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良玉接受央视“采访”微反应分析 - 图文 下载本文

“采访”从这段视频的0’08”处开始。提问题的是这两个人:

这是从视频后部截取出的画面,根据着装和使用的采访提纲介质来判断,不是专用的司法记录册,所以推断这两个人都是记者。这个问题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男声提问的力度和语气都很具压迫性,容易让人认为是司法机关的人协助采访。记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问了两个好问题,分别见5/8和7/8。

视频开始:

第一个问题,记者: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分析:基本上,费良玉在视频中刚刚开始回答“路况、事故发生过程和相关细节”问题的时候,大致保持这个神态:皱眉、眼睛向下看,手放在腹部略微驼背。

由于没有基线测试,不能提前了解被测人的习惯和个性化特征,这段描述的微反应中仅仅能通过皱眉来确认他很关注(所要回答的问题),在认真的思考和认真的回答。

费良玉:因为本身道路是右道封闭,只能左侧通行,在正常行走的时候,突然前面(就是)有一个行人,从道路的右侧,当时他速度也蛮快的,向左侧横过去。我的第一反应,先是鸣笛,然后他没有理,继续往前走,好像回头看了一下车,我就紧急的向左打方向,并刹车,但是仍然没有避开,事情就是这样的。

图:“我就紧急的向左打方向,并刹车”

表情分析:上图中第一幅为叙述路况的时候表情,作为变化的起始状态参考,第二幅和第三幅是在费说“我就紧急的向左打方向,并刹车”的时候,面部表情出现的变化。第二幅图中有没有轻蔑?根据说话时的这几个字发音“我就紧急的向左打方向,并刹车”中,只有可能“左”字造成这个单左侧嘴角上扬口型和鼻侧颧肌纹形态。更倾向于有轻蔑。

结论:在讲“交通事故”中为“向左躲避”被害人的过程中,出现轻蔑情绪,至少说明此刻没有愧疚。但不能直接证明有谋杀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