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企业的杠杆风险 下载本文

源的负债, 利息就是其使用代价。如果企业经营形势好, 当其资金利润率大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就高, 并且借入资金越多, 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利润就越多, 也就越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如果企业经济不景气, 其资金利润率小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则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利润率就低, 并且借入资金越多,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利润越少, 这也就不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因此, 企业是否决定进行负债经营, 负债比例多大, 应充分考虑财务杠杆因素, 从而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研究创新: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在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 还要承受财务杠杆风险。所谓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运用借入资金时, 企业所有者所需负担的额外风险。因为企业借入资金, 其债权人只按期索取本息, 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也就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 全部经营风险都由企业所有者承担。财务杠杆风险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系数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 例如, 根据上面表1资料计算:

甲公司财务杠杆系数= 100万元?(100万元- 16万元) = 1. 19 乙公司财务杠杆系数= 100万元?(100万元- 64万元) = 2. 78

由此可见, 负债比例越高的乙公司, 其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表示其财务风险越大。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要充分考虑财务杠杆风险的大小, 同时也要有防范财务杠杆风险的具体措施。一般可采取的方法有:

1. 有意回避法。即有意回避财务杠杆风险大的筹资方式, 选择那些筹资成本低, 财务杠杆风险小的筹资方式。

2. 多角化风险控制法。即在筹资时, 选用不同的筹资渠道和方式, 使各种方式优势互补, 成本互抵。

3. 风险转移法。即在筹资时, 采用保险、担保、联合、附加条件等方式, 将有关风险分散转移, 与人共担。

V

2.杠杆及杠杆风险

经济学中的杠杆又分为宏观经济杠杆和微观经济杠杆。宏观经济杠杆是指国家用于调整经济发展的手段,例如税收、利率等,通过宏观经济杠杆,可以使得税收等较小的变化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大变动。微观经济杠杆是指企业可以把握和使用的杠杆,包括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总杠杆表现为两种杠杆的连锁作用,可分解为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总杠杆系数用来度量企业的总风险,总杠杆系数与企业的总风险是成正比的,总杠杆系数越大,企业总风险就越大。经营杠杆是指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下,产品的销售量的变动对息税前收益产生的作用。由于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不变,企业在扩大业务量或销售额的条件下,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降低,给企业带来的增长程度更高的额外收益,它可以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表示。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是指企业对资本成本固定的筹资方式的利用程度。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利用负债经营给所有权人带来的额外利益。财务杠杆效应是指息税前收益增长能够引起每股盈余成倍的增长,它可以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由于杠杆的存在,销售收入的波动会导致经营收入和股东收益发生更大的波动,企业的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无论经营杠杆还是财务杠杆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用得好,会促进销售量的增长,给企业经营及股东带来利润和回报;用得不好,则会使企业销售和经营陷于困顿。企业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以及资产利用率的高低与经营杠杆的作用紧密相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性资产的规模和比重越大,其价值转移(折旧费、消耗费用额等)所形成的固定成本就越高,经营杠杆的作用就越显著。

2.1 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往往会出现普通股每股收益(EPS) 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DFL) 。其计算公式如下:

DFL = ( △EPS/ EPS) ÷( △EBIT/ EBIT) = EBIT ÷(EBIT- I) 式中: △EPS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PS ———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 EBIT———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1

I ———负债利息总额。

上述公式表明,DFL 是与特定的息税前利润水平和负债比率相联系的。 ①当EBIT< I 时,DFL 为负数,这说明产生财务杠杆负效应,即企业负债利息率高于资金利润,负债经营所获取的收益尚不够支付固定利息费用,还要用权益资金来弥补,从而使所有者实际收益减少,这对所有者是极为不利的,应绝对避免。②当EBIT 略大于I 时,DFL 较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较大。③当EBIT远大于I 时,DFL 趋近于1 ,这说明企业负债很少,财务风险很小,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④当EBIT = I 时,DFL 趋于无穷大,财务杠杆无意义。⑤当I = 0 时,DFL = 1 ,这说明企业经营的资金全部为权益资金,企业只有经营风险,没有财务风险。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关键是要把握好负债比重,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也是通过改变这一比重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负债比重看作是财务杠杆的“支点”。通过改变这一支点的位置来改变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

2.2 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经营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往往会出现息税前利润(EBIT) 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衡量经营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 是经营杠杆系数(DOL) 。其计算公式如下:

DOL = ( △EBIT/ EBIT) ÷( △Q/ Q) = Q( P - V) ÷ [Q(P - V) ] - F = 1 + F/ EBIT 式中: △EBO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 EBIT———变动前息税前利润; △Q ———销售变动量; Q ———变动前销售量; P ———产品销售单价; V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F ———固定成本总额。

上述公式表明,DOL 是与特定的销售量和固定成本比重相联系的。 首先,只要企业有固定成本存在,DOL 总是大于1 ,而且DOL 随着F 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说,在EBIT给定的情况下,DOL 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改变F

2

的比重来实现。F 的比重越大,DOL 越高,经营风险就越大。反之,F 的比重越小,DOL 越低,经营风险就越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固定成本比重看作是DOL 的“支点”,通过改变这一支点的位置来改变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其次,DOL 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即销售量上升,DOL 下降,EBIT 增加,经营风险随之增大。但销售量的上升或下降都必须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当销售量越接近于盈亏临界点,其DOL 就越大;在达到盈亏临界点时,其DOL 达到最大;当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增长时,其DOL 会开始递减。因此,当销售量达到盈亏临界点之后,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力,努力扩大销售,这样不仅可能增加企业的EBIT,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总杠杆

总杠杆:从以上两部分可以看出,经营杠杆通过扩大销售影响息税前利润,而财务杠杆则是通过扩大息税利润影响每股收益。如果两种杠杆共同起作用,那么销售额稍有变动会使每股收益产生更大的变动。通常把这两种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衡量总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DTL) ,它是DOL 和DFL 的乘积。其计划公式如下:

DTL = DOL ×DFL

显然,总杠杆作用超过了单个杠杆的影响作用。企业通过对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结合运用,可以使较大的经营风险用较小财务风险来抵销,或使较大的财务风险用较小的经营风险来抵销。这样经过适当调整,使企业的总风险降低到一个适当的期望水平。

3、正确识别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而引起的,因而又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货币利率变动所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利率下降会刺激消费和投资;利率上升,会减少消费和投资。

3.2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货币汇率波动引起货币贬值而使企业蒙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