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后修改版) 下载本文

武汉****#楼

(修改版) 高 大 模 板 支 撑 施 工 安 全 专 项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二0一二年 十一 月 十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第一节 项目概况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第二节 高大模板支撑部位概况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第三节 高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二、编制依据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4 三、施工计划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第二节劳动力计划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第三节材料要求及准备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四、施工部署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第一节施工准备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第二节高支模架体整体施工流程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第三节支撑架体施工顺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8 第四节高支模架搭设及验收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9 第五节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9 五、施工方法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0 第一节支撑架体选择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0 第二节板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择及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0 第三节梁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择及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1 第四节剪刀撑构造要求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3 第五节 支架拆除施工工艺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3 六、施工安全措施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4 第一节安全制度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5 第二节安全技术措施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5 第三节检测、监测措施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6 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8 第一节 工作原则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8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预防坍塌、高空坠落等技术措施22222222218

1

第三节 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第四节 救援机构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 九、计算书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 第一节板模板计算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 第二节 300*800mm梁模板计算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4

2

一、工程概况

第一节 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楼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武汉市***城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质量监督管理站

武汉******#楼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楼占地面积为4279.5㎡总建筑面积为30503.85㎡,其中地上部分为18407.95㎡,地下部分为12095.9㎡。6#楼占地面积为2564㎡,总建筑面积为16045.88㎡,其中地上部分为11187.88㎡,地下部分为5218㎡

**#楼,地下负一层至负二层为车库,地上1~7层皆为商铺。

设计标高:±0.000相对绝对高程31.500 m。6#楼地下一至二层为车库,地上1~6层为商铺,设计标高:±0.000相对绝对高程30.5m。

第二节 高大模板支撑部位概况

*#楼9-1~9-3/9-1/D~9-F轴,为坡屋面,层高9.15m,面积16.8m312.6m,上部板厚为150mm,主梁截面尺寸为300mm3800mm,次梁截面尺寸为300mm3500mm。9-1~9-4/9-A~9-C轴,为坡屋面,层高为8.5m,面积25.2m316m,上部板厚150mm,主梁截面尺寸为300mm3800mm,次梁截面尺寸为300mm3500mm。

6#楼6-8~6-10/6-C~6-K轴,为坡屋面,层高10M,面积25.2316.15,部板厚为150mm,主梁截面尺寸为300mm3800mm,次梁截面尺寸为300mm3500mm。

9#楼高支模架体的基础为四层的顶板,四层顶板厚度为120mm,四层架体搭设时充分考虑到四层高支模整体的荷载,所以在三层架体重要部位进行了加固、加密处理,立杆下部沿梁方向满设扫地杆,立杆下铺设垫板,沿梁方向设置剪刀撑,梁下进行立杆加密处理。同时,为保证五层高支模整体安全,在五层高支模施工完成前,三层、二层内架不得拆除,以便承载上部荷载。高支模的支杆尽量与下部的立杆相对应。

3

6#楼高支模架体的基础为六层的顶板,六层顶板厚度为120mm,六层架体搭设时充分考虑到屋顶层高支模整体的荷载,所以在六层架体重要部位进行了加固、加密处理,立杆下部沿梁方向满设扫地杆,立杆下铺设垫板,沿梁方向设置剪刀撑,梁下进行立杆加密处理。同时,为保证屋顶层高支模整体安全,在屋顶层高支模施工完成前,六层、五层内架不得拆除,以便承载上部荷载。高支模的支杆尽量与下部的立杆相对应。

根据 “水平混凝土构件,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工程为高大模板工程”的要求,由于该工程模板工程高度为9.15m,高度超过了8m且跨度为25.2m,超过18m,故本工程的模板工程为高大模板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第三节 高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4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6、《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标准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修订版) 8、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9、《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守则》(建质【2009】254号文)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1、本工程施工图纸和投标文件 1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品茗安全计算软件

5

三、施工计划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序号 1 2 3 4 分项工程 四层顶板结构施工 四层顶板浇筑 坡顶层顶板结构施工 坡顶层顶板浇筑 2012年 9月至11月 9月27日至10月2日 10月3日 10月3日至11月16日 11月14日至11月26日 注明:6#楼为六层结构,高大模板为坡屋面顶层,施工时间与9#楼相同。 第二节 劳动力计划

工种 木工 架子工 测量工 电工 专职安全员 合计 需用人数 20 6 4 1 1 32 特殊工种要求 高空作业特种作业证 电工特种作业证 安全员证 备注 第三节 材料要求及准备

1、钢管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3号)钢,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9)中Q235A钢的规定。每批钢材进场时,应有材质检验合格证。 2、根据《可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的规定,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缩松、砂眼、毛刺、氧化皮等,要清除干净。

3、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钢管。立杆、大横杆和斜杆的最大长度为6m,小横杆长度统一为1.5m。

4、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5、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6、钢管及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6

7、钢管及扣件报废标准:钢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扣件有脆裂、变形、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

8、立杆、横杆钢管采用暗红色,剪力撑钢管采用红白相间色,扣件刷金黄色防锈漆。 9、模板采用915mm×1830mm×18mm胶合板,木枋采用40mm×80mm杉木。

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材料名称 钢管 木方 模板 扣件 铁丝 铁钉

规格(mm) 48*3.5 80*40 18*1830*915 国标 8# 60~80 单位 吨 M3 M2 个 KG KG 数量 140 60 2100 18000 300 180 四、施工部署

第一节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建筑和结构及土建与设备安装专业图纸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 (2)、编制高支模施工方案,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加强班组的技术素质。 2、劳动力准备:

(1)、高支模架体搭设班组选择有专业持证作业人员并有高支模搭设经验的架工组,选择与我公司有多年合作经验的木工班组进行模板的专项配设。

(2)、根据工期需求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并安排好工人生活。 (3)、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

7

变更和技术核定等。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3、物资准备: (1)、材料准备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进场时要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质检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完毕后存放遮盖保护好。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并附有应有的产品质量合格证。

a、新钢管进场必须要有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尺寸、壁厚要达到要求,表面严禁打孔、应平直光滑、无裂痕、无结疤、无分层、不应错位、无硬弯现象、无毛刺 、无压痕、无深的划道。

b、新扣件进场必须要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质量合格证,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需严格整形,扣件各部位不允许有裂纹,扣件不允许在主要部位有缩松,扣件表面大于10平方毫米的砂眼个数,及其累计面积不超过三个,不大于50平方毫米,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平方毫米,扣件表面凸(或凹)的高值(或深)不应大于1㎜。严禁使用有裂缝、变形的旧扣件,旧扣件的螺栓滑丝的必须更换。

c、新U托进场必须要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质量合格证。产品的规格: 丝杆外径≧33㎜,丝杆长度≧500㎜,底板厚度≧5㎜,底板长、宽≧(1003100)㎜,U托内径≧(100310035)㎜,丝杆外观无裂纹、丝扣无损伤、焊缝无裂纹、U托无严重变形,可调螺母 无裂纹、无砂眼、双向耳板齐全无残缺。

材料进场检验结论应有记录,确认符合本规范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材料进场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材料进场检验要求、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明确各环节具体负责人。材料进场时,按照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程序,认真查阅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的原件,确保质量证明文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对进场实物与证明文件逐一对应检查,严格甄别其真伪和有效性,必要时可向原生产厂家追溯其产品的真实性。 (2)、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机具需要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检验、保养工作,确保正常运转。

8

第二节 高支模架体整体施工流程

钢管、扣件等材 料进场验收

模板进场验收

高支模架体验收

第三节 支撑架体施工顺序

1、四层支撑架体施工顺序

三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待强度达到1.2MPa后,开始进行高支模满堂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垫板,搭设自四层顶板至五层中间连梁部位,待连梁模板及钢筋施工完,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进行连梁至屋面高支模架体搭设,搭设时,

9

结构施工至高支模部位 高支模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 分阶段验收后,报监理单位验收 梁底、板底主龙骨支撑 梁板模板施工 梁板钢筋绑扎 柱子钢筋绑扎 钢筋隐蔽验收 柱子封模板 柱子、梁板混凝土浇筑 高支模施工流程

内架水平杆与连梁、柱相抱,以增加架体整体的稳定性。最后再进行高支模部位混凝土的浇筑,先竖向后水平结构施工。

第四节 高支模架搭设及验收

本高支模部位搭设时,要严格按照此方案进行搭设,搭设过程中要求立杆和横杆分层分段搭设,竖向设立剪刀撑,待搭设完后,同时经相关部门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施工段的架体搭设,依照此顺序直至搭设架体顶部,最后进行整体综合验收。

对于高大模板的验收,施工中应每隔三步架进行一次验收。应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总工、项目生产经理、质检员、安全员参加,对立杆间距、步距、钢管及扣件拧紧力矩进行实测实量,扣件拧紧力矩进行实测实量,对垫块、扫地杆、剪刀撑、立杆的接长方式、可调支座的使用必须按规定要求检查,对不符合方案要求、不符合标准规范的立即责令整改。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第五节 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前,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柱及平面采用车泵,坡屋面采用塔吊吊设。泵车架设于施工场地内、临近建筑物的硬化路面上。

2、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按先竖向,后水平的顺序,先浇筑柱混凝土,后浇梁板混凝土的顺序进行。

3、板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分的浇筑方式,梁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坡屋面由起坡点梁向上浇筑。堆积厚度不得大于400mm。同时应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避免引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失稳倾斜。 4、如遇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混凝土浇筑时应设置施工缝,施工缝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在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cm处,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6、高大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板过程中应分层浇筑,严禁堆载,混凝土堆积厚度不得大于400mm。

10

五、施工方法

第一节 支撑架体选择

1、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11

2、模板体系:采用木模板体系,即木枋、木模板系列 3、脚手架:Φ4833.5钢管脚手架及其配件 4、楼板及梁模板:18mm厚木模板 5、木枋:40380mm

6、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壁厚3.5mmΦ48钢管

第二节 板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择及设计

本工程高支模上部结构板厚为150mm,搭设参数如下:

模板厚度为18mm,钢管截面为4833.5,立杆纵横间距均为0.9m(主梁0.3*0.8m下沿梁跨方向间距为0.9m,在中间另加一根立顶杆),步距为1.4m,模板底部的方木截面尺寸为40*80mm,布设间距为250mm,纵横向每隔3.6m由底到顶设置两道剪刀撑,上、中、下平均设置四道水平剪刀撑。立杆上部采用可调顶托,托梁采用双钢管。最上排横杆距上部支撑点的距离不超过300.

第三节 梁模板及支撑体系的选择及设计

模板使用18mm厚胶合板,采用两侧模板包底模板,楼板模板压梁侧模板施工,梁底模板下设置纵向40380mm方木支撑,木方下设立钢管作为横向支撑,梁侧模板木楞采用40380mm方木纵向设置,外楞采用4833.5mm双钢管竖向设置。

12

梁底支撑大样图

对于300*500的次梁,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为0.9m,在中间另加一根立顶杆,步距为1.4m,梁侧和梁底木方均按照250间距纵向设置,梁底横向支撑水平杆平行于梁截面方向,两侧搭设在满堂架横杆上,底部加设步步紧,梁底加设一道支撑立杆,立杆与梁底横向支撑水平杆采用顶托连接。

对于300*800、300*500的主次梁,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为0.9m,在中间另加一根立顶杆,梁两侧立杆间距为0.9m,步距为1.4m,梁侧和梁底木方均按照250间距纵向设置。梁两侧加设四道对拉螺栓,采用M12,间距为400mm。梁底横向支撑水平杆平行于梁截面方向,两侧搭设在满堂架横杆上,间距为450,底部加设步步

13

紧,梁底加设两道支撑立杆,立杆与梁底横向支撑水平杆采用顶托连接。

第四节 剪刀撑构造要求

本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每3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至4个扣结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内。剪力撑上顶至模板底,下落至结构层楼面。

同时,脚手架必须在架体底部、顶部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中间部位增设2道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cm,并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

满堂脚手架架体下部应满设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200mm。

第五节 坡屋面支架模板防滑措施与方法

因该高大模板均为45度左右坡屋面,9#楼南北对称、6#楼东西对称、顶部为平面。对架体及模板滑移要求应稳固,搭设满堂红支撑架对坡屋面处特作如下方法: 1、 坡屋面处立杆1/10伸出屋面板,在模板外露1M左右,模板留Φ50mm孔洞,砼

达强度后将钢管切割掉,再用高一级砼进行封堵。

2、 架体搭设坡屋面处,板支撑钢管横杆水平纵向搭设,木枋按坡屋面方向上下设

置,并用8#铁丝1/5根与钢管扎牢,上用18mm模板用60mm铁钉钉实,确保模板与架体成一整体,铁丝不解,模板固定木枋在架体上拿不下来,或无法滑移。 3、 坡屋面架体除应设剪力撑外。另行增加与坡屋面坡度相同剪力撑,模板下200mm

设置。

第六节 支架拆除施工工艺

1、拆模时间

模板拆除均要以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依据,填写拆模申请单,由专业工长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送监理审批方可生效执行。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底模:构件跨度大于8m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构

14

件跨度小于8m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预应力部位的拆模为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和预应力完成后拆除。

底模拆除表 序号 结构类型 1 2 3 4 5 板 梁 承重结构 悬臂梁 悬臂板 结构跨度(M) ≤2 >2≤8 >8 ≤2 >2 侧模拆除表 序号 1 2 砼强度设计值 ≤C30 >C30 平均硬化气温在25度时的拆除时间 16小时 24小时 按设计强度百分率(%) 50 70 100 70 100 2、拆模顺序

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再拆内墙模板。

3、拆模施工

(1)梁板拆除:先将支撑上可调支托松下,使龙骨与模板分离,并让龙骨降至水平拉杆上,接着拆下全部边接模板的附件,再用铁钎撬动模板,使模板降下由龙骨支撑,拿下模板和龙骨。

(2)梁、柱模在确保表面不受损坏时方可进行拆除。先拆除斜撑,再拆除模板和对拉螺栓及附件,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之与砼分离。

(3)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构配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并做相应的防护处理。

(4) 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4、拆除支撑体系注意事项

(1) 拆除前应全面检查支撑体系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拆除支撑应先清除其上的杂物及地面的障碍物。

15

(3)拆除作业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水平拉杆要跟随立杆逐层拆除。

5、管理措施

(1)楼面顶架、模板安装前,应对班组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交底,对安装方法、搭设安装顺序、技术标准、质量安全要求等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2)在支顶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的临时措施,待其安装完毕且核正无误后才予以固定。

六、施工安全措施

第一节 安全制度

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制度:

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内容包括:第一级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第二级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第三级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安全学习制度:

项目经理部针对模板工程的特点,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各分包队伍在专职安全员的组织下进行安全学习,施工班组针对工作内容进行班前教育,通过安全学习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部必须分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书面交底,各施工工长及专职安全员必须定期对各分包队伍进行安全书面交底。

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各专业工长和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防护检查,督促各分包队伍对安全防护进行完善,消除安全隐患。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责任人,定期进行整改,并组织复查。

16

2、持证上岗

特殊工种必须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

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

高支模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经项目部安全员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

定期检查高支模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高支模外侧外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外架搭设高于作业面桅口1.8M,四周绑扎密目网以及钢丝网,以保证搭设人员以及周边内施工人员的安全,塔吊配合浇筑坡屋面砼,应注意不能将料斗落在模板上,施工人员严禁快落快起吊斗,一切听众指挥人员的指令作业。

混凝土浇筑施工按确定的施工顺序进行,控制好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附加荷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模板支架进行观测记录。

支架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监理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架空线路、外脚手架、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地锚、缆风绳、连墙杆及被拆架体各吊点、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需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采取防范措施,以防坠落。

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17

第三节 检测、监测措施

1、班组、项目部每天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监测点布设

每条主梁(300*800mm)跨中部位各布设1个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梁的支架沉降预警值取8mm,沉降允许值取10mm;梁的支架水平位移预警值取5mm,水平位移允许值取8mm。

工作仪器设备的精度、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测量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高支模监测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模板位移观测及检3 测方法 投线仪 2 支架水平位移观测 全站仪 序号 监测项目 1 支架沉降观测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水准仪 监测精度 1.0mm DZS3-1 TOPCON GTS-102N A5C/C55 1.0mm 1.0mm 18

激光投线仪检测点

19

4、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监测时,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

5、监测人员: 组长:杨放

组员:吕承强、沈浩

水准仪与全站仪仅为外设转点至高支模体系,在已形成砼柱或楼板上设2个水平点,坐标点设3个为前视点,后视点设在架体钢管立杆上和梁板模板下,投线仪设在架体砼楼面上,在楼面上用墨斗线弹出纵横通长线,并在模板梁板底垂直对应弹线,用激光投线仪对准在弹线点上,垂直对准上部测量是否模板滑移。(注:线没对准即模板滑移)

监测周期从模板钉好,混凝土浇筑前起,至混凝土浇筑后七天时终止。在模板钉好后混凝土浇筑之前观测2次作为初始数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监测频率规定的时间进行观测、记录。监测资料采用动态反馈,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现场观测若发现位移、沉降等出现异常,或达到(超过)报警值时,立即通知施工班组,必须马上停止施工,迅速疏散人员,查明原因,对支撑方案进行修改,待加固处理排除险情后方可复工。

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处置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迅速、妥善地处理本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可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险情,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一节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把保障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事故可能造成的

20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危害。

(2)依据规范原则。本预案的修订与实施,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规范本工程应急管理。

(3)预防为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提高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质量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

(4)分工负责原则。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别主要负责对其主管范围内的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工作。

(5)快速高效原则。应急行动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成功,快速高效,才能提高应急行动的成功率。

(6)科学决策原则。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行动的效果,科学决策,是应急行动的最根本保证。

(7)资源共享原则。质量事故应急需要动用人力、信息、物质等不同的资源。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储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预防坍塌、高空坠落等急救措施

1、危险源辨识:

本工序的主要危险源为模板整体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临边临空、高空坠物,其中识别出重大危险源为模板整体坍塌与高空坠落。 2、物体打击急救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cm,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21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 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3、高空坠落急救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о,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

22

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6)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7)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①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a.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b.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c.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②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队伍,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

2)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组应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3)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组织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4)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

23

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5)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挖掘。

6)在救护过程中要防止二次坍塌伤人,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7)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8)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 5、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2)隔离电源方法: ①断开电源开头;

②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③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路。 3)抢救方法:

①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A、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B、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

C、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 D、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 ②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

A、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

B、救护人员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

C、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D、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其胸部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

24

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③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同时交替进行。

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身体僵冷或尸斑,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6、火灾事故急救措施

1)事故发生后,最早发现者应迅速向事故现场负责人报告,并迅速切断事故现场的电源。

2)事故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一边组织现场人员扑救,尽力控制火势漫延,疏散人员,爆炸事故应迅速朝压力容器喷水,并转移临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到安全地方;一边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同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3)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火围困,要立即组织力量抢救,应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救人是火场上的首要任务。

①火场寻人方法:主要有大声呼唤和深入内部寻找两种。进入火场救人,要选择最近、最安全的通道,如通道被堵塞可迅速破拆门窗或墙壁;遇有火场烟雾较浓、视线不清时,可以爬行前进,并采取呼喊、查看、细听、触摸等方法寻找被困人员。深入火场寻人,要注意在出入口通道、走廊、门窗边、床上床下、墙角、橱柜、桌下等容易掩蔽的地方发现人员。救人时应注意安全,进入火场要带手电和绳子。火场烟雾弥漫,没有防毒面具,可用湿毛巾捂嘴,防止中毒。可用棉被、毯子浸水后盖在身上,防止灼伤。

②火场救人方法:应根据火势对人的威胁程度和被救者的状态来确定。对神志清醒的人员,可指定通道,引导他们自行脱离险区;对在烟雾中迷失方向的人员,可指派专人护送出险区;对伤残人员或不能行走的老人、儿童,要把他们背、抱或抬出火场。当抢救的正常通道被隔断时,应利用安全绳、梯等将人救出。 4)火场疏散物资是减少火灾损失,控制火势,防止蔓延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及时疏散受火灾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及压缩气体钢瓶等,对不能移动的上述物品,要集中一部分水枪均匀地冷却其外壁,降低其温度;其次要疏散重要文件、资料和贵重设备及物品等,并把疏散出来的物资集中存放到安全地点,指定专人看管,防止丢失,被窃或坏人乘机破坏。人员、物质疏散后应在指定地点集中清点,并查明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25

第三节 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

(1)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2)成立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3)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要部门配合的,各劳务队应在总包单位的统一领导下,与公安、卫生、消防、民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救救援工作。

(4)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时,各部门领导要坚守岗位,迅速开展工作,不得推诿扯皮,不得临阵退缩。

(5)各部门领导要随时保持通讯畅通,若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必须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待命。

第四节 救援机构

组 长:刘治华 副组长:杨正波 黄昌桥

组 员:杨放、刘艳才、冯义才、龙双喜、刘泽咏及其他管理人员 职责和分工:

组长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向上级报告并负责调集抢险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

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指挥、协调救援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代行组长的职责。 组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现场的维护、抢救、警戒等工作, 及具体落实组长或副组长下达的救援方法,措施的指令及其他现场医药救助等具体事项。 应急救援方法

(1) 有关人员的安排

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赴赶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组员立即进行抢救。 (2) 人员疏散,救援方法

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具体指挥人安排在危险的各人员进行

26

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安全警戒工作。各组员和现场其他的各人员对现场受伤害、受困的人员、财物进行抢救。人员有支架的构件或其他物件压住时,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方进行相应的抢救,防止抢救过程中再次倒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加固或观察后,确认没有进一步危险的,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3) 伤员救护

休克,昏迷的伤员救援: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需搬动时,动作要轻。采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或实行人工呼吸。 对于受伤出血的病人,用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止血。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医院。

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围圈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 后期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协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写出书面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要针对事故进行总结,吸取教训,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调查总结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工程基本情况 ②、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③、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④、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员,经济损失)分析,评价 ⑤、采取的重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 ⑥、事故结论

⑦、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 ⑧、各种必要的附件 ⑨、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⑩、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4) 救援电话及地址

27

救援电话:派出所电话 110

医院救援电话 027-87801006 ,距离本工程最近的医院为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分院,沿珞雄路直行向北200~300m处。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根据脚手架工的特殊性,结合职业安全卫生的惯标精神,要求施工时作到如下: 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现场严禁吸烟。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要有护场内的各种绿化设施和标示牌,不得践踏草坪、损坏花草树木、随意拆除和移动标示牌。

3、严禁酗酒人员上架作业,施工操作时要求精力集中、禁止开玩笔和打闹。 4、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考试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发上岗证,凡患有高血压、贫血病、心脏病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一律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5、上架子作业人员上下均应走人行梯道,不准攀爬架子。

6、护身栏、脚手板、挡脚板、密目安全网等影响作业斑组支模时,如需折改时,应由架子工业完成,任何人不得任意拆改。

7、脚手架验收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如需做局部拆改时,须经技术部同意后在架子工操作。

8、不准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作业人员不准攀登架子上下作业面;不准推车在架子上跑动;塔吊起吊物体时不能碰撞和拖动脚手架。

9、不得将模板支撑、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 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县持起重设备。

10、在架子上的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动脚手架的所有拉接点和脚手板,以及扣件绑扎扣等所有架子部件。

11、拆除架子而使用电焊气割时,派专职人员做好防火工作,配备料斗,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溅落。

28

12、施工人员严禁凌空投掷杆件、物料、扣件及其它物品,材料、工具用滑轮和绳索运输,不得乱扔。

13、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伤人;登高要空防滑鞋,袖口及裤口要扎紧。

14、脚手架堆放场做到整洁、摆放合理、专人保管,并建立严格领退料手续。 15、施工人员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确保脚手架施工材料不浪费。

16、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中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应随时整理、检查,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妥善保管。

17、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天气停止脚手架作业。在雨季要经常检查脚手板、斜道板、跳板上有无积水。若有则应随时清扫,并要采取防滑措施。

九、计算书

第一节 板模板计算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4;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8.5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75;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500; 楼板浇筑厚度(m):0.150;

29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30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0038.00038.000/6 = 42.67 cm3;

I=4.00038.00038.00038.000/12 = 170.67 cm;

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50030.25030.120 = 0.765 kN/m;

31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50030.250 = 0.125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 (1.000+2.000)30.90030.250 = 0.675 kN;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3(0.765 + 0.125) = 1.068 kN/m; 集中荷载 p = 1.430.675=0.945 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0.94530.900 /4 + 1.06830.9002/8 = 0.321 kN.m;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0.945/2 + 1.06830.900/2 = 0.953 kN ;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 σ= M / w = 0.321×106/42.667×103 = 7.518 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7.518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 N/mm,满足要求!

2

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32

其中最大剪力: V = 0.90031.068/2+0.945/2 = 0.953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T = 3 3953.100/(2 340.000 380.000) = 0.447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00 N/mm2;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为 0.447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00 N/mm2,满足要求!

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0.765+0.125=0.890 kN/m; 集中荷载 p = 0.675 kN;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V= 530.8903900.0004 /(38439500.00031706666.67) +675.0003900.000 /( 4839500.00031706666.67) = 1.101 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 [V]= 900.000/250=3.600 mm;

3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1.101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3.600 mm,满足要求!

三、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06830.900 + 0.945 = 1.906 kN;

33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624 kN.m ;

34

最大变形 Vmax = 1.542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7.564 kN ;

钢管最大应力 σ= 0.624×106/4490.000=139.055 N/mm2 ;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00 N/mm ;

2

支撑钢管的计算最大应力计算值 139.055 N/mm2 小于 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四、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738.500 = 1.079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50030.90030.900 = 0.40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50030.12030.90030.900 = 2.479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962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35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2.000 ) 30.90030.900 = 2.430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1.2NG + 1.4NQ = 8.157 kN;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8.157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9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24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W=4.49 cm;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00 N/mm2; L0---- 计算长度 (m);

3

3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 = h+2a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00 m;

上式的计算结果:

36

立杆计算长度 L0 = h+2a = 1.40+0.10032 = 1.60 m; L0/i = 1750.000 / 15.900 = 110.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16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8156.700/(0.5163424.000) = 37.282 N/mm;

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37.282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24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50 按照表2取值1.016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24331.0163(1.550+0.10032) = 2.210 m; Lo/i = 2210.054 / 15.900 = 139.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353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8156.700/(0.3533424.000) = 54.497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54.49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37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30; 梁截面高度 D(m):0.8 混凝土板厚度(mm):0.15;

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7;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脚手架步距(m):1.4;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8.50; 梁两侧立柱间距(m):1.00;

承重架支设:多根承重立杆,木方支撑垂直梁截面;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9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75;

2.荷载参数

38

模板自重(kN/m2):0.50; 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 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2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

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1.4;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

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205.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2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300.0; 面板厚度(mm):150;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200; 次楞间距(mm):200;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200; 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4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39

主楞龙骨材料:钢楞; 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3.5; 主楞合并根数:2;

主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80mm;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为 50.994 kN/m2、18.000 kN/m2,取较小值18.0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

40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

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验算

其中,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20.0031.831.8/6=10.80cm3;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30.20318.0030.90=3.89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30.2032.0030.90=0.50kN/m; q = q1+q2 = 3.888+0.504 = 4.392 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200.00mm;

41

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34.393200.002 = 1.763104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76×104 / 1.08×104=1.627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000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1.627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18.0030.20 = 3.60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200.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20.0031.8031.8031.80/12=9.72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3.60×200.004/(100×9500.00×9.72×104) = 0.042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ω] = l/250 =200.000/250 = 0.8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042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0.800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内楞计算

42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380380/6 = 42.67cm3; I = 40380380380/12 = 170.67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σ --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43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318.00030.90+1.432.00030.90)30.200/1=4.39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20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34.393200.00= 1.76310N.mm;

2

4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76×104/4.27×104 = 0.412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000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0.412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小于 [f]=11.000N/mm2,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 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900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18.0030.20/1= 3.60 N/mm;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2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E = 1.71310N/mm;

6

2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3.60×200.004/(100×9000.00×1.71×106) = 0.003 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0.800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0.003mm 小于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0.800mm,满足要求!

44

2.外楞计算

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3.0; 外钢楞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 外钢楞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

外楞计算简图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

45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 = (1.2318.0030.90+1.432.0030.90)30.2030.40/2=0.88kN;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 = 400mm;

外楞的最大弯距:M = 0.1753878.4003400.000 = 6.15310N.mm

4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6.15×104/4.49×103 = 13.694 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13.694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000N/mm,满足要求!

2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 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 210000.00N/mm2;

p--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p =18.0030.2030.40/1= 0.72 KN; l--计算跨度(拉螺栓间距):l = 4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 1.083105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1.146×7.20×102×400.003/(100×210000.00×1.08×105) = 0.023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 = 1.000mm;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023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1.000mm,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46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 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2 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76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8.00030.20030.40032 =2.880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000376/1000 = 12.920 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2.880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2.920kN,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50.00318.00318.00/6 = 2.433104mm3;

I = 450.00318.00318.00318.00/12 = 2.193105mm4;

47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σ --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66.67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3(24.00+1.50)30.4531.5030.90=18.59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30.5030.4530.90=0.24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32.0030.4530.90=1.13kN/m;

q = q1 + q2 + q3=18.59+0.24+1.13=19.97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48

Mmax = 0.10319.96730.1672=0.055kN.m; σ =0.055×106/2.43×104=2.282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2.282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1.50)31.500+0.50)30.45= 17.44N/m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66.67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166.67/250 = 0.667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

0.677×17.438×166.74/(100×9500.0×2.19×105)=0.04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 =0.044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ω] = 166.7 / 250 = 0.667mm,满足要求!

七、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