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奥苏伯尔认为在校学习的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D)。
A.二级概念 B.定义概念C.概念形成 D.概念同化 49.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50.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
通过(A)获得的。
A.概念形成B.概念同化C.接受学习D.学校系统教学 51.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奥苏伯尔同化论中的(B)。
A.派生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关系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52.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角”的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
这属于(B)。
A.分类教学B.使用变式教学C.使用比较教学D.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 53.规则是用(C)来表达的。
A.语言 B.词和同组C.言语命题或句子D.生产式 54.规则学习的方式是(B)。
A.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B.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C.上化学习和下位学习D.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55.规则发现学习的内部条件是(D)。
A.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B.学生的认知结构
C.学生的认知策略D.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 56.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A)。
A.概念的肯定实例在细节方面的变化 B.概念的肯定实例的关键属性 C.概念的否定实例的关键属性 D.概念的否定实例的无关特征 57.概念教学中的比较是指(C);;
A.将概念的肯定实例与否定实例进行比较
B.将概念的肯定实例的关键特征与否定实例的关键特征进行比较 C.将概念的肯定实例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进行比较 D.将概念的否定实例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进行比较 58.作为知识获得的首先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C)。
A.抽象B.概括C.直观D.比较
59.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B)。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感知直观 60.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A)。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形象直观D.感性直观 61.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C)。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 62.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意义了,
这种学习叫做(C)。
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6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A)。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64.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41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65.长时记忆的容量(B)。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2个组块 66.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67.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B)。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
68.学生在掌握了“角”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
理解这些概念,这种现象比较恰当的解释是(A)。 A.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 B.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与新观念具有可辨别性 C.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具有稳定性 D.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具有清晰性 69.学生学习了圆周年的计算公式后,要求他们在保护古树的前提下求得一棵古树横截面直
径的长度,这是(D)。
A.知识的感知B.知识的理解C.知识的巩固D.知识的应用
70.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比X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
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
A.已有知识概括化程度低B.消极的定势C.已有知识不稳定D.智力水平低 71.在学习与原有知识十分相似而又不同的新知识时,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一些可以区分的
变式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B)。
A.增强已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B.增强已有知识的可辨性 C.增强已有知识的稳定性D.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 和相关类属学习。
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 3.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4.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 %时,记忆效果最好。 5.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 。
6.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办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7.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 瞬时记忆 。
8.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9.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 陈述性 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 心智技能 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10.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种
11.命题学习必须是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12.心智技能的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 13.知识学习 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4.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5.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 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42
16.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 工作记忆 ,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使用的知识信息。
17.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8.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9.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
20.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感性概括 。
21.理性概括 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22.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3.正例又称肯定例证 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24.反例又称否定例证 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性的例证。
25.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命题。
2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7.直观 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8.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29.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0.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31.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32.命题学习 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3.学生已有“哺乳动物”的观念,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派生类属学习来进行。 34.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认识“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 相关类属 学习。
3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的。 36.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 、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37.通过知识的学习 ,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
3 8.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39.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40.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1.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 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42.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的类型。 2.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3.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4.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43
5.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
6.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7.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 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9.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0.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
11.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2.请简述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13.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14.在运用变式时,常发生什么错误?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记忆英语单词,但在英语
考试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请谈谈教师应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教给学生避免 遗忘的复习方法。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4.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派生类属学习2.同化3.感性概括4.1505.感性知识6.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7.瞬时记忆8.主观表征9.陈述性10.心智 技能11.概念学12.知识的学习13.知识学14.过度学15.辨
别16.工作记忆17.变式18.概括19.观察能力20.感性概括21. 理性概括22.正例23.正例又称肯定例证24.反例又称否定例25.命 题26.并列结合学习27.直观28.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29.程序性知识 30.痕迹衰退说31.组合律32.命题学习33.派生类属34.相关类属 35.并列结合学习36.知识获得37.知识的学习38.直观39.优于 40.活动律41.创造能力42.概念学习 三、简答题
1.(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类别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4.(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