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下载本文

第二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内容: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历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一)一元论与二元论 一元论:

哲学上的一元论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唯物主义一元论则与之相反,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答案的正确性。 二元论:

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精神没有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二元论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也无法将物质和精神绝对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即使是笛卡儿,最终还是倒向了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多元论:

波普把整个世界一分为三,“客观物理世界”是“世界1”,“主观心理世界”是“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是“世界3”。这三个世界一经形成,就是各自“自主”的,它们都是“同等的客观实在”。

中国的“五行说”、“阴阳说”和“八卦说”,都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来给物质下定义的,具有朴素的性质。

(二)古代和近代不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具体形态说

主要观点:物质就是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且认为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变化的。正是由于这些变化才形成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无限多样的事物中有共同的基础,即共同的“始基”。 始基是可以变化的,万物由始基产生。万物死亡和毁灭后又归于始基。比如某种“原始物质”:水、气、土、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印度也把地、水、火、风看成是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

古希腊“原子”说和中国的元气说。古希腊的原子唯物论和中国的元气说代表着物质本原论中具体形态说的最高水平。

·评价:

方向正确,但太直观,有很大的猜测性,缺乏科学论证性。

上述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对物质的理解虽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都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坚持以“物”为本,从自然界自身去探索和寻找世界的物质本原,把世界理解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思想的存在。这种物质观的本质和方向是正确的,对于唯物主义

物质观的确立奠定了客观基础。但是,这种物质观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把世界万物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可以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片面化了。

2.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结构层次说

近代机械唯物论,认为物质就是原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宇宙之砖”,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单位,世界统一于物质,即统一于原子。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理论反映到哲学上,就形成了近代机械唯物论的物质观。 (以偏概全) ? 评价:

a) 具有世界本原探讨的唯物性:坚持从世界本身寻找本原,方向、线路是正确的。

b) 所作的结论以当时自然科学材料为依据,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

c) 具有简单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对物质缺乏辩证的哲学概括,仍把具体物质结构——原子当作世界的本原,并认为原子的性质永远不变,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进一步考验。(后来发现了电子和某些元素的放射性现象)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d) 不彻底性。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恩格斯的启发: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

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这表明,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物质范畴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评价:指出物质是个抽象概念,超越旧唯物主义;但没有说明所抽象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2.列宁的具体努力: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评价:

优点:A.揭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区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再次明确了物质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认为无论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具体属性如何,都有这一共同特性。它们不是神或上帝的创造物,也不能用“我”的感觉或“客观精神”等来诠释;精神不过是人脑这块复杂物质的机能,精神不能脱离物质独立存在,而成为世界的另一个本原。 B.说明了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可知的,揭示了人的认识对象和知识的源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提供了前提,与唯心论的先验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说明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对物质现象作了最高概括,区分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把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具体学说明确地区别开来,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 缺点:A.用词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