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人民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 下载本文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4.【2019山东省济南市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

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国内战争的破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 D.西方国家的封锁

34.【2019湖南省怀化市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

月,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35.【2019湖北八市3月联考】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

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列宁的这一认识

A.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B.表明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 30.【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1922年8月,苏联(俄)工业品价格指数与总商品指数

的比例为0.85,1923年10月上升为1.24;同时期内,农产品的价格指数与总商品指数的比例,却从1.03下降到0.45。这造成了农村经济的萎缩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危机。这表明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 B.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出现重大偏差 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农民的抵制 D.计划经济体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4.【2019四川省南充市二模】苏俄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

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7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

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

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

34.【2019云南省二模】1921年7月,列宁指出:“解决食品危机的最主要的条件在于成功

地收取粮食税”,为此,他要求各省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和加强粮食收购机构,建立税收检察机构,并为粮食机关提供“必需的党的权威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全部权力”。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侵害苏俄农民利益 B.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随意性 C.余粮收集制加剧了苏俄的危机 D.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迫切性

24.【2019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列宁在“关于农民的初步粗略计划”中

写道:“扩大农民使用余粮的自由,税后余粮在地方经济周转的自由,前提是保证迅速和全额上缴税款。”这表明当时苏俄政府

A.开始实行余粮收集制 B.部分恢复了自由贸易 C.积极推行农业集体化 D.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34.【2019四川省绵阳市三模】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

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21.【2019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

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 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 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 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

20.【2019安徽毛坦厂、金安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

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苏联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二战爆发阻碍了世界贸易发展 B.斯大林模式更加重视国内市场

C.西方大国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D.苏联传统的农业国制约对外贸易 34.【2019届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1959年在著名的“厨房辩论”上,尼克松对赫鲁晓

夫说道:“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模一样。”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迹象 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 C.苏联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 D.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35.【2019福建厦门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检】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自1972年起,

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据此可知

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 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

34.【2019广东梅州高三总复习质检】1952年,斯大林发表文章指出:将集体农庄生产的剩

余产品带进市场列入商品流通系统,会阻碍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把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投入商品流通范围,会阻碍向共产主义前进。这一观点 A.体现了西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C.加快了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

B.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34.【2019洛阳、许昌高三年第二次统考】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

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威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A.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 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3.【2019洛阳、许昌高三年第二次统考】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

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 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C.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 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

34.【2019湖北省七市(州)3月联考】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

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

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34.【2019湖南省衡阳市二模】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

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 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 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

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

23.【2019湖南省株洲市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

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材料主要表明苏联 A.工厂管理僵化未调动生产积极性 B.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 C.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 D.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

34.【2019吉林省长春市二模】1923 年秋,苏联经济陷入了低谷,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

购困难。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应该加强经济计划以同资产阶级的破坏做斗争。这一主张

A.反映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 B.折射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C.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2.【2019吉林省长春市一模】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

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15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材料反映了苏联

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 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

19.【2019江苏省海门市一模】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

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收购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18.【2019届江苏省南通市一模】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