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资料集
预防医学
本资料集仅供同学们平时练习用,考试的重点请以老师说的为准,祝大家学习进步!顺利通过考试!
版权所有,请勿盗版!
07级学习部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序
本习题集是由07级第三届学习部组织,第四大班各班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参与编撰,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抽空完成,呕心沥血,不辞劳苦,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预防医学》和备考。本书大部分吸取《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之单选题,还有05级的相关资料等,并按照课程进度表来编排。由于时间的匆促,难免有错误或疏漏之处,真诚希望同学们指出并改正。
2010.03.31 编委:(排名不分先后)
杜宇枫 陈志明 柯绍标 彭广卿 陈志明 郭桂娜 钟瑞仪 官哲 郁德杰 李丽莉 黄晓虹 郭凤 严梓尹 梁金英 陈妙园 张晓娜 邓家庆 陈顺艺 陈腾达 陈蔼屏 汪靖涛 张艳翎 邓雪芳 罗婉仪 黄伟 何绍荣 莫均杰 黄珍珠 胡丽芬 张健昌 张华清 余玲玲 冯志荣 王慧娟 片莹 罗嘉慧 郭楚泳 唐丽珠 黄嘉文 陈涛
07级第三届学习部第四大班
目录
环境卫生……………………………………………………………………………………………………2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管理………………………………………………………………………………....3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7 健康行为干预………………………………………………………………………………………………9 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全球卫生保健策略与我国卫生政策…………………………………………11 合理营养指导……………………………………………………………………………………………….15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21 流行病学概论……………………………………………………………………………………………….27 疾病分布…………………………………………………………………………………………………….29 描述性研究………………………………………………………………………………………………….32 病例对照研究……………………………………………………………………………………………….34 队列研究…………………………………………………………………………………………………….38 实验性研究………………………………………………………………………………………………….43 偏倚的控制与并用推断…………………………………………………………………………………….46 诊断试验和筛选试验……………………………………………………………………………………….52 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表达………………………………………………………………………….56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59 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6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67 医院安全管理……………………………………………………………………………………………….71 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78 43道单选题及答案…………………………………………………………………………………………80
1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环境卫生
单选题
1.酸雨是指PH值( )
A.<5.6 B.<6.6 C.<7.6 D.5.6~6.6 E.6.6~7.6 2.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 )
A.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B生物性,放射性,化学性 C物理性,放射性,生物性 D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癌物 E致癌物,致突变物,内分泌干扰物 3.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天然污染 B生活性污染 C室内装修污染 D工农业生产性污染 E农业性污染 4.大气污染物中最主要的是( )
A二氧化碳,铅 B汽车废气 C二氧化硫,烟尘 D地面扬尘 E植物花粉 5.一次污染物是( )
A有机汞 B二氧化硫 C过氧乙酰硝酸脂 D酸雨 E三氧化硫 6.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磷,氮污染水源 B大量有机物污染水源 C大量硫,磷污染水源 D大量重金属污染水源 E大量氯化物,硫酸盐污染水源 7.引起水俣病的化学元素是( ) A.Pb B.Hg C.Cr D.Cd E.Ti 8.二次污染物是( )
A.H2S B.酸雨 C.NO D.SO2 E.CO 9.生物标志物分为( )
A.接触性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B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和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C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D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E以上都不是 10.但前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
A火山爆发 B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C工业污染 D燃料燃烧 E交通运输 11.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 )
A室外空气污染物 B生活炉灶 C烹调油烟 D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 E人体代谢废物 12.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污染是( )
A热污染 B放射性污染 C生物性污染 D物理性污染 E化学性污染 13.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 )
A碳氧化物过多所致 B氮氧化物过多所致 C碳氢化物过多所致 D硫氧化物过多所致E氟化物过多所致
14.室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传播方式是( )
A附着在尘埃上传播 B附着在鼻腔和口腔的飞沫小滴上传播 C附着在飞沫表面蒸发后形成的“飞沫核”内传播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5.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 )
A急性中毒 B公害病 C慢性中毒 D介水传染病 E肿瘤 16.土壤污染的方式有( )
A气型污染 B水型污染 C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
A剂量-反应关系是针对群体 B剂量-效应关系是针对群体 C剂量-反应关系是针对个体 D剂量-效应关系既可针对群体也可针对个体 E剂量-反应关系既可针对群体也可针对个体
2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18.不属于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是( )
A联合作用 B气象条件 C剂量或强度 D个体易感性 E作用持续时间 19.环境污染物危险度评价中暴露评价可估计出人群对某些化学物( )
A暴露的频率 B暴露的强度 C暴露持续的时间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20.环境对机体健康危险度评价步骤不包括( )
A危害鉴定 B暴露评价 C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D危险度特征分析 E评价预防接种效果 21.健康危险度评价结果不可用于( )
A制定环境卫生标准 B进行环境卫生监督 C预测病死率 D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 E健康监护 1-5:ACDCB 6-10:ABBCB 11-15:DCDDD 16-21:DABCEC 名词解释
1. 污染源: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与装置,即污染因素的发生源。 2. 环境污染:由于认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
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3. 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省发生变化,或
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如酸雨,过氧乙酰硝酸脂,有机汞等。
4. 光化学烟雾:是以汽油作为动力燃料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大气污染物。它是大气中存在的碳氢化物和
氮氧化物等在强烈日光紫外线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浅蓝色烟雾。
5. 土壤污染: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
象。
6. 危险度评价:是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及
其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预测环境有害物质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简答题
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类似的还有水体或土壤的危害)? 答: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变态反应,非特异性疾病多发,致癌作用。 间接危害:温室效应,形成酸雨,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2危险度评价的组成?
答: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危险度特征分析。
整理人员:杜宇枫
资料来源: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卫生的研究对象是( )
A. 工厂、企业所有的工人 B. 工厂、企业所有的人员 C. 工作场所中所有的人员 D. 所有的职业人群 E. 以上所指均不确切
2.职业卫生的主要任务是( )
3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B.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C. 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危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或潜在健康危险 D. 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 E. 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3.以下哪个不是职业危害因素( )
A. 工作过度紧张 B. 劳动强度过大 C. 噪声 D. 炉前高温 E. 采矿粉尘 4.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
A. 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因素
B. 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 、毒物和粉尘等 C. 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源性变应原
D.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危害因素 E.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 5.以下哪个不是高温作业( )
A.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B. 高温高湿作业 C. 高温低湿作业 D. 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h) E.夏季露天作业
6.属于湿热型作业的是( )
A. 炼刚、轧钢 B. 锻造、铸造 C. 印染、缫丝 D.建筑、勘探 E. 以上都不是
7.不符合热适应表现的是( )
A. 出汗能力增强 B. 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 C. 肾脏和汗腺对氯化钠的重吸收能力增加
D. 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大滴状流淌以加快蒸发散热 E. 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健康咨询的主要内容( ) A. 劝阻吸烟、酗酒 B. 定期测量血压 C. 倡导有规律的适量运动
D. 增进健康饮食 E. 保持正常体重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目前常用的可有效发现早期疾病或健康缺陷的筛检措施 ( ) A. 定期测量血压 B. 称量体重 C. 胆固醇测定 D. 尿酸测定 E. 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检 10.男性定期测定血胆固醇的年龄范围是( )
A. 30~60 B. 35~60 C. 35~65 D. 40~65 E. 45~65
11.关于子宫颈癌的筛检,建议有性生活的妇女至少( )年进行1次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A. 1 B. 2 C. 3 D.4 E.5 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常用的化学预防方法( )。
A. 对育龄或怀孕妇女和幼儿补充含铁物质,降低患者有缺铁性贫血的危险 B. 在缺氟地区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 C. 孕期妇女补充钙降低神经管缺陷婴儿出生危险 D. 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脏病 E. 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
13.关于乳腺癌筛检,建议( )的妇女每1~2年接受1次乳房临床物理检查 A. 30岁以上 B. 35岁以上 C. 40岁以上
3
4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D. 45岁以上 E. 50岁以上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 ) A. 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 B. 医患双方共同决策 C. 求医者绝对依从医务人员
D. 注重综合性和连续性 E.合理选择健康筛检的内容 15.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A. 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
B. 机体脱水后补充大量淡水导致水盐代谢紊乱 C. 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D. 外周血管扩张致脑供血不足 E. 以上均是
16.以下哪个不属于生产性噪音() A.街道汽车行驶或喇叭所发出的噪声 B.各种机床摩擦、转动产生的噪声
C.车间通风机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噪声 D.工厂变压器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噪声 E.以上均不是
17.噪声所致永久性听阈移位不包括() A.听觉疲劳 B.听力损失 C.听力损伤 D.噪声性耳聋 E.以上均不对
18.不属于非电离辐射的作业是() A.寻呼通讯基站 B.医疗射频设备 C.医疗放射设备 D.紫外线消毒工作 E.医疗激光治疗设备
19.非电离辐射确定可引起的健康损害有()
A.白血病 B.脑瘤 C.肝血管肉瘤 D.永久性不孕症 E.白内障 20.生产环境中易引起职业中毒的毒物形式主要是() A.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 B.固态、液态 C.液态、气态 D.气态或气溶胶 E.固态、气态或气溶胶 21.可吸入性粉尘是指()
A.直径>15um的尘粒 B. AED>15um的尘粒 C. 直径<15um的尘粒 D. AED<15um的尘粒 E. 直径<5um的尘粒
22.长期从事矽尘作业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 A.尘肺 B矽肺 C硅酸盐肺 D粉尘沉着症 E 粉尘性阻塞性肺病
23.生产劳动过程中长时间站姿作业和坐姿作业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是() A.下背痛 B.下肢静脉曲张 C胼胝 D 颈、肩、腕损伤 E腹疝
24.下列除了哪个因素以外是引起职业人群身体紧张,导致相关疾病的生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A.个别器官或系统的紧张 B.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
5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C.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D.工作空间和通道不符合通风、照明等的卫生学要求 E.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对生产环境污染
25.下列除了哪个因素以外课引起职业性紧张()
A.工作重复简单 B. 没有很明确的岗位职责 C.工作安全、稳定 D.提升晋级的很慢 E.工作量负荷不足
26.职业紧张可导致职业人群()
A.心理反应 B生理反应 C心理、生理反应 D.行为变化 E.心理、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27.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心身疾病()
A. 支气管炎 B. 支气管哮喘 C.肺炎 D. 肺气肿 E.肺纤维化
二、名词解释
1.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 2. 医学监护 3. 职业环境监测 4. 职业性紧张
三、简答题
1. 职业病发病的三条件和五特点是指什么? 2. 简述职业卫生服务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E 2. B 3. C 4. E 5. C 6. C 7. D 8. B 9. D 10. C 11. C 12. C 13.C 14.C 15.C 16.A 17.A 18.C 19.E 20.D 21D 22.B 23.A 24.E 25.C 26.E 27.B 名词解释
1.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以预防为目的,通过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检查以及系统、定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有关健康资料,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并连续性地监控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等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危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2. 医学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进行医学检查和医学实验以确定其处在职业危害中是否出现职业性疾患,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定期)、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3. 职业环境监测: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以及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4. 职业性紧张: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反应。 思考题
1. 职业病发病的三条件: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结构和性质;②作用于人体的量;③人体的健康状况和易感性。
职业病发病的五特点:①病因明确;②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③群体发病;④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⑤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6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2. 职业卫生服务核心内容为:
⑴工作场所的健康需求评估:针对性地和有效地解决工作所致的作业者健康问题,包括:生产工艺分析;收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及相关资料;改进或指导、监督改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控制和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等。
⑵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包括医学监护、工作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 ⑶健康危险度评估
⑷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⑸职业病和工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⑹实施与作业者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在进行职业卫生服务时,应结合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如预防接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与慢性病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等。⑺职业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整理人员:陈志明、柯绍标、彭广卿 资料来源: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选择题
1. 以下对临床预防服务的讲述最准确的是 a 一种临床治疗服务 b 一种基层卫生服务 c在临床场所下实施第一级第二级预防结合的服务 d在临床场所下实施第三级预防服务 e在社区中实施的治疗服务 2. 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是
a健康人 b患者 c无症状‘‘患者“
d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 e病人和无症状‘‘患者“ 3. 采用化学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a已出现症状的病人 b 有既往病史的人 c正在治疗的人 d正在康复的人 e 无症状的人 4. 健康管理活动的首要步骤一般是
a收集健康信息 b 疾病危险性评价 c 健康改善计划制定 d 健康改善计划制定的实施 e 疾病风险预测 5. 以下不属于健康危险因素的是
a 长期吸烟 b 糖尿病家族史 c 血清胆固醇浓度过高 d 肥胖 e 适度锻炼
6.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中成本效果最好的是
a 健康咨询与教育 b 健康筛检 c 免疫接种 d 化学预防 e 以上都不对
7. 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的适宜频率是
a 每年1次 b 每年2次 c 每2年1次
7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d 每1~2年1次 e 每1~3年1次 C D E A E A E 名词解析
1.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 2.健康管理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4.健康筛检 5.免疫接种 问答题
1.疾病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2.确定评价危险因素的优先次序? 参考答案 名词解析:
1. 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
者”的冰上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它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2. 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众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和预防干预的全
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众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需求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3.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指从个体或(和)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
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4. 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
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5. 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发生。 问答题:
1.疾病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①以特定疾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疾病管理首先要进行人群的识别和分类以确定目标人群,主要针对重点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②干预过程需多个部门间的协调:由于慢性病自身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使其防治过程设计多个服务提供者,疾病管理需注重多部门、多学科之间的协调,建立多方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综合性干预活动,③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强调其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可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疾病管理强调患者自身的能动作用,通常由健康管理师、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对病人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
2.确定评价危险因素的优先次序? 答:1.危险因素导致的特定疾病的严重性
2.危险因素是否有普遍性 3.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 4.某危险因素能否被准确地检测
5.有无证据表明采取干预措施后可促进健康 6.上述诸方面与其他优先的健康问题相比如何
整理人员:陈志明、柯绍标、彭广卿 资料来源: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8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健康行为干预
一、单选题
1、以下属于病人角色行为的是()
A.摄食行为 B.饭前便后洗手 C.请假在家休息 D.买保险 E.抽烟 2、以下哪点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A.儿子仿效父亲抽烟 B.看见老虎赶快奔逃 C.性行为 D.寻找食物充饥 E.喜甜食 3、以下属于预防性健康行为的是()
A.骑自行车 B.开车或坐车时系安全带 C.企业对“三废”的处理 D.适量饮酒 E.买保险 4、哪些人可以考虑用尼古丁辅助疗法来戒烟()
A.以往戒烟后有严重的症状 B.每天吸2包烟 C.起床后半小时后就要吸烟 D.所有愿意使用的吸烟者 E.以上都不合适
5、全世界约11亿吸烟者中,其中70%以上的烟民分布在()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欧洲 D.美洲 E.中国 6、吸烟的长期健康危害是()
A.胃酸分泌增加 B.心跳加快 C.肾脏排尿减少 D.味觉减弱 E.气喘 7、发达国家人们体力活动的构成主要以下列哪项为主()
A.工作 B.交通行程 C.家务 D.休闲时间 E.工作及家务 8、体力活动的推荐标准是()
A.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1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B.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1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C.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D.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6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E.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9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9、推荐人们以控制体重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标准() A.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60分钟的体力活动 B.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70分钟的体力活动 C.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90分钟的体力活动 D.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150分钟的体力活动 E.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120分钟的体力活动 10、健康促进的概念为()
A.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相关组织、政策及经济干预的综合 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 D.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E.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 11、健康促进的核心是()
A.教育 B.行为改变 C.增权 D.环境改变 E.社会干预 12、以下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有规律的锻炼 B.饭前便后吸收 C.不吸烟 D.坚持涮牙 E.吃喜欢吃的膳食 13、以下属于个体水平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是()
A.阶段改变理论 B.创新扩散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社区组织理论 E.社区发展理论 14、以下属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是()
9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健康信念模式 B.创新扩散理论 C.社会认知理论 D.“知—信—行”理论 E.自我效能理论 15、如果某人戒烟后得到了单位的奖励,他的同事也因此开始戒烟。这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现象() A.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观察学习 D.自我控制 E.自我监测
16、张三,每周至少有一天达到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但活动不规律,没有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请问若用阶段变化模式来评价其所处的行为变化阶段是()
A.无打算阶段 B.打算阶段 C.准备阶段 D.行动阶段 E.维持阶段
17、有位中年妇女,得了病之后,并不到医院去看病,而喜欢到庙中求神拜佛,这种行为属() A.不良病人角色行为 B.C型行为 C.A型行为 D.预防性行为 E违规行为 18、某司机开车从来不系安全带,他这是缺乏以下哪种行为的表现()
A.预防性健康行为 B.病人角色行为 C.A型行为 D.生病行为 E.违规行为
19、张阿姨看见李先生坚持锻炼一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她也开始进行锻炼,她的这种行为属于() A.观察学习 B.自我控制 C.自我监测 D.角色示范 E.以上都不是
20、某男,67岁,已发生过卒中,但仍然抽烟,医生劝其戒烟以预防再发卒中。请问这属于() A.第一级预防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原生级预防 E.以上都不是
二、名词解释
1、health-related behavior 2、health education 3、health promotion 4、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5、self care behavior 三、思考题
1、简述健康相关行为生态模式的主要内容。 2、简述健康促进的十个活动领域及三项基本策略。 3、简述临床咨询的基本模式——五A模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CABEA EDCAA CEABA CAAAB 二、名词解释
1、health-related behavior:即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任何与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维护健康及恢复健康相关的行为。
2、health education:即健康教育,是指在帮助目标人群和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行动。 3、health promotion:即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4、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即预防性健康行为,指个体从事的自认为健康的、以预防或早期发现无症状疾病为目的的任何行动。
5、self care behavior:即自我保健行为,指的是促进或维持自身健康而采取的行动。 三、思考题
1、答: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模式的主要内容:
(1)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发展受到多个水平的因素的影响:个体内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公共政策因素、物质环境因素。
(2)多种类型的因素可以影响健康相关行为,例如居所特点、社区资源、经济条件、信息环境、娱乐设施
10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等。
(3)在这些因素和水平间存在相互联系,而人的行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4)健康教育在多个水平实施干预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 (5)多个水平的行为干预活动需在多个方面的人群中方易实施。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2、答:(1)健康促进工作,要考虑健康促进的十个工作领域:○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6促进对健康的社会责任;○7增加健持环境;○
8巩固和拓展健康的伙伴关系;○9增强社区能力;○10建立健康促进的康投资来解决健康和社会的不公平;○有力保障。
1倡导: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2)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
2增权:帮助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群众具备正确的观念、科学的知识、可行的技能,激发其朝向完全健康的潜力;使群众获得控制那些影响自身健康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保障人人享有卫生健康及资源的平等机会;使社区的集体活动3协调:协调不同个人、社区、卫生机构、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与社区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
社会经济部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中的利益和行动,组成强大的联盟与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努力实现健康目标。
3、答:临床咨询的基本模式简称“五A”模式。是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的五个基本的步骤,即评估(以病情、知识、技能、自信心为主);劝告(指提供有关健康危害的相关信息,行为改变的益处等);达成共识(指根据病人的兴趣、能力共同设定一个改善健康/行为的目标);协助(为病人找出行动可能遇到的障碍,帮助确定正确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技巧及获得社会支持);安排随访(指明确随访的时间、方式与行动计划),最终通过病人自己的行动计划,达到既定的目标。该模式是帮助/协助病人改变行为的一系列步骤,是指导“如何做”的一套程序,是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实践方式。
整理人员:郭桂娜
资料来源: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全球卫生保健策略与我国卫生政策
一.选择题(1~20为人群健康及社区预防服务) 1.关于人群健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群健康概可以看作是一个目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促进全体人群健康的策略 B.人群健康只是一个努力的目标
C.人群健康只是一个促进全体人群健康的策略 D.人群健康等同于健康的结局 E.人群健康没有体现健康的新认识 2.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是( ) A.经济 B.文化 C.商业 D.交通 E.自然环境 3.社区预防服务的对象是( ) A.老年人
B.儿童 C.病人 D.个体 E.人群
4.确定社区健康问题重点是根据( )
A.社区的需要 B.社区的能力 C.社区的资源 D.社区的环境条件 E.社区的社会条件
11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5社区诊断是( )
A.对社区的病人进行诊断 B.对社区的疾病进行诊断 C.对社区的疾病进行检查 D.对社区健康问题进行诊断 E.对社区突发问题进行调查 6.社区诊断中资料手机的方法( )
A.定量方法 B.定性方法 C.定向方法 D.定量和定性方法 E.定量和定向方法
7.判断是否为社区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原则是( )
A.重要性 B.可改变性 C.可行性 D.重要性和可行性 E.abc 8.以下哪项不是促进人群健康的要素( ) A.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
B.分析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C.强调循证决策 D.增加医疗的投入 E.采用多元的健康促进策略 9.社区卫生服务包括( )
A.初级和二级保健 B.二级保健和社区卫生 C.三级保健和社区卫生 D.初级保健和社区卫生 E.初级保健,二级保健,和三级保健 10.下列哪项不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功能( ) A.疾病预防 B. 专科医疗 C.保健 D.康复 E.健康教育 11.以下不属于社区卫生实施原则的为( )
A.以健康为中心 B.以弱势群体为对象 C.以需求为导向 D.多部门合作 E.人人参与
12.目前我国要求实施的社区预防服务内容包括( )
A.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老年保健
B.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 C. 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老年保健、计划生育指导
D. 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E. 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 13.社区诊断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 )
A.人口学信息 B.卫生信息 C.背景信息 D.相关机构信息 E.以上都是 14.不属于社区诊断中常用定性调查方法的是( )
A.个体访谈 B.社区论坛 C.问卷调查 D.选题小组讨论 E.焦点组讨论 15.社区动员的主要对象包括( )
A.社区领导、社区的关键人物或“舆论领袖”、医务人员、非政府组织 B. 社区领导、社区的关键人物或“舆论领袖” C.
医务人员、非政府组织、普通居民
、普通居民、医务人员、非政府组织
D.社区领导、社区“舆论领袖”、医务人员、非政府组织、普通居民 E. 社区领导
16.某社区卫生工作者打算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某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这属于( ) A社区预防服务 B.群体健康 C.社区卫生 D。社区诊断 E.社区动员
17.某全科医生从社区档案中获得某社区15~75岁人群吸烟率数据。社区档案属于( )
12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第二手资料 B。原始资料 C.定性资料 D.专项调查资料 E.以上都是 (题18~20共用题干)
某社区,由社区寻找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通过召开一系列社区居民大会,通过居民的集体讨论了解到该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是60%以上的居民被动吸烟现象严重。为此决定从2007年开始,开展禁止在社区所有公共场所吸烟;开展“无烟家庭”评论活动;为吸烟者提供戒烟咨询服务等综合性控烟干预。争取2年内使居民的吸烟率下降到30%
18.该社区寻找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的方法为( )
A.社区论坛 B.焦点组讨论 C.选题小组讨论 D.个体采访 E.现场观察 19该社区控制项目属于( )
A. 社区预防服务 B.社区临床服务 C.个体预防服务 D.社区动员 E.社区咨询 20.该控烟项目的目标存在以下哪个问题( )
A.没有时间框架 B.没有测量指标 C.对象不明确 D.目标不合理 E.指标不明确
21.初级卫生保健又称( )
A.农村卫生保健 B.基层卫生保健 C.低级卫生保健 D.综合卫生保健 E.二级卫生保健 22.下列哪项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最关键措施( ) A.发动整个社会广泛参与 B.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C.增加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入 D.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E.提高全民素质 23.PHC是指( )
A.周期性健康检查 B.社区卫生服务 C.初级卫生保健 D.预防接种 E。以上都不对 24.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并不是指( ) A.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愈全部疾病 B.卫生保健进入家庭、学校、工厂、和社区
C.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 D.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间,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
E.通过所有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使他们在能接受和能提供的范围内,享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25.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则纲要》确定的健康指标中,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A.66.5岁 B.68.5岁 C.70.5岁 D.72.5岁 E.以上都不对 26.下列哪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预防接种服务 C.基本治疗 D.专科治疗 E.社区康复
27.《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正式生效时间是( )
A.2005年6月15日 B.2005年8月15日 C.2007年6月15日 D.2007年8月15日
28.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服务模式上,强调( )
A.积极发展综合医院服务 B.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C.积极发展全方位的卫生服务 D.积极发展优质门诊服务 E.积极发展专科服务 29.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 )
A.1948年 B.1958年 B.1968年 D.1975年 E.以上都不对 30. 各国承诺实现有关消除贫困等8项千年发展目标的时间是( ) A2005年 B.2010年 C.2015年 D.2020年 E.以上都不对 二、名词解释
1.population health 2.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
13
)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3.community 4.community diagnosis
5.community mobilization 6.初级卫生保健
7.社区卫生服务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人群健康的八大要素。
2.列出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基本模式的五个阶段。 3.社区诊断中常用的定性调查方法有那些? 4.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原则包括哪些? 5.世界卫生人力的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世界卫生组织的核心职能是什么? 7.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哪些弊端? 8.社区卫生服务与一般医院服务的主要区别有那些?
(在这里我只给出了1~5题的答案,剩下的将由同学自己在课本里查找)
参考答案:
一、A BEAD DEDDB BAECD DAAAD(1~20) BBCAD DCBAC(21~30) 二、名词解释
1.即人群健康,指的是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行为和生物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可以量化的全体人群的健康。
2.即社区预防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体人群为对象的综合性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服务。其特点是以社区全人群而不是以个体为服务对象,强调社区内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参与,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伤害、疾病、失能、和早逝。
3.即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关联的大集体。
4.即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词,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即社区动员,是指通过发动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社区健康发展目标的群众性运动。
6.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本卫生保健、基层卫生保健,他是最基本的、人人应该享有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平等享有,手段是适宜的技术和基本技术,筹资是以公共的财政为主,收益对象是全体成员。
7.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以及低收入人群为重点,以解决基本卫生服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
14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三.简答题
1.人群健康的八大要素是:①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②分析健康的各项决定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强调循证决策;④增加对上流领域的投入;⑤采用多元健康促进策略;⑥加强部门和组织间的合作;⑦调动公众的广泛参与;⑧建立人群健康改善的责任制。
2.所以社区预防服务项目的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过程、基本要求、基本理念都是一致的,都包括了从“社区动员”、“社区诊断”、“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实施”到“监测与评价”五个连续的步骤/阶段。
3.社区诊断中常用的定性调查方法包括;①个体访谈;②社区论坛;③选题小组讨论;④焦点组讨论;⑤现场观察;⑥地图法。
4.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原则包括:①合理分配资源:要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应把较多的卫生资源投放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中去,保证居民享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应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使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②社区参与:要求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个部门密切协作,社区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卫生保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③预防为主:即初级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而不是仅仅是治疗服务。④适宜技术: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既科学而又易于推广,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且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⑤综合利用: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单靠卫生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各个领域与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促进居民健康而努力。⑥合理转诊:应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积极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保健服务资源,使每一位居民在需要时都能得到满意的卫生服务。
5.人力资源是卫生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2006世界卫生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卫生人力存在严重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总量不足;②分部不均衡;③技术结构不合理。
整理人员:钟瑞仪
资料来源:预防医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合理营养指导
【重点】
1 掌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膳食参考摄入量和主要食
物来源。
2 掌握孕妇、乳母、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及膳食原则。 3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一、单选题
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
A有机盐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脂肪 E碳水化合物 2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
A蛋白质的含量 B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15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C蛋白质的利用 D氨基酸模式
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 3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亚油酸
C亚油酸和а亚麻酸 Dа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
4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下列中在机体通过氧化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膳食纤维 E微量元素
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不属于DRIs的是( )
A平均需要量(EAR) B推荐摄入量(RNI) C生理需要量(PR) D适应摄入量(AI) E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6下列食物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的是( )
A鸡蛋 B蔬菜 C玉米 D面粉 E水果 7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A蛋氨酸 B亮氨酸 C颉氨酸 D赖氨酸 E丝氨酸 8膳食参考摄入量规定成年人脂肪的AI应该占每日总能量的百分比是( )
A25%~30% B25%~35% C>30% D20%~30% E20%~35% 9下列碳水化合物属于膳食纤维的是( )
A糖原 B半纤维素 C淀粉 D乳糖 E果糖
10膳食参考摄入量规定成年人碳水化合物的AI应该占每日总能量的百分比是( )
A55%~65% B55%~55% C45%~55% D60%~65% E65%~70% 11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应除外的是( )
A供给热量,节约蛋白质 B排除有害物质,预防结肠癌
C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D降低血胆固醇 E防治糖尿病
12下列含能量较高的食物是( )
A蔬菜 B粮食 C动物性食物 D水果 E薯类 13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铅 B硒 C铝 D锰 E氟 14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 )
A鸡蛋 B海产品 C粮食 D蔬菜 E奶及奶制品 15食用过量可引起中毒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B1 B维生素A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6 E维生素C
16有关维生素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机体能量
B一般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C不是机体的构成部分 D缺乏时可引起缺乏病 E参与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17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 )
16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食物分类的概念 B每日膳食营养供给量
C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D 具体的食谱 E可以使用的食物种类
18下列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
A鸡蛋 B柑橘 C奶 D薯类 E玉米 19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妇女的钙摄入量为( ) A800~1000mg/d B1000~1500 mg/d
C1500~2000 mg/d D2000~2500 mg/d E2500~3000 mg/d
20不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是( )
A脂肪 B维生素C C钙 D蛋白质 E茶多酚 21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时期是( )
A婴儿期 B青少年时期 C中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E老年期
22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营养素是( )
A镁 B膳食纤维 C脂肪 D维生素E E异黄酮类 23半流质膳食适合于( )
A恢复期患者 B急性传染病患者 C术后患者 D咀嚼困难 E发热患者
24不属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是( )
A恶心、呕吐 B机械性损伤 C感染 D高血糖 E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25奶类含量最低的营养素是( )
A钙 B铁 C蛋白质 D脂肪 E乳糖 26平衡膳食是指( )
A供给机体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它们之间适当的比例 B供给机体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C供给机体足够的热能 D供给机体全部营养素 E供给机体足够营养素
27蔬菜水果中不能提供的维生素是( )
A叶酸 B胡萝卜素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 E维生素D
28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每日膳食钙的适宜摄入量为( )
A800mg B1000mg C1200mg D1500mg E2000mg 29与婴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相关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B1 B维生素A C叶酸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2
30维生素C缺乏病的临床症状表现是( )
17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舌炎 B皮肤瘀点 C神经症状 D唇炎和口角炎 E夜盲症
31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
A蔬菜 B粮谷类 C豆类 D水果 E薯类 32提倡母乳喂养的原因是( )
A人乳中的蛋白质不容易消化 B人乳中的脂肪球不好吸收 C人乳中富含少量的免疫活性物质 D人乳中的钙吸收率低 E以上都不正确
33哺乳期的膳食要求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种类齐全多样化,一日以4~5餐为宜 B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C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 D禁食新鲜蔬菜、水果 E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
34按每公斤体重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最多的人群是( )
A婴儿 B青少年 C中年人 D乳母 E老年人 35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添加辅食,从第几个月开始最好( )
A 1个月 B 2~3月 C 4~6月 D 7~8月 E 12个月
36老年人的膳食要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主食应以精米、精面为主 B主食中包括一定量的粗粮、杂粮 C多食用动物性食品 D少吃蔬菜、水果 E少食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
37膳食调查方法中,最准确的方法是( )
A称重法 B查账法 C化学分析法 D回顾调查法 E食物频率
38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BMI界限值是( )
A 25.0~28.9为超重,≥29为肥胖 B 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C 24.0~29.9为超重,≥30为肥胖 D 23.0~26.9为超重,≥27为肥胖 E 22.0~23.9为超重,≥24为肥胖 39普通膳食主要适用于( )
A恶心、呕吐 B术后患者 C咀嚼困难的患者 D发热患者 E消化道功能异常、无发热、无腹泻患者 40低蛋白膳食的适用对象是( )
A肾病疾病 B高血压 C心脏病 D糖尿病 E肥胖
41低盐膳食限制每日膳食中的含盐量是( )
18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 5~8g B 2~6g C 1~4g D 6~8g E 8~12g
42低嘌呤饮食的适用对象是( )
A肾脏疾病 B急性痛风 C急性传染病患者 D糖尿病 E肥胖
43低盐膳食的适用对象是( )
A心脏病 B急性痛风 C急性传染病患者 D糖尿病 E高血压
44对肠内营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指经鼻胃(鼻肠)管或经胃肠造瘘滴入要素制剂 B只要胃肠功能允许,应尽量采用经胃肠营养 C较符合生理状态
D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 E通常配成能量密度为1kcal/ml的溶液 45对肠外营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肠外营养的禁忌证包括严重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 B可通过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输入 C营养素安全,不引起并发症
D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
E肠外营养没有统一的配方,但必须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二、名词解释
营养(nutrition)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推荐摄入量(RNI) 必需氨基酸(EAA)
必需脂肪酸(EFA)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三、问答题
1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八条基本条例。 2简述哺乳期的膳食原则。
3简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其膳食原则。
4低盐膳食的适用对象和膳食要求。 5哪些特殊人群容易发生铁义营养缺乏?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10 AECBCADDBA 11~20 ACBEBACBBD 21~30 ACEBBAEBCB 31~40 BEDACBABEA
19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41~45 CBEDC 名词解释
营养(nutrition)——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
学过程。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
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推荐摄入量(RNI)——是指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的群体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
入水平。
必需氨基酸(EAA)——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称之为
必须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s)——元素在组织中浓度不超过250 ug/g,若该元素的摄入量低
于某一限值,总会导致一种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或该元素是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有机结构的组成部分。
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合理营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满
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
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是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既不能被人体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
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主要来自植物细胞壁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亲水胶体物质及木质素等。
问答题
1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答:(1)正常分娩后产妇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例如红糖水、藕粉、蛋花汤等。
(2)分娩时若会阴撕伤Ⅲ度缝合,应给无杂膳食1周左右,以保证肛门括约肌不会因排便再
次撕裂。
(3)做剖宫手术的产妇术后24小时给予术后流食1天,但忌用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
食品,以后转为普通膳食。
(4)母体在分娩过程中失血很多,需要补充造血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和铁等,鸡蛋含有很高
的蛋白质,但每日进食鸡蛋的量不要超过6个,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3答:(1)老年人生理特点:
①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舌表面味蕾萎缩,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使得食欲减退,
消化功能降低;
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总量减少,免疫功能降低。
(2)老年人膳食原则:
①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合理,宜吃软食;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②主食中包含一定量的粗粮、杂粮;
20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③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 ④吃大豆或其制品; ⑤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 ⑥多吃蔬菜、水果; ⑦饮用清淡、少盐。
4答:(1)低盐饮食的适用对象: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肾炎、妊娠毒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水、
钠潴留患者。 (2)低盐饮食的要求原则:
①食盐量以克为单位计算,限制每日膳食中的含盐量在1~4g;
②根据具体病情确定每日膳食中的具体食盐量,如水肿明显者食盐量为1g/d,一般高血压病患者为4g/d;
③此类膳食的用盐量在食物准备和烹调前应用天平称量后加入; ④已明确含盐量的食物先计算后称重配制,其他营养素按正常需要。
5答:(1)孕妇,母体和胎儿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2)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母乳合铁低,添加辅食晚或摄入含铁辅食少; (3)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饮食无规律、偏食、吃零食; (4)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铁丢失增加;
(5)老年人,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且造血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整理: 官哲、郁德杰
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重点】
1、 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食品中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对健康的影响。
2、 掌握人畜共患的原因、病原和流行特征、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掌握食物中毒的病原、流行特征、
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原则、预防和治疗。 单选题
1、 食源性疾病是指() A. 由于进食引起的疾病
B. 由于进食带有疾病物质的食物引起的疾病 C. 由于进食带有疾病物质的食物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D. 由于进食带有疾病物质的食物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E. 由于进食带有病原物质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 最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是() A. 大米 B. 甘蔗 C. 芝麻 D. 花生 E. 小麦
21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3、 农药残留在土壤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过程称为() A. 食品污染 B. 食物中毒 C. 食物链 D. 宿主 E. 感染
4、 食品污染的环节包括() A. 种植、养殖过程 B. 生产、加工过程 C. 储存、运输过程 D. 销售、烹调过程 E. 以上都是
5、 有毒重金属污染食物的主要原因是() A. 直接污染食物 B. 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 C. 储存温度过高
D. 工业废水对农田、菜地的灌溉 E. 包装材料含有有毒重金属 6、 水俣病的原因是() A. 汞中毒 B. 镉中毒 C. 铅中毒 D. 铊中毒 E. 镁中毒
7炭疽的流行季节是() A. 春季 B. 秋季 C. 冬季 D. 夏季 E. 四季都是
8、骨痛病的原因是() A. 汞中毒 B. 镉中毒 C. 铅中毒 D. 铊中毒 E. 镁中毒
9、下列哪项不是口蹄疫的传播途径() A.动物传动物 B.动物传人 C.人传人 D.人传动物 E.以上都是
10、广州圆线虫的常见原因是() A.生食螺肉
22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B.生食鱼 C.生食虾 D.生食猪肉 E.生食蔬菜
11、下列哪项不是食物中毒的特点() A.传染性 B.季节性 C.暴发性 D.相似性 E.以上都是
12、人感染禽流感最常见的原因是() A.吃了患病的鸡肉 B.接触宠物 C.接触病人
D.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 E.以上都是
13、人感染疯牛病,潜伏期可达() A.3个月 B.半年 C.1年 D.5年 E.10年以上
14、囊虫病的诊断标准是()
A.有肠绦虫病史,或粪便中发现绦虫卵或节片
B.出现癫痫、颅内高压、精神障碍三大症状,或同时伴有皮下结节 C.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D.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见囊尾蚴头节 E.以上都是
15、细菌性食品中毒发病最高的月份是() A.1~5月 B.5~8月 C.5~10月 D.7~10月 E.9~12月
16、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A.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B.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
C.对中毒食品或者与中毒食品有关的食品或者病人的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D.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包括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进行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菌型,血清凝集试验等 E.以上都是
17、食源性疾病不包括下列哪些发病机制() A.食源性病毒感染 B.食源性致癌、
23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C.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D.食源性化学性中毒 E.食源性中毒
18、食物中毒的概念是() A.暴饮暴食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B.食物被有毒物质污染,使用后引起的中毒
C.食用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症状 D.吃了某种食物引起的变态反应疾病
E.吃了被致病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者因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19、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是() A.沿海地区高发 B.进食背污染的奶类 C.进食被污染的海产品 D.进食被污染的鱼 E.上腹部疼痛明显
20、致癌性最强的黄曲霉素是() A.黄曲霉素B1 B.黄曲霉素B2 C.黄曲霉素G1 D.黄曲霉素G2 E.以上都不是
21、N—亚硝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 A.硝酸盐 B.亚硝酸盐 C.胺类 D.体内合成 E.以上都是
22、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主要特点是() A.北方地区高发 B.冬春季节多见 C.进食被污染的海产品 D.进食被污染的畜肉 E.上腹部疼痛明显
23、冬春季节,病人有持续发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并伴有肺炎表现,追问病史家里有鸡瘟,应考虑的疾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病毒性肺炎 C.禽流感 D.急性肺气肿 E.大叶性肺炎
24、某男,26岁,出现癫痫、颅内高压、精神障碍三大症状,或同时伴有视力障碍、皮下结节;追问病史发现一个月前吃过凉拌螺肉,最可能的疾病是() A.绦虫病
24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B.囊虫病 C.猪口蹄疫 D.广州管圆线虫病 E.蛔虫病.
25、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用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2天内出现腹泻、腹痛,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急性胃肠炎 B.急性胰腺炎 C.霍乱 D.细菌性痢疾 E.食物中毒
26、10万只火鸡进食了花生粕后突然死亡,这些花生粕可能是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种毒物是() A.农药 B.兽药 C.黄曲霉素 D.葡萄球菌肠毒素 E.以上判断不正确
27、某小学20多名学生食用了由奶、蛋、糖制作的冰淇淋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黄绿水样便,少数病人有脓血便,体温高达39摄氏度,重症者出现谵妄、昏迷等,引起该次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病因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葡萄球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28、某单位10位同事在海鲜酒楼聚餐,餐后5小时后,有7人出现腹痛、频繁腹泻、恶心、呕吐,3人出现脱水,1人出现休克、意识障碍,发生食物中毒的最可能食物是() A.烧鸭 B.白切鸡 C.海产品 D.蘑菇 E.火腿
29、某家庭吃了自制的豆酱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振,随后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无力、头下垂,经治疗后逐渐恢复健康,发生中毒的最可能病因是() A.副溶血性弧菌 B.利斯特菌 C.沙门菌 D.肉毒毒素. E.葡萄球菌肠毒素
30、某五口人吃了晚餐后,出现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血压下降,荨麻疹或哮喘症状,晚餐有猪肉、蘑菇、鱼、青菜、餐后水果,引起中毒的最可能原因是() A.猪肉 B.鱼 C.蘑菇
25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D.青菜 E.水果 名词解释
1、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 2、人畜共患传染病 3、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4、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问答题
1、 简述常见食品污染物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2、 试述食物中毒的类型和特征。 3、 试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10 BDCED ADBCA 11~20 ADEEC EBEBA 21~30 DCCDE CCCBB 名词解释
1、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动物之间能够相互传染的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3、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简答题
1、 常见食品污染物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导致人体食
物中毒和人畜共患传染病;化学性污染主要引起急性毒性和长期少量摄入所导致的慢性毒性,如致癌和致畸等;物理性污染中的放射性污染物低剂量长期摄入能产生对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的损伤和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2、 类型:(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有毒植物中毒 (5)
化学性食物中毒
特征:季节性;暴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
3、(1)发病季节性明显,以5—10月较多;(2)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程短、恢复快、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孢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3)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禽、鱼、乳、蛋也占一定比例。 整理:李丽莉
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
26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流行病学概述
【重点】
1.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类。 2. 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用途及其发展简况。 单选题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2、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 A.研究疾病的病因 B.提供诊断依据 C.不涉及药物治疗 D.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 3、流行病学的学科形成期主要是指( ) A.公元前 B。21世纪 C.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 D.公元15世纪至公元18世纪 E.公元18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 4.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是( )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研究疾病的发生率 C.研究疾病的死亡率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5.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 A.卫生法则 B.疾病的预防控制 C.疾病的生物化学 D.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E.气象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6.下列哪一项是流行病学的主要原理之一( ) A.疾病发生机制 B.疾病分布论 C.基因调控论 D.进化论 E.遗传中心法则
7、下列哪一项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 A.探讨病因并提供预防控制措施 B.卫生法则
27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C.疾病发生机制 D.疾病诊断方法 E.疾病的治疗措施
8、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控 D.病例对照研究 E.疾病的治疗措施 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2、健康—疾病连续带(health-disease continuum,HDC)
3、疾病的“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 问答题
1、 试简述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5 C E E E B 6~8 B A D
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
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 健康—疾病连续带(health-disease continuum,HDC):指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机体疾病或健康标志发生,这一系列疾病或健康相关标志形成一个连续带。
3、 疾病的“冰山现象”(iceberg phenomenon)是指由于疾病的发生谱不同,典型病例只是具有这一疾病
病理变化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人不易被发现,就像海水中的冰山一样,海平面以上仅是冰山的一小部分。疾病的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
问答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概括为一下五个方面: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描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表现,以及某些数值变量指标的平均值,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
(2)探讨病因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探讨疾病的病因,当前心理、社会、遗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建立、检验及验证病因假设,广泛地探讨众多的疾病危险因素。
28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3)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使临床医师提高诊断水平,研究疾病的自然史,选择治疗方案和合理用药,估计预后,预测疾病的结局。
(4)疾病的预测和控制——疾病检测,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各种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亦应该采用流行病学方法。
(5)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评价:评价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的效果,以及医疗、卫生、及保健政策和策略,是流行病学的特殊功能。
整理: 黄晓虹
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
疾病分布
【重点】
1 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其决定因素。 2 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其决定因素。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
A.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
B.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数。
C.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 D.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 E.以上都正确
2、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 A、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B、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C、用病死率作为评介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
D、病死率分母中患者情况不同则指标的意义不同,不能用医院病死率代表所在地区的病死率 E、以上都正确
3、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三者的正确的( )
A、患病率=发病率*病程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C、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D、病程=患病率—发病率 E、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4、下列哪项关于死亡率的 论述是正确的( )
A、死亡率可反映一个人群的实际死亡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B、死亡率可按病种、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分别计算,称为死亡专率;对于病死率高的疾病,可以用死亡专率代替发病率
C、死亡率计算时分母必须是与分子对应的人口
D、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准化 E、以上都正确
5、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的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这样在人群中( ) A、该病的发病率会上升
29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C、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会升高 D、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E、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6、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C、性别分布、民族分布、地区分布 D、历史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 E、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
7、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 A、散发 B、暴发 C、季节性 D、周期性 E、长期变异
8、计算患病率的分子( ) A、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9、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 ) A、散发、流行、暴发、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流动性 C、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D、传染性、侵袭性、易感性 E、以上均错
10、某地区在一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 )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二、名词解释 疾病分布 长期变异 疾病流行强度 暴发 疾病的地方性 三、思考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2、 疾病发生长期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30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1单选题
1~10 EEAEBEABAC 2 名词解释
(1)、疾病分布——指某病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表现形式。 (2)、长期变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感染 、类型等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
(3)、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种疾病在某地区、某一定时间内、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 的联系程度。
(4)、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同类的病例出现,称为暴发。 (5)、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种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疾病的地方性。 3简答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1)升高的因素是: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 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2)降低的因素是:病死率高、病程短、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 2、疾病发生长期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1)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
2)抗原型别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化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 3)诊疗技术的进步、仿制措施的改善
4)社会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报告标准的改变
整理:郭凤
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
描述性研究
【重点】
1 掌握描述研究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现况调查的定义、用途和种类。
一.选择题
1.当对某种疾病或人群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从哪类研究开始( ) A.队列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理论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2.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
A普查 B病例报告 C对例研究 D现况调查 3.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
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 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4.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体抽样 D简单抽样 5.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 )
31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简单抽样
6.某地区进行学龄儿童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首先将该地去各县分为好,中,差三类,然后在每类中随机抽1/10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这种抽查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B整体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7.要保证抽样调查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真是情况,在于( )
A样本有代表性 B样本量足够大 C调查和测量的方法可靠 D以上都对 8.真正的普查是( )
A对某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 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 C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 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 9.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
A现场观察 B实验工作 C调查分析 D统计处理 10.下列哪项不是抽样调查的优点( )
A调查费用相对较少 B出结果速度快 C结果正确性高 D覆盖面大 11.进行一次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现况调查,调查资料整理如下表: 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调查结果(单位:人) 类型 肥胖 正常体重 消瘦 合计 低血压 50 170 380 600 正常血压 50 30 20 100 高血压 100 100 100 300 合计 200 300 500 1000 上述资料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25%的肥胖者为低血压 B50%的肥胖者患高血压 C50%的正常血压者是肥胖的 D20%的高血压患者是消瘦的
二.名词解析
现况调查 普查census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描述流行病学decriptive epidemiology
三、问答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和优缺点各是什么? 2.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3.调查表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4.现况研究的用途有哪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10 BCDBD CDCCE 11 D 名词解释
1.现况调查: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对某一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调查方法。
2.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
3.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总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一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
4.描述流行病学decriptive epidemiology(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
32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过期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简答题
1.抽样调查的目的和优缺点各是什么?
抽样调查的目的:以所得的结果估计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优点: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容易做得精细,适用于调查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疾病。 缺点:调查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均比较复杂,且不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当某病的发病率很低时,小样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 2.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1)确定研究目的,选择指标(2)掌握有关背景资料:文献,经验(3)确定调查人群及样本量(4)暴露的测量(5)疾病的测量:诊断标准要统一,明确“金标准”(6)拟定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7)调查员的培训与组织,后勤工作,时间进度,经费计划(8)预调查:修正与改进(9)正式调查:科学与公正(10)资料计算机编码录入(11)统计分析与整理成文。 3.调查表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1)每一项目的设置均应有实际意义(2)每一项目的定义必须清晰,明了,不能引起误解或多解(3)一个问句只能包含一个内容,避免双向问题和诱导性问题(4)尽量使用短句,少用调查对象不熟悉的术语或缩略语(5)询问的问题不能引起调查对象的反感。 4.现况研究的用途: (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2)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4)早期发现病人
(5)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整理: 严梓尹
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
病例对照研究
【重点】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
2、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 3、OR的计算与意义; 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一、单选题
1.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除了( ) A.设立对照
B.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C.可以估计疾病的患病率 D.观察方向由“果”至“因” E.可以从调查资料中估计比值比
2.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好来源是( ) A.来自医院的死亡病例 B.来自社区的现患病例 C.来自医院的新发病例
33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D.来自社区的死亡病例 E.来自社区的新发病例
3.在病例对照分析研究中,选择对照的最佳条件是( ) A.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
B.产生病例人群中非病例的一个非随机样本
C.产生病例人群中的非患者,其他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相同 D.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其他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有可比性
E.产生病例人群中的非患病者,其他非研究因素和特征与病例组有可比性 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系强度的指标是( ) A.比值比 B.某因素的暴露率 C.某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D.某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E.某人群中该病的罹患率
5.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方向是( ) A.由因到果 B.由果到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到因,再由因到果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有关病例对照研究错误的描述是( ) A.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可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关系强度
C.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常见而暴露罕见的情况 D.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罕见而暴露常见的情况 E.病例对照研究不能得出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关系的结论 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过度会导致 ( ) A.提高研究效率 B.降低研究效率 C.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D.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E.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8.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除了( ) A.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B.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C.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 D.混杂因素的影响较难控制
E.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某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 )
A.暴露与该病无关系 B.暴露与该病由因果关系 C.暴露是该研究疾病的病因 D.该病是该暴露因素引起的
34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E.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相关
10.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除了( )
A.可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效率 B.研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控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D.使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某些特征一致 E.使匹配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均衡 11.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除了( ) A.探索病因 B.建立病因假说 C.检验病因假说 D.验证病因假说 E.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12.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配比,但M的取值一般( ) A.<2 B.<3 C.<4 D.<5 E.<6
13.在一项有关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资料分析显示: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程度的x2检验结果P<0.05,OR=4.7,说明( )
A.病例组的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B.病例组的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C.病例组患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D.对照组患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病例组 E.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14.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暴露因素的OR值的95%可信限为0.8~2.1,说明( ) A.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B.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C.该暴露因素是混杂因素 D.该暴露因素是无关因素 E.无法判断
15.在一次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各400名,300名病例和80名对照具有暴露因素,则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 )
A.3 B.4 C.8 D.12 E.10
16.在一次1:1比例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共200对,其中病例和对照均具有暴露因素的有25对,病例和对照均不具有暴露因素的有70对,病例具有暴露因素而对照不具有暴露因素的有80对,对照具有暴露因素而病例不具有暴露因素的有25对,则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 )
A.1.5 B.2.8 C.3.2 D.3.5 E.4.0
17.为探讨儿童白血病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白血病的儿童,同时选择了100例同期同医院的确诊无白血病的儿童,然后调查其母亲孕期X先照射情况,这种方法属于( )
A.临床试验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E.历史性队列研究
18.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若计算的某暴露因素的OR值的95%可信限为0.5~0.65,说明( )
A.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35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B.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C.该暴露因素是混杂因素 D.该暴露因素是无关因素 E.无法判断
在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在150名该患该疾病的研究对象中,90名有A因子的暴露史,在200名未患该病的研究对象中,也有45名有A因子的暴露史,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请完成19~22题)
19.在该研究中,与无A因子暴露史的研究对象相比,暴露于A因子后发生该疾病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 )
A.1.5 B.5.2 C.2.3 D.3.0 E.以上都不对 20.在研究中,由A因子所致该疾病的特异危险度的估计值为( ) A.2% B.10.5% C.15.8% D.38.8% E.不能计算 21.由该研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
A.病例组的该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B.病例组的该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C.病例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D.对照组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E.有A因子暴露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明显大于非暴露者 22.该研究可得到的结论为( )
A.A因子是危险因素 B.A因子是保护因素 C.A因子是混杂因素 D.A因子是无关因素 E.无法判断 二、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2.配比(matching)
3.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4.比值比(OR) 三、简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2.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3.OR数值的意义?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5 CEEAB 6~10 CDCEB 11~15 DCEED 16~20 CDBBE 21~22 EA 名词解释:
1.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暴露危险因素是否与该病有关系及其关系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 3.
配比(matching)——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以对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因素的特性作为匹配因素,使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因素上保持相同的一种限制方法。
匹配过度(over-matching)——是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而一旦某一因素作为匹配因素,就不能作为与疾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6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4.
比值比(OR)——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强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对照组的暴露比值。当O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称为“正”关系,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称为“负”关系,即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简答题:
1.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 设立对照:研究设计了独立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组成的对照组,用来与病例组进行比较。
观察方向由“果”至“因”:在研究过程中,已知研究对象患某病或未患某病,再追溯既往是否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研究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
难以证实因果关系:由于研究是回顾性的观察法,只能推测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且只限于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难以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注:只答以上四大点即可,后面的方便理解。
2.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① ② ③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该方法较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少。
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
既可检查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当一种疾病的病因不明需探讨多种因素的作用时比较适用。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① 该方法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 通常病例不能代表全部病例,对照也常不能代表所属的人群,因此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③ 调查时需要调查对象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的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④ 混杂因素的影响较难控制。
⑤ 由于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不详,故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因而不能直接分析
相对危险度,亦不能证实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
3. OR数值的意义:
OR是两个概率的比值,其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当O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系;当OR>1时,表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增加,称为“正”关联,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当OR<1时,表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称为“负”关联,即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整理:梁金英
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
队列研究
(一)单选题:
1.下列那种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人群某疾病的自然史( ) A .现况研究 B.实验研究 C.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生态学研究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 A.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37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3.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
A.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因素暴露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因素暴露的两个组 C.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因素暴露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两组
E.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4.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
A.患病率 B.发病密度 C.病死率 D. 死亡率 E.罹患率 5.队列研究属于( )
A.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6.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AR B. RR C. OR D. PAR E. AR% 7.以下是队列研究的有点,除了那一项( )
A、 较适用于少见病 B、由因至果观察
C、 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8.在一项200名病例与2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160名病例与5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其中病例和对照均有暴露史的对子为30对。据此可以计算出OR值为( ) A.12 B.6.5 C.3.1 D.5.33 9.关于累积发病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累计发病率与SMR都是发病率 B.累计发病率就是人时率
C.累计发病率为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纸差 D.累计发病率的分母为人时数 E.累计发病率适用于固定队列
10.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 A.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 OR E. RR
11.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为OR(95%CI)=11.6(0.5~32.9),该结果表明( ) A.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B.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无关因素 C.该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D.该暴露因素对疾病具有特异性
E.因缺乏统计学的结果,尚不能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12.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一级糖尿病家族史与2型糖尿病的病例对照研究,在160名2型糖尿病中有一级家族史者40名,在人群中选取的200名对照中有20名有一级糖尿病家族史,则一级糖尿病家族史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强度为( )
A. 4/9 B. 2 C. 2.15 D. 3 E. 4
13.一项关于饮酒与死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100对母亲中均有饮酒的有10对,均没有饮酒的为40对,
38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死产的母亲而活产的母亲不具有的为40对,活产的母亲具有而死产的母亲不具有的为10对,该饮酒与死产的关联强度值为( )
A. 1 B. 2 C. 4 D. 8 E.16
14.一项病例对照研究,4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有250例,4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有50例,则有暴露史者的该病发病率为( )
A. 1/8 B. 3/8 C. 5/6 D. 7/8 E.无法计算
15.一项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2000人,暴露组有50人发病,对照组有25人发病,则计算的RR为( )
A. 0.025 B. 0.0125 C. 2.0 D. 50% E.无法计算
16.某学者对某公司进行了有关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研究者选择了无吸烟者1306名,少量吸烟者1233名,中等吸烟者1931名,大量吸烟者400名,随访观察3年,然后进行各组比较,这种研究方法为( ) A.现况研究 B.队列研究 C.病历对照研究 D.实验研究 E.生态研究
(题17~19共用题干)
为确定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在已婚女医生中进行了一项病历对照研究,将400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1000名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为1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17.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联强度为( )
A. 0.25 B. 1 C. 2,15 D. 3 E. 4 18.口服避孕药导致心肌梗死的特异危险度为( )
A. 0.1 B. 0.2 C. 0.25 D. 0.17 E.无法计算 19.该研究结果表明( )
A.口服避孕药是女医生心肌梗死的病因 B.口服避孕药是女医生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 C.口服避孕药是女医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D.口服避孕药与女医生心肌梗死无关 E.无法判断
(题18~19共用题干)
某学者对饮酒与老年人痴呆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选取了3000名年龄为60岁的非痴呆老年人,其中不饮酒者1200人,饮酒者1800人,3年随访结果为饮酒组有60人出现了痴呆,不饮酒者有90人出现痴呆。 20.该方法不可计算的指标为( )
A. PAR B. RR C.饮酒组的痴呆发病率 D. AR E. AR% 21.饮酒与痴呆关联的相对危险度为( )
A. 2/3 B. 4/9 C. 3/2 D. 9/4 E.无法计算 22.饮酒与痴呆关联的特异危险度为( )
A. 1/24 B. 2/9 C. -1/24 D. -2/9 E.无法计算 23.队列研究用来反映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 A.比值比 B.相对危险度 C.发病率 D.患病率 E.有效率
24.在某无肝癌人群中,选择具有饮酒者为暴露组,非饮酒者为对照组,属于那种对照( ) A.内对照 B.总人口对照 C.安慰剂对照 D.多重对照 E.外对照 25.下列研究属于队列研究的为( ) A.某城市推进在食盐中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B.某人群按有无吸烟分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的冠心病发生率
39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C.在某社区为了解高血压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的调查 D.比较肿瘤患者与非肿瘤患者的暴露史
E.在一社区医院中比较新药与标准疗法对某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多选题:
1.队列研究的类型有( )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双向性队列研究 C.历史性队列研究 D.滞后性队列研究 E.永久性队列研究
2.属于队列研究的缺点的是( ) A.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奇
C.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D.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3.关于标划比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标化比实际上就是标化后的发病率 B.标化比在研究对象数目较少是使用 C.标化比在结局事件发生率低时使用 D.标化比是相对比
E.是理论死亡数与实际死亡数之比
4.可作为队列研究对照人群的有( )
A.总人口对照 B、多重对照 C、交叉对照 D、 外对照 E、内对照
5.可作为队列研究暴露人群的为( )
A.特殊暴露人群 B、一般人群中有某暴露因素者 B、 患有某欲研究疾病的人群 D、 人为施加某种干预措施的人群 E、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中的暴露者
6.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对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A.对照应是经过与病例相同的诊断技术确认的不患所研究疾病的人 B.对照与病例具有可比性
C.对照应包括患有与所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疾病 D.对照应为来自于产生病例的人群 E.可以采用多种对照来增强说服力 (三)名词解释: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动态人群 3、累计发病率(死亡率) 4相对危险度 5、标化死亡比
40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四)简答题:
1、如何选择对照组,对照组常采用那几种方式? 2、队列研究的资料该如何收集? 3、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B 3. C 4. B 5. B 6. A 7. B 8. B 9. E 10. E 11. B 12.D 13.C 14.E 15.C 16.B 17.D 18.E 19.C 20.A 21. B 22.C 23.B 24.A 25.B
(二)多选题
1. ABC 2. ACD 3. BCD 4. ABDE 5. ABE 6.ABDE
(三)名词解释
1.前瞻性队列研究:也称同时性或即时性队列研究,其研究对象的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此时结局尚未出现,需要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其性质是前瞻性的。该研究是队列研究的基本形式。
2.动态人群:在前瞻性观察中,若观察中原有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以随时加入,队列成员在不断变化,就叫动态人群。
3.累计发病率:若研究对象为固定队列可计算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即无论其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为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例数作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计发病率(死亡率)。 4.相对危险度:又称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 5.标化死亡比:当遇到死亡发生率低、暴露组人数少,达不到计算死亡率要求的情况时,可以将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该暴露人群的理论(预期)死亡人数。将暴露组实际死亡人数作为分子,理论发病人数作为分母计算比值,即得标化死亡比。 6. 四)简答题
1、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按照求异法的原则,处研究因素之外,其他与结局有关的因素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间皆应均衡可比。若年龄、性别、职业与研究的结局有关,这些因素在比较组间就应均衡。 对照常采用一下形式:
1)内对照:研究人群内部如果包含暴露与非暴露两种人群,就可将其中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 人作为暴露组,非暴露者作为对照组。
2)外对照:当选择特殊暴露人群做暴露组时,该人群往往找不到非暴露者,常需在该人群外寻找对照组。特殊暴露人群,尤其是职业方面的特殊暴露人群,多具有某些与普通人群不同的特征,使用外对照使要格外注意比较组间的可比性问题。
3)总人口对照:即以该地全人群的发病(或死亡)资料与暴露组进行比较。总人口对照的优点在于免去了选择、随访对照组的工作,节省人力、物力,但很难实现比较组间的均衡。
41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2、1)基线资料的收集:确定研究对象后,首先要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础信息,也称基线资料或基线信息。通常需要经查阅档案、访问、体检以及环境检测等方面获得暴露于研究因素的信息、与结局有关的其他信息、人口学资料。 2)随访和结局资料的收集:结局变量,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是队列研究的观察终点。对结局的判断应有严格而统一的标准。随访,随访的方法有面谈、电话访问、自填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有关记录的收集等。随访是队列研究的关键环节。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预期的结局就达到了观察终点,之后不再对其继续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是研究的随访工作截至的时间,决定观察期的长短。 3、(1)优点: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是由“因”至“果”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2)局限性: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过大,费用过高。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收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4、
(资料来源; 《学习指导与习题集》、教材书、05级预防医学复习题)
编辑者:陈妙园、张晓娜
实验性研究
单选题
1、证明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为( )
A、病例对照研究 B、实验性研究 C、现况研究 D、队列研究 E、动物实验 2、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 A、主要在现场进行
B、在人群中观察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C、改变环境条件以消除某种可疑的因素,观察其后发病率的变化,证实这些因素的病因作用 D、在临床上观察某种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E、先选病例,再探索其暴露因素 3、干预实验确定样本量的基本原则是( ) A、要求试验精确性越高,样本量越大 B、要求试验把握度越高,样本量越大 C、某项预防措施有效率越高,样本量越小 D、所观察疾病发病率越高,样本量越小
E、保证试验结束时,试验中和对照组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所需的最少观察人数 4、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 )
A、实验性研究 B、个案调查 C、现况调查 D、暴发调查 E、病例对照组研究
5、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
A、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B、要计算样本量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42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E、以上都不是
6、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
A、治疗组服用研究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B、两组研究对象互不熟悉
C、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 D、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E、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研究药物的性质
7、对某疫苗进行现场试验,下列哪项是属于双盲试验( ) A、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C、试验组接种疫苗,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D、观察者和两试验组都不知道疫苗的性质 E、以上都不是
8、实验性研究中实施双盲观察的主要目的是()
A、使比较的两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尽可能减少失访 D、除去研究者和受试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影响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清楚实验目的 9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是为了( )
A、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B、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C、使试验结论更可靠 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E、平衡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10、属于临床试验常用到的率为()
A、患病率 B、发病密度 C、罹患率 D、有效率 E、发病率 11、属于临床试验对照设计类型的为()
A、随机对照 B、内对照 C、外对照 D、总人口对照 E、多重对照 12、临床试验中的试验对象为()
A、男女人数必须相同 B、非典型症状的患者 C、非患病的人群 D、患者中有代表的样本 E、严重型患者 13、相对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只属于现场试验特点的是()
A、需要设立对照组 B、存在失访 C、由因及果,随访观察 D、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E、比较各组结局的差异并判断分组特征与结局的关联 14、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是()
A、是人群中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他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15、在临床试验中,最必须慎重考虑的是()
A、医德问题 B、随机分组 C、样本量 D、调查员的培训 E、开展研究的医院
16、为探讨某种药物对某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者选择了3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该药
物,一组采用标准疗法,两组同时用盲法观察疗效,以确定该药物的效果,该研究方法为() A、个体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现场试验 D、临床试验 E、队列研究
43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17、100名高血压患者接受某种药物治疗,1个月后有85名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正确的说法为() A、该药物降压效果好 B、该药物无降压效果 C、样本量小尚不能做结论 D、时间短疗效可疑 E、未设对照组,无法作结论
18、某学者对200名肿瘤患者采用手术加放疗,某疗效与3年前只采用手术治疗的同类肿瘤患者效果进行比较,该研究对照设计类型为()
A、随机对照 B、自身对照 C、交叉对照 D、历史对照 E、空白对照 (题19-22共用题干)
某学者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选取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合服用标准疗法的对照组,随访观察时,观察者与患者均不知道两组接受的措施,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60名患者中有40人有效,对照组中的60人中有5人有效,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9、该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
A、8.3% B、37.5% C、50% D、66.7% E、75.0% 20、由结果推出的结论为()
A、该药对该病有很好的疗效 B、该药对该病无效 C、该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超过了标准疗法 D、资料不足,尚不能下结论 E、标准疗法无效
21、该研究采用的盲法为()
A、没有盲法 B、单盲 C、双盲 D、三盲 22、该研究未采用的方法为()
A、盲法 B、随机分组 C、标准疗法对照 D、前瞻性观察 E、安慰剂对照 23、临床试验中,下列哪种盲法试验最常用()
A、单盲法 B、双盲法 C、三盲法 D、四盲法 多选题
24、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原则有:() A、在均衡和齐同的条件下设立对照组 B、分组必须随机化 C、最好采用盲法观察 D、对照组需用安慰剂 E、试验组的人数多于对照组 25、临床试验的分类包括:()
A、平行设计 B、析因设计 C、交叉设计 D、序贯设计 E、配对设计 26、随机对照试验的缺点为()
A、花费比较大 B、代表性仅限于合格的被研究者,有一定局限性
C、安慰剂使用不当,会出现道德问题 D、随机分组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E、用盲法试验可使干扰降至最低限度
27、在临床试验中,产生不依从性的可能原因有()
A、患者迁移外出 B、患者不再愿意作为受试者 C、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 D、社会和家庭督促和支持患者参加 E、治疗措施有副作用,患者放弃 28、临床试验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的原则为() A、应有人入选和排除标准
B、符合入选标准者应尽量按顺序纳入研究
44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C、受试者应能获得健康效益 D、应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 E、选择的研究对象越多越好 名词解释
1、 实验性研究 2、临床实验 3、双盲 5、交叉设计对照 5、区组随机化 简答题
1、 与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实验性研究有哪些主要特点? 2、 临床试验根据设立对照的方法不同,可以分几类? 3、 一个标准的实验必须具备那些特征? 4、临床试验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5、临床试验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10 BEEAD CEDDD 11-20 ADDBA DEDDC 21-23 CEB 24 ABCD 25 ABCD 26 ABC 27 ABCE 28ABCD
1、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
后前瞻性的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2、 将临床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通过比较
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3、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称双盲。此法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两
者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但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首先A组接受试验措施、B组为对照,一个疗程后,两组经过一个
洗脱期再交换处理措施,继续观察一个疗程后比较措施的效果。这种设计既有同期的随机对照,又有前后的自身对照,从理论上讲是最严格、最合理的试验类型。
5、 为解决两组研究对象人数不一致的问题,临床上经常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该方法将研
究对象分成例数相等的若干区组,在每个区组中再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既可以使两组人数相同,又保证了随机化。
简答:1、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设计时须注意控制某些外部因素,必须采取随机分
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组。?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必须有干预措施
2、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同期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 历史对照 4)自身对照
5) 交叉设计对照
3、1) 要施加干预措施 2) 是前瞻性观察 3) 必须有平行对照 4) 随机分组 4、1)防治效果的结论是否从RCT中获得 2)是否报告了全部的临床结果
3)是否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 4)是否同时考虑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 5)是否介绍防治措施的实用性 6)论文结论中包括了全部研究对象 5、 1)论证强度高 2)属前瞻性研究 3)遵循人道主义原则 4)保证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5)实施相对复杂
(资料来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预防医学分册》、教材书、05级预防医学复习题 )
编辑者:邓家庆、陈顺艺
45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偏倚的控制与病因推断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偏倚不不属于选择偏倚:
A.时间效应偏倚 B.入院率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暴露怀疑偏倚 E.奈曼偏倚 2、
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时,为了避免性别因素的影响,只选择成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
A.匹配 B.限制 C.随机分配 D.随机抽样 E.明确纳入标注 3、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实现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而对病例组的询问仔细认真,对对照组的询问则不太认真。研究者认为对照组不需要像病例组那样花费精力认真调查,由此产生的偏倚是:
A.诊断怀疑偏倚 B.暴露怀疑偏倚 C.易感性偏倚 D.伯克森偏倚 E.测量偏倚 4、
关于偏倚,下列哪项是对的?
A.偏倚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随机误差的问题 B. 偏倚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精确性问题 C.偏倚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加以控制 D.偏倚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真实性问题
E. 流行病学研究的真实性问题就是研究中是否存在随机误差的问题
5、
判断某因素是否混杂因子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该因素与所研究的疾病的发生有关 B. 该因素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
C.该因素不是研究因素与疾病病因链上的中间变量 D.该因素的cRR=aRR E.该因素不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6、
下列哪项不是研究设计阶段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 A.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加以限制 B.采用配比的方法选择对照 C.采用分层分析方法 D.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 E.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研究对象 7、
一项在医院进行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者选择100名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为病例组,采用配比的方法选择100名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吸烟导致肺癌发生的OR值为1.吸烟与肺癌没有关系,此结论: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可能存在错分偏倚 C. 不正确,因为可能存在信息偏倚 D.不正确,因为对照选择不合理 E.不正确,因为没有控制混杂因子 8、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对暴露组可能会更加仔细地某种结果所造成的偏倚属于: A.易感性偏倚 B.领先时间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错误分类偏倚 E.报告偏倚 9、
研究对象有意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所造成的偏倚属于:
46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易感性偏倚 B.领先时间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错误分类偏倚 E.报告偏倚 10、
健康工人效应所引起的偏倚属于:
A.易感性偏倚 B.领先时间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错误分类偏倚 E.报告偏倚 11、
评价某疗法和患者的预后时,选择筛选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可能发生的偏倚是: A.易感性偏倚 B.领先时间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错误分类偏倚 E.报告偏倚 12、
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诊断方法的不统一,可能会造成的偏倚是: A.易感性偏倚 B.领先时间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错误分类偏倚 E.报告偏倚 13、
混杂因素是指: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 D.只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14、
“无应答”问题的产生是由于: A.发函调查时,被调查者不回函 B.询问调查时,被调查者不合作 C.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 D.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存在 15、
混杂因素的作用是:
A.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增加 B. 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减弱 C. 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增加或减弱 D. 使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增无关 16、
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A.病原微生物 B.无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17、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机体抵抗力 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 C.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 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E.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互相作用失去平衡 18、
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 E.化学因素 19、
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患调查 C.动物实验 D.抽样调查 E.社区干预实验 20、
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需条件是: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 C.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 21、
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终生互相作用的结果?
47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A.生物因素 B.物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化学因素 E.精神因素 22、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B.疾病的患病率高
C.疾病的发病率降低 D.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 E.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23、
关于病因研究的方法,下列叙述哪项不恰当? A.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实验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 B.流行病学主要从群体水平探讨病因 C.临床医学主要从个体水平探讨病因
D.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E.临场医学验证病因最可靠 24、
关于因果联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 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 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
E.联系的合理性好,表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25、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A.时间顺序 B.联系的合理性 C.样本大小 D.剂量—反应关系 E.联系的强度 26、
若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病的存在有联系,且这些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该因素肯那个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假说 27、
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A情况的发病率显著高于B情况,且A情况有某因素存在,B情况没有该因素,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说的途径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假说 28、
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发布相似时,则着两种可能有共同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假说 29、
疾病发生的频率随着某因素的强度或频率变化时,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假说 30、
病因研究时,假设建立使用的主要推理方法为: A.Mill准则或逻辑推理方法 B.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C.科学实验四法 D.一般演绎法 E.循证医学的方法 多选题:
1、在研究设计阶段,为避免混杂偏倚,可对研究对象采取:
A.限制 B.匹配 C.随机分组 D.分层分析 E.Logistic回归分析 2、下列选项中,属于选择偏倚一类的有:
A.伯克森偏倚 B.排除偏倚 C.无应答偏倚
48
07级第三届学习部
D.诊断怀疑偏倚 E.暴露怀疑偏倚 3、采用双盲法,可以避免的偏倚有:
A.回忆偏倚 B.报告偏倚 C.测量偏倚 D.诊断怀疑偏倚 E.暴露怀疑偏倚 4、病例对照研究中,为控制混杂偏倚,常采用:
A.研究对象匹配 B.分层分析 C.标准化 D.多元回归分析 E.显著性检验 5、对于选择偏倚的控制原则是:
A.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 B.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 C.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D.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 E.采用客观指标进行测量 6、混杂偏倚的控制原则是:
A.设计时对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进行限制 B.匹配
C.收集资料时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
D.以随机化原则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概率分配到各处理组中 E.资料处理阶段可用一定的分析方法控制偏倚,如分层分析 7、控制信息偏倚的要点是:
A.使用客观、统一的标准收集材料 B.尽可能获得高应答率 C.适当采用调查技巧 D采用配比的方式 E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8、在单病因说中,Koch提出的原则包括:
A.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B.此微生物必须能够分离并可以培养生长 C.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可引起此种特异疾病 D.由被接种的动物能分离出此微生物并加以鉴定 E.该传染因子可引起每个人发病 9、目前在医学中,病因的研究方法有:
A.实验医学 B.临床医学 C.病例发现 D.流行病学 E.健康状况研究 10、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有: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探讨法 D.共变法 E.类推法 11、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可能性有: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正确的联系 D.因果的联系 E.抽样误差大于5% 12、在病因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测量偏倚 E.文献偏倚
13、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主要包括:
A.联系的合理性与一致性 B.联系的时间顺序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