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1 下载本文

A.认知和组织时滞 B.启动时滞 C.菜单选择时滞 D.反馈时滞 4.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是( )

A.渐进式制度变迁 B.突进式制度变迁 C.诱致性制度变迁 D.强制性制度变迁

5.在诺思看来,国家统一掌握暴力进行制度提供的好处主要是( )

A.克服搭便车和带来规模收益 B.克服搭便车和避免公地悲剧

C.带来规模收益和避免公地悲剧 D.带来规模收益

6.在诺思看来,不管意识形态是证明现存的产权结构和交换条件的合理、公正,或者是抨击现存的结构不公,它必须具有以下特点才是成功的,但除外的是( )

A.必须解释现存的产权结构和交换条件是如何成为更大的体制的组成部分 B.必须是灵活的

C.必须克服“搭便车”问题

D.必须给个人提供有选择性的激励

7.有效的竞争性市场、激励人们分散决策、低成本地衡量产权以及破产法是使组织具有( )的关键。

A.成本收益比效率 B.适应性效率 C.配置效率 D.帕雷托效率

三、判断说明题

1.制度变迁中即使存在报酬递增机制,但只要政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就不会出现路径依赖现象。

2.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其诱致性变迁都会遇到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

3.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四、简答题

1.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与重新分配收入的制度变迁有何区别? 2.制度变迁包括哪些一般过程?研究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有何意义? 3.什么是制度变迁时滞?它一般包括几个构成部分?

4.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路径依赖的原因是什么?历史上的路径依赖主要有几条? 5.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各有何利弊和适用条件? 6.为什么仅有诱致性制度变迁会导致制度变迁供给不足? 7.强制性制度变迁有何必要性?

8.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有何不同?

9.为什么国家是制度变迁的主要供给者?国家为什么愿意进行制度供给? 10.国家提供制度的目标及其冲突是什么?

11.什么是“诺思悖论”?如何减少和避免“诺思悖论”? 12.组织的最大化行为对制度变迁有何影响?

13.什么是“适应性效率”?哪些制度能使组织具有适应性效率? 14.学习对制度变迁有何影响? 五、案例分析

1.大家知道,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规矩是4英尺8.5英寸。为何是这样一个标准呢?它源自英国铁路标准。因为英国人是修建铁路的指挥者。英国人又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标准呢?英国的铁路是从电车车轨标准中脱胎来的。电车车轨为何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把马车的轮宽标准直接搬用过来。为何马车

要用这样一个标准,因为英国传统路程上的辙迹的宽度为4英尺8.5英寸。这一宽度又是谁制造的呢?答案极为简单:两匹拉战车的战马的屁股的宽度。这样一个宽度有利于战马的驰骋。

问题:(1)上述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2)这一现象是技术变迁中的现象,还是制度变迁中的现象?(3)在制度变迁中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1978年春夏之交,安徽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全省农业大幅度减产。时值秋收秋种季节,时不等人。9月1日,安徽省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经过激烈的争论,省委最终做出了“借地种麦”的决定,规定凡是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种麦种菜,鼓励多开荒,谁种谁收,国家不征统购粮。于是,不少生产队把麦子、油菜包到户去种,结果加快了进度,抓住了季节。群众和不少干部都看到了承包的好处,这样便诱发了包产到户。1978年冬,凤阳县梨园公社一个最穷的小岗生产队实行了包干到组,将20户人家分成4个包干组,后又分成8个包干组,每组二三户,但存在矛盾。一天夜里,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讨论解决矛盾的办法,结果,讨论到天亮时也没提出解决的好办法。社员都说: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干。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说:如果大家能答应我两个条件,我就同意包干到户。第一,夏秋两季每户打的头场粮食就要把国家的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谁也不能装孬种;第二,我们是明租暗户,不准对上级和外队人讲。有位老农民说:我再加个第三条,今后如果队长因为让我们包干到户犯法坐班房,他家的农活由我们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大家都说行,并纷纷在保证书上按了手印或盖了图章。于是,开始抓阄分牲畜、农具,丈量土地,一个早晨就全部分好了。但是,小岗农民冒险分田的秘密没过几天就被公社知道了,硬让他们并到组里干,不并就不发给种子、肥料和耕牛等。但小岗人硬是顶着不干,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1979年4月,县委书记陈庭元下来检查工作,公社干部汇报了小岗生产队群众自发分田单干,搞“资本主义”的问题。陈庭元听后说:小岗已经穷“垮”掉了;还能搞什么资本主义?已经分到户了,就让他们干到秋后再说吧!就这样,农村实行责任制首先在安徽省由部分农民自发搞了起来。1979年底,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提高到12万多斤。这个从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穷队,这一年向国家交公粮65000斤,油料20000多斤,生猪35头,人均口粮800多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一年就变成了当地的“冒尖村”。

问题:(1)上述案例中,小岗生产队搞承包到户的制度变迁属于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哪一种制度变迁?(2)这种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各有哪些?(3)这种制度变迁会遇到什么突出的问题?

3.据南方某报纸报道:2001年,根据四川省及乐山市的规划,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之间的一条公路要成为一条“绿色旅游通道”。按照规划,四川峨眉山市峨山镇万坎村等多个自然村需要拆迁。峨山镇政府在上级文件规定的离“通道”周围30米的基础上擅自将拆迁范围扩大到百米甚至两百米。在拆迁过程中,当地政府一方面给予开发商非常优厚的条件,一方面压低对农民的补偿,砖墙、砖木、砖混结构的房屋分别按每平方米46元、52元、54元的价格补偿,而被占耕地,只能得到每亩5000元的征地补偿安臵费以及1000元的青苗补偿费,非耕地则只能得到每亩3000元的补偿。并要求拆迁农户限期自拆,逾期不拆者,镇政府派人强行拆除,并以所拆房屋材料冲抵拆房工钱。大多数村民没有足够人手在限期内自己动手拆完,只好忍痛以一栋楼房的材料折换一千多元钱,让一些建筑施工队来拆房取走材

料,以获得些微的弥补。拆迁后,大多数被拆迁农民只能凭借一点积蓄在废墟上搭起简易的窝棚居住。部分在拆迁中表现较好的农户被镇政府安排进一幢弃臵多年的烂尾危房。农民在拆迁过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万坎村、保宁村村民多次推举代表向镇领导反映意见。村民们也曾上访过各级政府的信访办,递交过“申诉书”之类的书面材料,要么如泥牛入海,要么经过一番公文旅行后落到镇政府的手里。随之而来的,不是着手解决问题,而是追查所谓上访带头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政府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件,在当今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题:(1)上述案例中,一直被认为是维护公平、保护人民利益的政府(这里是四川峨眉山市峨山镇镇政府)为什么会侵犯最基层的农民利益(表现为侵犯农民的房屋和土地产权等)呢?(2)在新制度经济学中,这一现象的专业术语是什么?(3)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这一现象?

第十章 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经济增长的技术决定论;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决定论;第一次经济革命;第二次经济革命;李约瑟之谜;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方法;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互不决定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交互决定论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指( )

A.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增加

B.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绝对量增加

C.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绝对量减少 D.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绝对量都增加

2.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问题上,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 )

A.技术决定论 B.资本决定论

C.制度决定论 D.人力资本决定论

3.“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 这句话是以下哪位学者说的( )

A.诺思 B.布罗姆利 C.米勒 D.刘易斯 4.“任何一个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个人行为形成一个激励集,由此鼓励发明、创新和勤奋以及对别人的信赖并与别人进行合作。通过这些激励,每个人都将受到鼓舞去从事那些对他们是良有益处的经济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对整个社会有益。”这句话是以下哪位学者说的( )

A.诺思 B.布罗姆利

C.米勒 D.刘易斯

5.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两个国家( )

A.法国和西班牙 B.荷兰和西班牙 C.英国和法国 D.荷兰和英国

6.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凡勃伦和阿里斯主张( )

A.技术决定论 B.互不决定论

C.制度决定论 D.交互决定论

7.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拉坦主张( )

A.技术决定论 B.互不决定论

C.制度决定论 D.交互决定论

三、判断说明题

1.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是内生的,而不是外生的。

2.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之所以十分关键,是因为如果没有制度给予人们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活动的刺激与激励,那么,所有这些活动都会变得十分稀缺。

3.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系统的激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

四、简答题

1.诺思之前的经济增长理论如何看待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有什么缺陷?

2.刘易斯如何看待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诺思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是怎么提出来的?

4.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变迁是如何决定经济增长的?或者说,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的途径是什么?

5.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制度是什么? 6.什么是第一次经济革命?第一次经济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7.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最早出现在荷兰和英国?

8.如何认识“李约瑟之迷”?

9.如何认识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原因?

10.国外学者对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一些什么结论?

11.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一些什么结论? 12.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上存在哪些观点?如何正确认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

1.在1990年代中期,阿尔及利亚处于经济自由度排序的末尾(115个国家中的第115位)。这样一种经济制度状态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呢?阿尔及利亚在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经过一场对抗法国的严酷战争,于1962年获得了独立。新领导人拥有了一部由普遍公民投票认可的新宪法,并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一伊斯兰”一党制政府。许多法裔居民,虽拥有宝贵的技能,却被“鼓励”离去。针对曾与法国人勾结的阿尔及利亚人,还出现了一个报复浪潮,那样的阿尔及利亚人往往受过最好的教育。居于领导地位的民族解放阵线政治局着手导入了社会主义的中央计划,并对大量耕地,所有的制造、采矿、石油和天然气部门,以及所有的外贸和银行实行了国有化。对收购和分配农产品实行了国家垄断,政府将重工业的发展臵于优先地位。新的军政府导入了严厉的新闻检查制度,并在苏联集团国家的援助下,发展起了一套精心设计的警察国家监视技术。通过对某些领导人的流放和谋杀,国家的领导层受到了反复的清洗。阿尔及利亚变成了OPEC石油卡特尔和所谓“不结盟运动”的核心成员。后者是一个本质上反西方的第三世界国家联合体。在阿尔及利亚,尽管有巨额的石油和天然气储藏正在得到开采,其经济仍发展得缓慢而不充分,并伴有很高的人口出生率。私人投资,在独立后的最初几年里仍约占总资本积累的60%,但在1970年代后期缩小至不超过5%。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移民加重了当地的失业问题。逐渐地,官员和充分联合起来的商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能自行从事有利可图的生意。由于一般的阿尔及利亚人得不到这些机会,收入不平等便随之扩大。经济自由化多变而任意,规则的执行依赖于个人与官僚的关系。1988

年,官方食品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暴乱。起初,暴动被镇压了下去,但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展开了狂热的鼓动,要组织进一步抵抗,直到1991年一系列自由选举获得允许。在第一轮选举中,那个原教旨主义党赢得了绝大多数选票。这使许多人担心会发生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上的大幅度变化,并可能进一步丧失公民自由。军方中止了那些选举。1992年,军方领导人被原教旨主义者暗杀。从1992年至1997年期间,有记录的谋杀有10万起,包括恐怖主义地刺杀自由主义的大学教师、记者和外国技术人员。在1995年和1997年间,又举行了选举,它使新的前军方领导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到1990年代中期,阿尔及利亚(1995年:居民2800万)是世界最大天然气田的所有者,并具有欧洲附近的、现成的能源和农产品市场,却只具有中下收入水平国家的人均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5300美元)。从1985年至1995年,人均收入每年下降2.4个百分点,或总体上下降1/5。通货膨胀以每年约25%的速度上升,或十年间上升了近600%。自1980年起,投资不断萎缩,文盲率始终较高,只有极少数妇女参加了工作。尽管有源于外流劳动者的大量汇款和来自外国政府的援助转让,阿尔及利亚的外汇储备仍少得可怜,外债居高不下。 问题:(1)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什么启示?(2)按照你的观点,阿尔及利亚政府最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改变其糟糕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