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记者:那他(根据逻辑判断,应该是副驾上的黄标)有没有看到那个人过来,会提醒你吗?
图:听到问题后,阻断视觉交流,眼神转向右下方,开始思考如何作答
【但不能确定为回忆,因为没有基线】。
图:思考的过程加大皱眉力度,表示难度提升
分析:这个有意思,如果是既发生事实,为什么会难度增大?可能是更加努力的回忆当时的状况,也可能是努力的组织语言,也可能是开始编造,要根据后面的内容来判断。
费良玉:那个时候,因为我们的直线距离啊,直线距离有那个五六米远,但是我们的横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指人位于车的正前方,不偏),我发现那个行人的时候。(用双手解释什么叫直线距离,什么叫垂直)所以,我只有向左紧急打方向。我先鸣笛嘛,鸣笛他没有理,继续从右道向左走,我紧急避险向左打轮并刹车,但是,因为是雨天嘛,路又比较滑,而且是载货的重车。
图:因为我们的直线距离啊
【双眉高挑,眼睛正视提问者,眼睑睁开,情绪饱满。什么事情这么兴奋?目前情境下,只能是对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感到满意才可能兴奋。结合刚才的为难,说明他所叙述的内容并不是回忆这么简单,应该有编造或者背诵的成分。】
图:直线距离有那个五六米远
【定量思考时视线右移,但不能确定是回忆还是捏造,因为没有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