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人民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下载本文

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

A.斯大林模式弊端初步显现 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 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D.戈尔巴乔改革已经失败

17.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

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34.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

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 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C.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 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35.【2019陕西省二模试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

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 D.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34.【2019陕西省一模试题】到1940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

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1913年增长了13.5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 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

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

34.【2019四川省广元市一模】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

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 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高新技术的发展 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34.【2019四川省泸州市二模】

1961年—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 年份 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6.3 资金(10亿卢布) 拖拉机(千辆) 收割机(千辆) 载重汽车(千辆) 无机肥料(百万吨) 170 57 52 16 235 59 102 40 287 70 187 65 11.7 19.5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上表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 B.解决重工业产品过剩问题 C.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 D.优化工业化中的资源配置

44.【2019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高三第一次联考】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

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34.【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示范中学高三4月联考】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

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35.【2019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就苏联解体的原因,史学界观点不一,

经济体制禁锢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变异说等,一时间莫衷一是。上述观点 A.失于历史研究的阶段性 B.忽视了历史研究的联系性 C.缺乏历史研究的沟通性 D.违背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

34.【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928年1月一个苏联农民给《农民报》写

信诉说:“农民非常愿意帮助苏维埃政权,准备全力帮助国家,但是当局不让他们发展,因为当局对农民的粮食规定固定的价格,可是农民购买东西却无法按固定的价格。应当给农民自由,让他们发展,让他们发家致富。”材料主要反映出

A.固定粮食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集体农庄制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C.列宁新经济政策得到继续执行 D.苏维埃政权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22.【2019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29年下半年起,苏联政府改组差断性的

行业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业直接作为“工业管理的基本环节”,而改组后的企业则在国家“批准的限额内最严格遵守生产财务计划情况下享有独立”的权利。这说明当时苏联政府

A.实行反垄断的自由竞争经济政策 B.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控制力度 34.【2019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1953~1964年期间,苏联的谷物总

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经济体制的转型 B.农业政策的调整 C.垦荒运动的推行 D.经济结构的重建

34.【2019届安徽省示范性高中清北培优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以下是苏联时期出现的一

则小幽默,其内容意在讽喻,当时的苏联

某年苏联工人代表团访问美国 苏问:这是谁的工厂? 美答:福特的。 苏问:这是谁的汽车? 美答:工人的。 某年美国工人代表团访问苏联 美问:这是谁的工厂? 苏答:工人阶级的。 美问:这是谁的汽车? 苏答:斯大林的。 A.言论自由基本缺失 B.特权之风普遍盛行 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D.经济体制高度集权

34.【2019届安徽省示范性高中清北培优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1942年11月,苏联发布

了《关于集体农庄庄员及个体经营者未完成义务交售任务的责任》,根据这一决议,国家粮食采购部的特派员追讨农民所欠义务粮时,可以不经由法庭直接没收农民财产。这一法令的颁布,改变了1937年确定的以司法手段处理没收农民财产问题的规定。造成这一变化原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苏联卫国战争的需要

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D.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

34.【2019届百校联盟二月联考(全国Ⅱ卷)】列宁曾经指出:“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

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这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适应了战时的特殊环境 C.市场的恢复给苏俄经济带来新气象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工业化的进行

23.【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

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 B.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35.【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测验】斯大林曾多次就苏联工业化发表文章和演

讲。下列言论最能体现其工业化思路的是

A.“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B.“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 C.“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D.“(共产党)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缺点和错误。” 22.【2019届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1921年7月,为了燃料供应,苏维埃政府

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这些煤矿采煤量占到顿巴斯总采煤量的11.9%。这表明苏维埃政府

A.部分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做法 B.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有限 C.注重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4.【2019东北师大附中、重庆一中、吉大附中、长春十一高中、吉林一中、松原实验高中

高三联合模拟试题】1987年7月苏联《消息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攻击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教材,污蔑“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这种现象不仅表现于苏联的重要新闻媒体,而且反映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重要决策中。据此可知 A.美国的和平演变产生一定影响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C.苏联共产党开始放弃执政地位 D.社会主义价值观遭到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