四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pH 水稻 6.0~7.0 茶树 5.0~5.5 玉米 7.0~8.0 马铃薯 4.8~5.5 某土壤浸出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该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水稻
B.茶树
C.马铃薯
D.玉米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解:土壤浸出的液体能使石蕊溶液显蓝色,说明土壤显碱性,水稻、茶树、马铃薯等适合在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玉米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该土壤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玉米。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1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解答;
B、根据冰水是同种物质,均由水分子构成分析;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D、根据分子式不断运动的分析。
第11页(共30页)
【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题意分析和解决问题。
7.(1分)只用水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CuSO4和MgSO4 C.NH4NO3和NaC1
B.CaCO3和CaCl2 D.K2SO4和Na2SO4
【分析】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CuSO4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MgSO4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放入水中现象不同,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放入水中现象不同,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氯化钠溶于水不放热也不吸热,使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放入水中现象不同,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钾、硫酸钠均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1分)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分析】A.根据钢与生铁的含碳量来分析; B.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来分析;
第12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