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CL已成为我校一个有效的、稳定的、独具特色的、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
1.4 学生反映
从依托WebCl平台开展学校公共课程的网络协作学习以来,很多师生在WebCL上表达了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感受,学生评价认为:“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实践活动,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感觉真好”、“这个平台非常好”、“有一种真正的走进信息时代的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方便”、“I'm lovin it”??对其中一些留言,笔者略作摘录如下:
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好方式。学习平台界面清楚,导航功能强,内容项目多,今后有我们忙的了! liny 发表于 2004-09-20 15:14:27 访问次数: 6
感受新的学习方法 改变生存与生活状态
网络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除了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与基他学员进行讨论交换心得与看法。但关键在于有了自由灵活轻松的学习方式,可以不受制于教材充分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思想,是一种能够使学习者得到心灵解放的学习,从而通过达到改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的目的,不知北师大郭华老师讲的是否此意。 linb 发表于 2004-09-19 16:13:10 访问次数: 5
网上学习真是好
远程教育、网上学习等名词早就耳熟能详,但经过早上接触学习平台和下午参与双向视频会议我对远程教育及网上学习有了一些的感性认识。
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网络学习确有巨大优势,我想如果我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及其优势,那么我们的培训将更加卓有成效,而且自己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久会影响教学方式的改变,还会通过我的课堂教学影响我的学生的学习方式。
liuyl 发表于 2004-09-21 09:26:40 访问次数: 7
2. 学科教学与信息素养教育渗透结合
《意见》中提出“在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训练,加强信息技术和英语的渗透式学习”的要求,为此,学校教务处和人事处共同启动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工作以进一步明确教师
5
的教学职责、改进教学过程、规范课程管理和教学工作年度考评管理。同时学校配套制定了《在课程中加强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建议》、《改进大学本科教与学过程的建议》和《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的建议》。要求每位教师在接受学校和各院系下一学期课程任务时,需在认真阅读以上三个建议文件的基础上,填写《责任书》,经院系审批后方可承担教学任务。
此举的实施,很好的实现了学科教学与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渗透结合。《在课程中加强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建议》明确提出,“本科教学必须在加强学生业务素养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基本素养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成为终生学习者、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高度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应加强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文中提出的学生基本素养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与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沟通与表达能力。其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如下: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教学和学习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成为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对此,各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创造机会加以培养,还要进行恰当地引导,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和学中的积极作用。
1)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渠道获取并选择有效的信息,能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技术,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表达自己和参与讨论。
2) 具有网络道德。遵守网络伦理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增强在网络使用中的自控能力。
把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并且以《课程责任书》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站在时代前沿,接受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挑战,清楚的认识到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教学和学习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做出的重要举措。此举不仅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对高等院校的教师信息素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3. 突出图书馆的辅助教学功能-以图书馆为核心开展信息检索、信息资源
利用教育
2005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2004级励耘实验班组织了“IT应用与素质拓展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课程为主,开设了计算机网络、
6
Flash动画制作和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笔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特别增加了网络信息检索与图书馆资源利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1天的强化培训,学生的评价却很高。笔者摘录部分学生感想如下:
?之前我只知道图书馆只是一个提供书本借阅的场所,原来我们学习功课,作科学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是完全从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找到的!真的很庆幸自己上了这一门课!真正见识到了所谓‘海量’信息!以后再不用为作科研找不到前辈的成绩了!这堂课可谓带我见识了真正的‘大学’。?(毛阿敏 管理学院)
?原来自己只知道在学校的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中可以比较方便的查找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上了信息检索课后才发现原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网络竟可以轻易找到国内和国外的各种图书和期刊。平时总会听见很多人抱怨找不到资料什么的,其实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掌握找资料的方法。只要鼠标在手,我们便可尽览天下事。相信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工作,信息检索的学习都会让我们受益非浅。?(欧阳新芳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在网络信息检索与图书馆资源利用的课程中,教会我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我认为,这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我懂得了,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身边信息资源,如何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的获取信息。?(许文钊 艺术与传媒学院)
夏令营的收获只是一个简单的尝试,实际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起到了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从开展新生入校教育到每学期定期组织的《图书馆资源检索与利用》系列专题讲座,从全校性的公开专家学术讲座到面向教师的“一对一”式培训与服务,我校图书馆十几年来为学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我校正在加强图书馆与本科教学的积极协作,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的核心作用,更好的指导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网络资源,提高师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三、 对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政府和高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就北师大的实践而言,笔者认为在以下方面还需要予以重视。
1. 提升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
在当今的全球竞争环境中,无论是军事、经济、科技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的素质竞争,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2
7
亿人口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而国民的信息素质更是关系着整个国家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使命,因此,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校管理者,都应改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对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对照时代和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从自身学习和工作做起,积极推进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
2. 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高素质的具备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已经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提出了许多年,也落实了许多年,但仍然有不少教师包括年轻教师在教学当中有很多使用不当的地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尚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其效果可见一斑。因此,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结合,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
3. 加强图书馆、图书情报部门与本科教学的合作
图书馆和图书情报部门是我国信息素养研究的重要阵地,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他们已经探索出一些操作性强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加强与图书馆和图书情报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配合学校的管理特长,共同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好服务。
4. 注重信息索养教育的校园文化的养成
注重校园文化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热情,如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和培训,推出学术交流会,关注校外社会的最新发展和热点话题,介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实用软件的使用等,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学生团体也可适时地进行一些有益的社会调查、网页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关注社会最新发展,逐步变为成功的学习者。
四、 结束语
无论是学校的战略转型,还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实践都只是对培养符合21世纪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优秀人才的一种探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构建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
8
育体系也正处于一种初级尝试阶段,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充分发挥我们潜在的资源优势,为实现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高等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的转型,中国大学教学,
2004年第1期;
2.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和教师教育的走向,中国高教研究,2001
年第12期;
3. 符绍宏,论当代信息环境下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情报学报,2003年4
月,2-22;
4. 衷克定,何丽平,关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模式改革的探究,计算机
教育,2003年第12期;
5. 葛岳静,陈继荭,李艳玲,初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高
等教育半月刊,2000年第19期;
6. 杨强、范官军、黄平,试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
年第13期;
7. 彭丽喃,李三衡,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情报科学,2005年5
月,5-23;
8. 熊玉珍,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实践探索,高教探索,2003年第1期; 9. 秦仿,张莉,信息时代亟需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1月,1-20;
10. 邢媛,信息素养:21世纪人才的通行证,津图学刊,2002年第3期; 11. 张基温,高等信息素养教育实施框架,计算机教育,2004.2/3; 12. 吴和敏,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新疆教育
学院学报,2005年6月,2-21。
作者简介:
周国良(1980- ),男,山东莱芜人,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 jwczhgl@bnu.edu.cn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