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 下载本文

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 九年级上学期 《曹刿论战》导学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主备:邓洪娥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时间:1.13

学习目的:

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1.解决字音、句读。 2.训练诵读能力。 3.了解曹刿关于什么是战争胜利的保证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 导入定向:

导入语: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自学体验:

1、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吗?

曹刿. ( ) 又何间.焉 ( ) 牺牲玉帛. ( ) 小信未孚. ( ) 夫.战,勇气也 ( ) 望其旗靡. ( ) 2、填写下列空白,检验自己对《左传》的了解。

《左传》相传是 时 所作,是根据 国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 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曹刿论战》记叙的是 国和 国之间的 之战,这次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 (2)小惠未徧.( ) (3)神弗福.也 ( ) (4) 公将鼓.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一鼓作,再而衰,三而竭。 四.归纳提升 读课文,翻译课文。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释词:

1.齐师伐.我 ( ) 2.肉食者谋.之 ( ) 3.又何间.焉( ) 4. 肉食者鄙.( )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7.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 8.小大之狱. ( ) 9.忠.之属也( ) 10.公将鼓.之 ( ) 11.彼竭我盈. ( ) 12.望其旗靡.

( ) (二)、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古:( )今: ( )2. 又何间.焉。古:( )今:( ) 3.肉食者鄙.。古:( )今:( ) 4.牺牲..玉帛。古: ( )今:( ) 5.弗敢加.也。古:( )今:( )6.必以信.。古:( )今:( ) 7.小大之狱.。古:( )今: ( )8.虽不能察.。古: ( )今:( ) 9.再.而衰。古:( )今:( )10.忠.

之属也。古:( )今:( ) (三)、词性活用: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四)、通假字:小惠未徧 (五)、一词多义:

1.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2.从: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3、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必以信 必以情 可以一战

4、之: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5.故:公问其故 故克之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二.自学体验:

全文只用200多字,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叙清清楚楚。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乡人阻止曹刿请见,并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映了怎样的鲁国社会现实? 2.“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3.你认为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4.第二段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 .确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 ;确定追击反攻时机的根据是: 6、“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怎样的特点?

7..指挥作战中,曹刿只说了两次“未可”、“可矣”,这样简短的语言表明他具有怎样的特征? 8. 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四.归纳提升:

1、 本问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你谈一谈。

2、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为何能战胜强大的齐国?

3.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在我国古代爱国将士举不胜举,请写出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请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说出战役的名称,并谈一谈有关的情况。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

4.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六.总结反思:

1、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提示:“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⑴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⑶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 “远谋”表现在:

⑴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