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企业的杠杆风险 下载本文

的经济损失。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决定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由于供求状况变化不定,汇率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风险。

3.3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某项目后,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使投资效果发生变化而形成的风险,包括实业性投资风险(即以物质形态的投资而形成的风险) 和证券投资风险(即以股票、债券投资而形成的风险) 。一般来说,证券投资的风险比实业投资大得多,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员必须对投资项目及其风险进行决策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4 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引起货币贬值而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到比以前较少的物品。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一般有利于债务人。如果企业是债权人,购买了某种长期债券,那么它的受损可能性是很大的。

3.5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对企业产品的销售、负担、资金筹集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可见,要预防和控制风险,首先得正确识别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描述和估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

4 企业杠杆价值的应用 4.1、企业应用杠杆的利益

经营杠杆利益是指在扩大营业额条件下,由于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不变所带来的增长幅度更大的息税前利润。在一定产销规模内,由于固定成本总额并不随产品产销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产销量的增加,单位销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将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当企业发生固定经营成本或固定资本成本时,就在使用杠杆。因为固定成本的资产或资本的运用,使得企业所有者能以较少的资本推动较大的资本,就像给杠杆的一头施加一个小力,就能在另一头产生一个较大的反作用力。财务杠杆利益是指通过债务筹资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收益。在企业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但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

4

应地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杠杆利益,不断扩大销售额,增加息税前利润,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企业最大限度的额外收益。

4.2、杠杆度在企业应用中的作用

经营杠杆的支点是固定经营成本。当一个企业发生固定经营成本时,销售额的变化将导致息税前利润的更大变化。这种由于使用固定经营成本核算而产生的乘数效应即为经营杠杆度,它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企业的经营杠杆度通常用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幅度除以销售额的变化幅度所得到的比率来表示,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杠杆度=息税前利润变化幅度÷销售额变化幅度 或=(销售额-可变成本)÷息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以固定资本成本为支点。当一个企业发生固定资本成本支出时,其息税前利润的一个较小变化就能导致每股收益(EPS)的较大变化。这种因使用固定资本成本而产生的乘数效应即为财务杠杆度,它反映了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公司每股收益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度通常用每股收益变动幅度除以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后所得到的比率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财务杠杆度=每股收益变化幅度÷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

或=税息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支付-优先股股息支付÷(1-企业边际税率)〕

由于优先股股息是不能免税的,因此,必须用边际税率加以调整,还原成税前水平。与经营杠杆度相似,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其固定资本成本支出而改变财务杠杆度。企业固定资本成本支出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与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对比,其次取决于优先股与普通股权益的对比。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和优先股占的比重较大,那么,相应的固定资本成本支出也就较大,从而其财务杠杆度也就较高。

4.3、企业利用杠杆度的风险

企业的经营杠杆度是其生产过程的函数,如果企业使用大量的自动化设备,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较高的固定经营成本和相对较低的变动经营成本,这样一种成本结构将产生一个较高的经营杠杆度,这意味着当企业的销售额增加时,

5

可能带来经营收入的大量增加,而当企业销售额下降时,则造成经营收入的大量减少。由此可知,企业的经营杠杆度越高,同样的销售额的变化,将导致其经营收入的较大变化,即经营收入的波动性增大。而经营收入的波动幅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风险的数量指标,因此,经营杠杆度越大,意味着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财务杠杆度越高,表明企业更多地使用财务杠杆进行融资,从而增大了企业的固定资本成本支出,或者说,增加了企业利息和优先股股息的支付,而这又反过来减少了普通股股东的收益。企业要支付的利息和优先股股息越多,意味着满足这种支付的可能性越小,从而发生支付困难的可能性越大,结果股东权益的回报也就越不确定,每股收益也就越不稳定。这种因使用固定成本资本而导致的企业每股收益的不稳定性,即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财务杠杆度越高,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5.杠杆风险的防范

5.1、杠杆价值应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建立企业杠杆应用产生风险的预警机制杠杆利用所伴随的风险的产生有一定过程,企业只要针对这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建立起相应的预警机制,就可将风险化解到最小,使其杠杆价值利用发挥到最大,以此来实现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加强财务监督,做好财务分析,如发现相关财务经济指标与计划指标发生偏差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出现。第二、建立营业杠杆度与销售额关系及财务杠杆度与息税前利润关系,找到相应的杠杆度达到的最大值点,把其杠杆度调整到合理的数值上,获得理想的杠杆利益。第三、确定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确保企业财务风险最小。

5.2、避免营业风险发生的措施

由于营业杠杆的作用,当销售额下降时,企业息税前利润将呈倍数下降趋势,企业风险增大。为缓解营业风险,宜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企业产品的宣传力度,采取必要的促销措施,努力提高企业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顾客的忠诚度,稳定企业产品价格,避免产品售价的起伏波动。第二、按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使市场对企业的产品和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以此来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第三、开拓企业产品新需求,扩大产品销售量,努力寻找企业产品的新市场,尽量使产品生产规模达到生产能力的较高水平,降低单位产品固定

6

成本,来稳定企业较好的获利能力。第四、严格控制产品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处于较有利的竞争地位,保持竞争优势及较大的获利空间。第五、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尽量减少肓目投资。

5.3、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

财务杠杆作用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很多企业宁愿采取保守的财务政策,也不敢扩大资产中的负债比例,未能充分利用负债抵税带来的好处。其实在企业除合理安排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或长期负债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的资本结构决策外,可用以下对策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第一、抓住企业在偿债能力相对稳定时机,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反之是要不断减少负债比例,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企业的投资环境,以良好的经营作风、可靠的企业信誉、较强的盈利能力来积极创造吸引资金的条件,提高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

第二、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认真分析影响筹资活动的各种因素,保持资金能及时、合法合理、有效地筹集,使筹资与投放相结合,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筹资的多种方式,力求降低资金成本,以此来优化资金来源结构。第三、保持企业良好的获利能力,科学的测算企业未来资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合理确定资金的投放时间,尽量减少因资金不足或闲置影响筹资的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6.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层如何在上述经营杠杆( 或财务杠杆) 上寻找一个支点位置O 的问题, 就转化为怎样确定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或债务筹资规模) , 使企业的经营杠杆或财务杠杆的利益和风险达到企业可接受程度的问题。为降低企业整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层可利用本文的分析方法, 用直观的思路同时考虑财务杠杆支点和经营杠杆支点的相对位置, 从而作出较科学的决策。

7

参考文献: 1,邓家姝 企业财务风险探析 甘肃政法学院 2001.4

2,魏强劲 浅析杠杆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 重庆三峡学院 2005 3,李校秋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杠杆风险问题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2008

4,邵希娟 企业杠杆的计算改进及其在利润预测中的应用 华东

理工大学 2001

5,万敏 企业资本结构化与筹资决策分析 三峡大学 2005 6,闵亮,沈悦 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对债务融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西安交大2009.4

7,杨玉波 资本借构向题中财务杠杆的作用 黑龙江省兴隆林

业局 2002.8

8, 王文平 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管见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院

2010.1月

9,宋浮萍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综合效应分析 兰州交

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6 10,杨志慧 财务杠杆的应用误区及策略财会信报 2009.11.16 11, 翟进步 企业财务管理杠杆利益与风险再认识 三峡大学

2007

12,王静思 企业负债经营及财务杠杆分析 新疆职业大学 2004 13,Enterprise-level trai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matter?

Auther:Niels-Hugo Blunch and Paula Castro

14,Enterprise-Level Change Control A Pharma Business

Imperative Auther:Marina Aslanyan

15,Determing optimal use of resources among regional Producers under differing levels of cooperation Robert B Rovinsky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