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试题库(1) 下载本文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 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 (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37、降水量是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一般以mm表示。

38、降水时间指一次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常用h或min来表示。

39、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其等级以24h的总量来划分。 56、斯欧克来的全球气候区根据: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因40、城市气候的特点是:风场与远郊不同、热岛现象、云量不同。 素,把全球分为四个气候区:湿热气候区、干热气候区、温和气候41、城市风场特点是风向改变、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风区和寒冷气候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感性和主观,比较粗略。 场对局部小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42、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43、热岛强度的气象条件包括有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44、热岛强度的人为因素包括有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45、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 46、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日照标准是:冬至日底层住宅内满窗日照时间≦1h。 47、日照质量由日照时间的积累和每小时的日照面积组成。 48、建筑对日照的要求的根据是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气候条件。 49、建筑物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的平面体形、建筑物高度、建筑朝向有关。 50、从日照角度,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果朝向为东南和西南,是最好的朝向和体形。 5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5个分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 5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主要指标是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辅助指标是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53、建筑气候区分为七个一级区,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其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辅助指标是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54、建筑气候区二级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冻土性质、最大风速、年降水量。 55、柯本的全球气候区划分把全球分为六个气候区:赤道潮湿性气候区(A)、干燥性气候区(B)、湿润性温和型气候区(C)、湿润性冷温型气候区(D)、极地气候区(E)、山地气候区(H),中国有湿润性温和型气候区、湿润性冷温型气候区、干燥性气候区、山地气候区。

1、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3、外扰和内扰对室内环境的作用形式包括有对流换热、导热和辐射。 4、得热量是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5、得热量与外扰之间存在衰减与延迟的关系 6、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7、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 8、变换法求解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过程,需要经历三个步骤:边界条件的离散或分解、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和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和叠加积分求和。 9、积分变换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10、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典型区别是: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代谢率是人体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 2、人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代谢率高的器官温度较高。 3、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4、深层温度比较稳定。其平均值为体温。 5、血液的温度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 6、临床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7、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常用四点模型法测量。通过测试人体胸部、上臂、大腿、小腿处皮肤温度,按照权系数0.3、0.3、0.2、0.2进行加权平均。

8、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和呼吸散湿、空气流速、25、贝氏标度的特点是热感觉与热舒适合二为一,也即其主要缺点。 26、ASHRAE七级热感觉标度的优点是精确指出了热感觉。

27、热舒适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其影响因素包括: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9、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环境与人体温差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大;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越高,人体热感越强。

10、平均辐射温度是指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11、操作温度反映了环境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综合作用。 12、对于典型的室内空气环境LR一般取16.5。

13、1clo定义为:在21℃空气温度、空气流速超过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需要的服装热阻。

14、椅子对热阻的影响是:将增加0.15clo以下的热阻。具体值取决于椅子与人体接触的面积。

15、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16、基础代谢率是: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C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17、人静坐时的代谢率为1met(58.2W/m2 )。 18、在空调负荷计算时,机械效率常看作0。

19、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20、体温调节主要是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21、人体体温的调节方法包括有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提高产热量等。

22、热感觉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23、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冷热刺激的存在、刺激的延续时间、原有的热状态、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环境温度。 24、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 均匀性、其他因素等。

28、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它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29、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30、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 +0.5。

31、有效温度ET是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它的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陷是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32、新有效温度ET ﹡是同样着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于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环境中冷热感相等,则后者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ET ﹡。它的数值上等于:对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为0.15m/s空气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为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中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它的优点在于改变了有效温度过高的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把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引进来。该指标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33、标准有效温度SET﹡是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 ﹡。该指标是目前最通用的指标。它是在有效温度ET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它以人体生理反应模型为基础,由人体传热的物理过程分析得出,不同

于以往的仅从主观评价由经验推导得出的有效温度指标,故被成为是合理的导出指标。

34、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35、做脑力工作的能力在有效温度高于33度以上开始下降。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包括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3、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5、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6、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从性质上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7、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空气中的年平均浓度大约为0.005~0.01mg/m3 ,一般不超过0.03mg/m3。

8、《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10、VOC是(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11、VOC总称VOCs,以TVOC表示其总量。其中《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0.5mg/m3,II类民用建筑≤0.6mg/m3。

12、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收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中的55%以上。

13、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14、每立方米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增加100贝克,肺癌发病率可增高19%至31%。

15、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16、氡致肺癌的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

17、《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18、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

19、物理性吸附的主要吸附剂有:活性炭、人造沸石、分子筛。 20、浸泽高锰酸钾的氧化铝对NO、SO2、甲醛、H2S的去除效果较好。 21、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有:过滤效率、压力损失和容尘量。 22、颗粒物浓度表示方法:计质浓度和计量浓度。 23、氧化铝对NO2和甲苯去除效果比较好。

24、病态建筑综合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

25、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中可能涉及到40多个相关因素。

26、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有:低通风率、空调、工作压力过大或对工作不满意、过敏或哮喘患者。

27、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地毯、办公室人员过多、使用显示器、女性等原因。

28、病因建筑综合症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心理和生理因素。 29、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

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他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30、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31、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是患者通常以低于正常剂量对某些化学物质产生对抗效应,对某些食物会产生抵触心理。

32、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的特征是:改进和避免可疑化学物质后,4、为实现排风或送风而采用的一系列设备、装置的总称,称为通风系统。

5、建筑通风的方法从实现机理上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6、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室内的通风换气方式。 7、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余压。

症状会消除或减轻,但再次的暴露会引发症状的重视、病人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异常客观表现。

33、暴露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34、暴露水平评价通常包括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和体症、效应生物标志、相关疾病发生率。

35、可感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36、可识别阈值(比可感阈值高2~5倍)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 37、气味强度是气味感觉的可感强度。

38、感知负荷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单位olf。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1olf。

39、感知空气品质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单位为pol。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的感观负荷源,在通风量1L/s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1、所谓通风是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2、通风的目的在于: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通风包括从室内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两个方面,前者称为排风,后者称为送风或进风。 8、自然通风的优点在于:自然通风对于温度气候的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

9、自然通风的缺陷在于: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失、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以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自然通风不适用那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目前的自然通风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自然通风往往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自然通风的可控性低,风量可能不足,对于要求较高建筑,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通风。 10、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有:穿堂风、单面通风、被动风井通风、中庭通风。

11、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12、混合通风是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其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13、置换通风是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14、个性送风: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

15、换气效率是用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16、余热排除效率(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17、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一般大于1。

1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ADPI)是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第七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声源、传声途径和接受者。

2、一个向周围媒质辐射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 3、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称为声功率。

4、有声波传播时,压强随声波频率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其变化的部分,即有声波时的压强与静压强之差,称为声压。

5、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6、描述一个简谐声波只需要频率(音调)和声压幅值(响度)两个独立变量。

7、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20 Hz~20000Hz。 8、音色取决于谐频分量的构成。

9、在应用声学中,通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来表示声音强度。 10、倍频程的中心频率为31.5 Hz、63 Hz、125 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8000 Hz、16000Hz。 11、上下限频率值之差,称频程宽度,简称频带宽。 12、所谓一个倍频程,就是上限频率比下限频率高一倍 13、1/3 倍频程的上限频率为下限频率的1.26 倍。

14、波阵面是空间中相位相同的相邻点构成的面。 15、声线是声波的传播途径。

16、平面声波向前传播,声音不衰减。球面声波要衰减。

17、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18、A声级是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19、等效连续A声级是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

20、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21、L10=70dB,表示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噪声超过70dB。 22、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L10,L50,L90。 23、NR评价曲线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用于评价公众对户外噪声的反应。

24、点源和球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6dB。 25、线源和柱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3dB。

26、空气的吸收性能可用空气的衰减常数表示,其值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相对湿度,其次是温度。

27、室内声场是含直达声、反射声等的混合声场。

28、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9、混响半径是在直达声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30、舒适的住宅声环境有两方面的含义:低噪声、声音私密。

31、我国住宅分户墙及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50dB,二级标准是≥45dB,三级标准是≥40dB。

32、我国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65dB,一级标准是≤75dB,三级标准是≤75dB。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标准~4类标准昼间分别为50dBA、55dBA、60dBA、65dBA、70dBA,夜间分别为40dBA、45dBA、50dBA、55dBA、55dBA。

3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

3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1类标准。

3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38、透声系数是透射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之比。

39、离声源一定距离处测得的隔声构件设置前的声功率和设置后的声功率之差称为插入损失。

40、环境噪声控制的原则是“闹静分开”、改变噪声传播的方向或途径、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吸声、降噪作用、采取声学措施,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噪声控制技术。

41、城市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42、城市噪声的控制方法包括:消除噪声源、切断传播途径、合理规划城区。

43、工程上通常采用125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Hz的吸声系数来表示一种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

44、250Hz、500 Hz、1000 Hz、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称为降噪系数。

45、吸声量是用以表征某个具体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效果的量,它等于吸声构件的面积乘以吸声系数。

46、强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要求达到0.99以上。

47、单层墙每增加1倍,或入射频率每增加1倍,隔声量增加6dB。 48、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

49、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

50、利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背景噪声掩蔽令人讨厌的噪声,以解决噪声控制问题,则该背景噪声称为掩蔽噪声。该背景噪声通常被比喻为“声学香料” 或“声学除臭剂”。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辐射能。

2、可见光是能被人眼所感到的那一部分辐射能,波长范围为380~780nm,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颜色。

3、辐射通量是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 4、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它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它的单位为流明。

5、555nm定义为同等辐射通量条件下,视亮度最高的单色波长(国际照明委员会)。

6、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它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单位为坎德拉。

7、光通量只是说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并没有表示出光源所发出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发光强度则说明了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8、对于被照面而言,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的数值来表示它被照射的程度,称照度。单位为勒克斯,它表示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米的被照面上。

9、亮度是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 10、物理亮度是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发光强度。国际通用单位为尼特或者熙提。

11、主观亮度是人们主观感受到的物体明亮程度。它不仅与物体的物理亮度有关,而且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明暗程度有关。

12、相同的物体表面亮度,在不同的环境亮度时,产生不同的亮度感觉。

13、锥形细胞在亮度高于3nt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称为明视觉。锥形细胞具有辨认细节和颜色的能力,且随着亮度的增加该能力增强。

14、在暗环境中,人眼没有颜色感觉,也无法分辩物件的细节,对外部亮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低,主要是视杆细胞起作用。

15、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

16、在视轴1°范围内,具有最高的视觉灵敏度,能分辨最细小的细部,称中心视野。

17、 从视野中心往外30°范围,视觉清晰度最好,称“近背景视野”,这是观看物体总体时最有利的位置。

18、人们习惯站在离展品高度的2.0~1.5倍距离处观赏展品,就是为了使展品位于视觉清晰区域内。

19、观察者头部不动但眼睛可以转动,这样所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场。

20、物体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称为视角。

21、视觉敏锐度(医学上称视力): 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它等于刚刚能分辩的视角倒数,它表示视觉系统分辩细小物体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个人、视看条件均有关系。 22、视觉适应是指眼睛由一种光刺激到另一种光刺激的适应过程。 23、明适应是暗到明的适应时间,一般2~3分钟;暗适应是明到暗的适应时间,一般0.5~1小时。

24、舒适光环境要素包括适当的照度水平、舒适的亮度比、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避免眩光干扰。

25、色温是当一个光源的光谱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谱相同或相近时,黑体的热力学温度。

26、采光原则:是否节能、是否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 27、晴天是指天空无云或很少云,即云量占整个天空面积的30%以下的天气。

28、全云天是指天空全部被云层遮盖的天气,也称全阴天。

29、采光系数是指全阴天条件下,室内测量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扩散光所形成的水平照度与室外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的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比值。

30、天然光照度随着海拔高度和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增加,如拉萨、西宁地区照度较高;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少,如宜宾、重庆地区。

31、人工光源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大类。

《建筑环境学》题库——选择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题目(共224题) 第一章 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不包括()。 A 安全性 B 功能性 C 舒适性 D经济性 2、下面哪一项是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 A巢居 B 草房 C 蘑菇房 D 蒙古包

3、下面哪一项不是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之一?

A 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C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D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公转的轨道平面为 度。 A 66.5 B 23.5 C 0 D 90

2、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 A 赤纬 B 时角 C 太阳高度角 D 太阳方位角 3、下面哪个角度不可能是赤纬角? A -23 B 0 C 23 D 67

4、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

A 大于0 B 等于0 C 小于0 D 无法确定 5、南半球的赤纬角一般取值()。

A 大于0 B 等于0 C 小于0 D 无法确定

6、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当地的子午线时 B 正南方的瞬时 C 本初子午线处 D 时区正中央

7、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当地的子午线时 B 正南方的瞬时 C 本初子午线处 D 时区正中央

8、标准时是以太阳通过()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当地的子午线时 B 正南方的瞬时 C 本初子午线处 D 时区正中央

9、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正午12点 B 下午18时 C 深夜12时 D 早上8时

10、真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正南方的瞬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正午12点 B 下午18时 C 深夜12时 D 早上8时

11、标准时是以太阳通过本初子午线时为()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A 正午12点 B 下午18时 C 深夜12时 D 早上8时 12、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时区。 A 8 B 12 C 16 D 24

13、经国际协议,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度。 A 5 B 10 C 15 D 20

14、零时区是经度为()度的子午线东西各7.5度。 A 0 B 90 C 180 D 270

15、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度 。 A 0 B 45 C 90 D 135

16、当地时间15的时角为()度。 A 0 B 45 C 90 D 135

17、当地时间18的时角为()度。 A 0 B 45 C 90 D 135

18、当地时间21的时角为()度。 A 0 B 45 C 90 D 135

1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小时。 A 4 B 8 C 12 D 16 20、()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

A 太阳位置 B 太阳高度角 C 太阳方位角 D 赤纬

21、太阳位置常用()来表示。

A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 B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赤纬角 C 太阳方位角和太阳赤纬角 D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时角 22、()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A 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 赤纬 D 太阳时角 23、()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A 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 赤纬 D 太阳时角 24、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不包括有()。 A 赤纬 B 时角 C 纬度 D大气透明度 25、太阳常数一般取() W/㎡。 A 1023 B 1053 C 1253 D 1353 26、大气透明度越接近(),大气越清澈。 A -1 B 0 C 1 D 2

27、大气透明度一般取为()。

A 0.65~0.75 B 0.75~0.85 C 0.85~0.95 D 0.95~1.05 28、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9、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0、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1、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2、风向在陆地上常用()个方位来表示。 A 4 B 8 C 12 D 16

33、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A 4 B 5 C 8 D 10

34、气温是指距地面()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A 0.5 B 1 C 1.5 D 2

35、气温的()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A 日较差 B 日阈值差 C 日极限温度差 D 日比差 36、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向()递增。 A 东南 西北 B 南 北 C西北 东南 D北 南 37、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与()的平均气温差。 A 最热时刻 最冷时刻 B 最热天 最冷天 C 最热月 最冷月 D 最热季节 最冷季节 38、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m。 A 1.5 B 5 C 10 D 15

3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米之间。 A 1.5~5 B 5~10 C 10~15 D 15~30

40、中国地层恒温层的温度一般在()℃之间。 A 10~15 B 15~18 C 18~23 D 10~23

4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向()递减。 A 东南 西北 B 南 北 C西北 东南 D北 南

4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季高于()季。 A 冬 夏 B 夏 冬 C 春 秋 D 秋 春

4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季最低。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4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 A 较小 B 较大 C 不均匀 D 波动大 45、一天中()比较稳定。

A 相对湿度 B 绝对湿度 C 干球温度 D 湿球温度 46、降水强度的等级以()的总量来划分。 A 6h B 12h C 24h D 一次降雨量

47、 下面哪一项不是城市气候的特点?

A风场与远郊不同 B热岛现象 C云量不同 D相对湿度偏高 48、下面哪一项不是热岛强度的气象条件? A 风速 B云量 C 太阳直接辐射 D 空调散热量

49、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日照标准是:冬至日底层住宅内满窗日照时间≦()h。 A 1 B 2 C 3 D 4

50、建筑物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建筑物的平面体形 B 建筑物高度 C 建筑朝向 D 建筑大小

51、从日照角度,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果朝向为(),是最好的朝向和体形。

A 东 西 B 南 北 C 东北 西北 D东南 西南

52、郑州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夏热冬冷 C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3、上海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夏热冬冷 C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4、广州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夏热冬冷 C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5、昆明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夏热冬冷 C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6、拉萨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夏热冬冷 C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7、北京属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中的哪一个区?

A 寒冷 B夏热冬冷 C夏热冬暖 D温和地区 58、建筑气候区分为()一级区。 A 3 B 5 C 7 D 10

59、建筑气候区适用于()。 A 一般工业建筑 B 民用建筑

C 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D 特殊工业建筑

60、建筑气候区划分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一月平均温度 B 七月平均温度

C 平均相对湿度 D 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

61、建筑气候区二级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不包括:()

A一月七月平均温度 B冻土性质 C平均相对湿度 D年降水量 62、下面那个气候区不属于柯本的全球气候区划分方法? A 湿热气候区 B干燥性气候区 C极地气候区 D山地气候区 63、斯欧克来的全球气候区划分依据不包括()。 A 空气温度 B 相对湿度 C 太阳辐射 D 地形地貌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A)2、(A)3、(D)4、(A)5、(C) 6、(A)7、(B)8、(C)9、(A)10、(A) 11、(A)12、(D)13、(C)14、(A)15、(A) 16、(B)17、(C)18、(D)19、(B)20、(A) 21、(A)22、(A)23、(B)24、(D)25、(D) 26、(C)27、(A)28、(B)29、(B)30、(D) 31、(B)32、(D)33、(D)34、(C)35、(A) 36、(A)37、(C)38、(A)39、(D)40、(D) 41、(A)42、(A)43、(A)44、(A)45(B) 46、(D)47、(D)48、(D)49、(A)50、(D) 51、(D)52、(A)53、(B)54、(C)55、(D) 56、(A)57、(A)58、(C)59、(C)60、(D) 61、(C)62、(A)63、(D)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1、内扰含有不包括()等室内热湿源。

A 室内设备 B 照明 C 人员 D 邻室的空气温度 2、外绕不包括()。

A 室外空气温湿度 B太阳辐射 C 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D 照明设备

3、外扰和内扰对室内环境的主要作用形式不包括()。 A 对流换热 B 导热 C 辐射 D 渗透 4、()是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A 得热量 B 除热量 C 储热量 D 冷负荷

5、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 )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的关系。

A 未必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等于 6、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不取决于()。

A房间的构造 B 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 C 热源的特性 D 计算时刻

7、变换法求解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过程,不一定需要经历的步骤是()。

A边界条件的离散或分解 B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和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和叠加积分求和 D 固定室内温度 8、积分变换法常用的方法是()。

A 稳态计算法 B 冷负荷系数法 C 当量求解法 D 换气次数法 9、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典型区别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 B 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 C 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D 计算结果不同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是人体在化学反应中释放能量的速率。 A 代谢率 B 深部体温 C 临床体温 D 皮肤温度

2、人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代谢率()的器官温度较高。 A 高 B 低 C 变化快 D 变化慢

3、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 A 下降 B 上升 C 恒定 D 缓慢上升 4、一般说来,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 A 下降 B 上升 C 恒定 D 缓慢上升

5、一般说来,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 A 下降 B 上升 C 恒定 D 缓慢上升 6、人体的深层温度比较稳定。 A 稳定 B 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C 随情绪上升而上升 D 随出汗而下降 7、人体深部温度的平均值为()。

A皮肤温度 B 代谢率 C 基础代谢率 D 体温 8、()的温度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 A 肝脏 B 心脏 C 血液 D 肺部 9、()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A 血液 B临床体温 C 代谢率 D 肺部 10、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常用()法测量。 A 四点模型 B 集总参数 C 当量模型 D 分量权重 11、平均皮肤温度的四点模型法测量之处不包括如下哪一项? A胸部 B上臂 C下臂 D大腿 12、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不包括哪一项。 A对流 B辐射 C蒸发 D渗透 13、一般来说,人体的衣服热阻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小。A 大 B小 C恒定 D易于变化 14、一般说来,环境与人体温差越大,则人体与外界的换热量越大。A大 B小 C恒定 D易于变化 15、一般说来,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越高,人体热感越()。 A强 B弱 C恒定 D易于变化 16、平均辐射温度是指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A平均辐射温度 B操作温度 C工作温度 D环境温度 17、对于典型的室内空气环境LR一般取()。 A 13.5 B 14.5 C 15.5 D 16.5 18、椅子对热阻的影响是:将增加()clo以下的热阻。 A 0.05 B 0.10 C 0.15 D 0.2 19、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 ),会使人( )。 A 降低 凉快 B 升高 凉快 C 降低 躁热 D 升高 躁热 20、人静坐时的代谢率为( )met。 A 1 B 2 C 5 D 10 21、1met等于()W/m2。 A 50 B 55 C 58.2 D 60 22、在空调负荷计算时,机械效率常看作( )。

A 0 B 10% C 20% D 30% 23、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下述哪个因素无关。 A 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B 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 C 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 D 出汗量 24、下面哪一项不是人体体温的调节方法? A调节皮肤表层的血流量 B 调节排汗量 C 提高产热量 D神经调节 25、()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A 热感觉 B 热舒适 C PMV D PPD 26、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不包括()。 A 冷热刺激的存在 B 刺激的延续时间 C 原有的热状态 D 皮肤湿润度 27、热感觉投票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28、热舒适投票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29、预测平均评价投票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30、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的简写为()。 A TSV B TCV C PMV D PPD 31、ASHRAE七级热感觉标度的优点()。 A 热感觉与热舒适合二为一 B 精确指出了热感觉 C 现实操作方便 D 比较客观 32、PMV 采用()级分度。 A 2 B 5 C 7 D10 33、PMV适用于()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A 稳态热环境 B 突变热环境 C 动态热环境 D 夏热冬冷地区 34、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的人不满意。 A 5% B 10% C 15% D 20% 35、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 A -1~-0.5 B -0.5~0.5 C 0.5~1 D 1~1.5 36、有效温度ET是将若干因素综合为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其中不包括( )。

A 干球温度 B 湿度 C 空气流速 D室内空气品质

37、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 A 超前 低 B 超前 高 C滞后 低 D 滞后 高

38、做脑力工作的能力在有效温度高于()度以上开始下降。 A 18 B 25 C 30 D 33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环境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室内热环境 B 室内湿环境 C 室内空气品质 D 室内声环境 2、对室内空气品质纯客观的定义是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的指标。

A 甲醛 VOC B 甲醛 氡 C VOC 氡 D 一系列污染物浓度

3、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A 50% B 70% C 80% D 绝大多数

4、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从性质上不包括哪一项? A 化学污染 B 物理污染 C 生物污染 D 电磁污染 5、甲醛的颜色是()。

A 红色 B 蓝色 C 淡紫色 D 无色 6、甲醛的味道是()。

A 酸味 B 臭味 C 强烈刺激性气味 D 无味

7、空气中甲醛的年平均浓度,一般不超过0.03mg/m3。 A 0.005 B 0.01 C 0.02 D 0.03 8、《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 0.08 B 0.12 C 0.5 D 0.6 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 0.08 B 0.12 C 0.5 D 0.6 10、《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 0.08 B 0.12 C 0.5 D 0.6 11、《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mg/m3。 A 0.08 B 0.12 C 0.5 D 0.6 12、《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住宅楼 B医院 C老年建筑 D 图书馆 13、《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I类民用建筑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学校教室 B 图书馆 C 书店 D 体育馆 14、VOC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苯 B 丁脂 C 甲苯 D 碳酸铵

15、氡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所收到的全部环境辐射中的()%以上。

A 45% B 50% C 55% D 60%

16、世界约()%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A 5% B 15% C 25% D 35%

17、每立方米空气中氡平均浓度增加()贝克,肺癌发病率可增高19%至31%。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18、氡致肺癌的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年以上。 A 10 B15 C 20 D25 19、《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Bq/m3。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20、《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Bq/m3。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21、物理性吸附的主要吸附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活性炭 B 人造沸石 C 分子筛 D 浸泽高锰酸钾的氧化铝 22、表征过滤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过滤效率 B 压力损失 C 终阻力 D容尘量

23、相对于活性炭,氧化铝对()和甲苯去除效果比较好。 A 苯 B No2 C VOC D 氡

24、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的有()。 A 地毯 B 办公室人员过多 C 使用显示器 D 空调 25、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的有()。 A 地毯 B 噪声 C 女性 D低通风率

26、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很大可能性的有()。 A 噪声 B 光污染 C 男性 D工作压力过大 27、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 A 对工作不满意 B 过敏 C 哮喘患者 D 地毯 28、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原因原因可能有()。

A 办公室人员过多 B 低通风率 C 空调 D 工作压力过大

29、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30、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31、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是患者通常以()对某些化学物质产生对抗效应,对某些食物会产生抵触心理。

A 低于正常剂量 B 高于正常剂量 C 正常剂量 D 非正常剂量 32、暴露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A发生或预期将发生 B发生 C 预期将发生 D 已经发生过的 33、暴露水平评价通常不包括哪一项?

A 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 B 临床症状和体症、 C 效应生物标志 D 可感阈值

34、可感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A 30% B 40% C 50% D 60%

35、可识别阈值一般比可感阈值高()倍。 A 1~2 B 2~5 C 5~10 D 10~15

36、可识别阈值是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 A 30% B 40% C 50% D 60% 37、()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

A 感知负荷 B 气味强度 C 感知空气品质 D 可识别阈值 38、颗粒物浓度表示方法包括下面哪一项? A计质浓度 B 质量浓度 C 体积浓度 D 摩尔浓度

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

1、通风的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 B 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C 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D 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 2、一般意义上的通风包括哪两项?

A 排风 送风 B 排风 新风 C 送风 新风 D 送风 净化 3、建筑通风方法的分类从实现机理上包括下面哪一项? A 自然通风 B 混合送风 C 个性化送风 D 置换通风

4、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

A 余压 B 正压 C 负压 D 风压

5、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穿堂风 B 单面通风 C 被动风井通风 D 置换送风 6、机械通风不包括下面哪一类?

A 自然通风 B 混合送风 C 个性化送风 D 置换通风 7、混合通风的最突出缺点是()。 A 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B 空气容易污染 C 工作区温度不均匀 D 不稳定

8、置换通风目前在中国得不得大规模应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严重浪费能源 B 工作区空气品质较差

C 现场施工及操作遇到问题多 D 设计人员素质不过关 9、个性送风的主要优点是()。

A 节约大量能量 B 空间温度均匀 C 个性化控制 D 空间气流稳定 10、()是用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A 换气效率 B余热排除效率 C 置换效率 D 空气扩散效率 11、()是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A 换气效率 B余热排除效率 C 置换效率 D 空气扩散效率 12、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A 下送上回 B 上送下回 C 上送上回 D 上送侧回 13、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 A 大 B 小 C 不稳定 D 不确定

14、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 A 60 B 70 C 80 D 90

第七章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声源 B 传声途径 C接受者 D 震源

2、一个向周围媒质辐射声波的振动系统叫()。 A 声源 B 传声途径 C接受者 D 震源

3、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称为()。 A 声功率 B 声强 C 声压 D 声功

4、有声波时的压强与静压强之差,称为()。 A 声功率 B 声强 C 声压 D 声功

5、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内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

A 声功率 B 声强 C 声压 D 声功

6、一般来说,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下限是()。 A 20Hz B 100Hz C 1000Hz D 20000Hz

7、一般来说,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上限是()。 A 20Hz B 100Hz C 1000Hz D 20000Hz 8、音色取决于()的构成。

A 频率 B 幅值 C 响度 D 谐频分量

9、下面哪一项是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A 20Hz B 100Hz C 200Hz D 1000Hz

10、下面哪一项不是倍频程的中心频率? A 250Hz B 500Hz C 1000Hz D 1500Hz

11、所谓一个倍频程,就是上限频率是下限频率的()倍。 A 1.26 B 2 C 3 D 6

12、所谓一个1/3倍频程,就是上限频率是下限频率的()倍。 A 1.26 B 2 C 3 D 6 13、()声波向前传播,声音不衰减。 A 平面 B 柱面 C 点源 D 球源

14、A声级是参考()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A 40 B 50 C 60 D 70

15、A声级是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A 125 B 250 C 500 D 1000

16、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AA声级 B NR曲线 C NC曲线 D 等效连续A声级

17、L10=70dB,表示测量时间内有()%的时间,噪声低于70dB。 A 10% B 20% C 50% D 90%。

18、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一般不用下面哪一项? A L10 B L20 CL50 D L90

19、单层墙每增加1倍,隔声量增加()dB。 A 3 B 6 C 9 D 12

20、入射频率每增加1倍,隔声量增加()dB。 A 3 B 6 C 9 D 12

21、高频噪声一般选用()消声器。 A 阻性 B 抗性 C 板状 D 小孔

22、中低频噪声一般选用()消声器。 A 阻性 B 抗性 C 板状 D 小孔 23、()是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用于评价公众对户外噪声的反应。

AA声级 B NR曲线 C NC曲线 D 等效连续A声级 24、点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dB。 A 3 B 6 C 9 D 12

25、球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dB。 A 3 B 6 C 9 D 12

26、线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dB。 A 3 B 6 C 9 D 12

27、柱源距离增加一倍,衰减()dB。 A 3 B 6 C 9 D 12

28、空气的吸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次是()。 A 相对湿度 温度 B 绝对湿度 温度 C 温度 相对湿度 D 温度 绝对湿度。

29、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A 20 B 40 C 60 D 80 30、()是在直达声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A 混响半径 B 直达声半径 C 反射声半径 D 建筑声源半径

31、我国住宅分户墙及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dB。

A 40 B 45 C 50 D 55

32、我国住宅分户墙及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dB。

A 40 B 45 C 50 D 55

33、我国住宅分户墙及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dB。

A 40 B 45 C 50 D 55

34、我国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65dB。 A 55 B 65 C 75 D 85

35、我国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65dB。 A 55 B 65 C 75 D 85

36、我国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隔声等级一级标准是≤65dB。 A 55 B 65 C 75 D 85

3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标准昼间

为()dBA。

A 50 B 55 C 60 D 65 3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标准昼间

为()dBA。

A 50 B 55 C 60 D 65 3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昼间

为()dBA。

A 50 B 55 C 60 D 65 4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昼间

为()dBA。

A 50 B 55 C 60 D 65 4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4类标准昼间

为()dBA。

A 55 B 60 C 65 D 70 4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标准夜间

为()dBA。

A 40 B 45 C 50 D 55 4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1类标准夜间

为()dBA。

A 40 B 45 C 50 D 55 4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夜间

为()dBA。

A 40 B 45 C 50 D 55 4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夜间

为()dBA。

A 40 B 45 C 50 D 55 4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4类标准夜间

为()dBA。

A 40 B 45 C 50 D 55 4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0类标准不适

用于下列哪个区域?

A 疗养区 B 高级别墅区 C 高级宾馆区 D 城郊和乡村的疗养区 48、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标准。 A 0类 B 1类 C 2类 D 3类

49、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哪一类类标准? A 0类 B 1类 C 2类 D 3类

50、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哪一类类标准? A 0类 B 1类 C 2类 D 3类

51、工业区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哪一类类标准?

A 0类 B 1类 C 2类 D 3类

52、下面哪一项不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

A 交通噪声 B 工厂噪声 C 施工噪声 D 设备噪声

53、工程上不常用哪个频率的吸声系数来表示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

A 63.5 Hz B 125 Hz C 250 Hz D 500 Hz

54、工程上常用的降噪系数不采用下面哪个频率的吸声系数? A 125 Hz B 250 Hz C 500 Hz D 1000 Hz

55、强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要求达到()以上。 A 0.90 B 0.94 C 0.96 D 0.99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光是以()形式传播的辐射能。 A 声传播 B 电磁波 C 电波 D 磁场 2、可见光波长上限为()nm。 A 380 B 580 C 680 D 780 3、可见光波长下限为()nm。 A 380 B 580 C 680 D 780

4、下面哪个单位是光通量的单位? A 流明 B 坎德拉 C 勒克斯 D 熙提 5、下面哪个单位是发光强度的单位?

A 流明 B 坎德拉 C 勒克斯 D 熙提 6、下面哪个单位是照度的单位? A 流明 B 坎德拉 C 勒克斯 D 熙提 7、下面哪个单位是物理亮度的单位? A 流明 B 坎德拉 C 勒克斯 D 熙提 8、()nm定义为同等辐射通量条件下,视亮度最高的单色波长。 A 333 B 444 C 555 D 666 9、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

A 发光强度 B 照度 C物理亮度 D 主观亮度

10、锥形细胞在亮度高于()nt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称为明视觉。

A 3 B 4 C 5 D 6

11、锥形细胞在亮度高于3nt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称为()。

A 明视觉 B 暗视觉 C锥形视觉 D 杆形视觉 12、锥形细胞具有()的能力。

A 仅辨认细节,无法辨认颜色 B 仅辨认颜色,无法辨认细节 C 辨认细节和颜色 D 无法辨认细节和颜色 13、视杆细胞()。

A 仅辨认细节,无法辨认颜色 B 仅辨认颜色,无法辨认细节 C 辨认细节和颜色 D 无法辨认细节和颜色 14、视野是观察者正视前方时,()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

A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 B 头可动,眼睛保持不动时 C头部不动但眼睛可以转动 D 头和眼睛都可以转动 15、视场是观察者,()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

A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 B 头可动,眼睛保持不动时 C头部不动但眼睛可以转动 D 头和眼睛都可以转动

16、在视轴()°范围内,具有最高的视觉灵敏度,能分辨最细小的细部,称中心视野。 A 1 B 10 C 20 D 30

17、 从视野中心往外()°范围,视觉清晰度最好,称“近背景视野”,这是观看物体总体时最有利的位置。

A 1 B 10 C 20 D 30

18、人们习惯站在离展品高度的()倍距离处观赏展品,就是为了使展品位于视觉清晰区域内。

A 0.5~1 B 1~1.5 C 1.5 ~2 D 2~2.5

19、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称为()。 51、(D)52、(A)53、(B)54、(C)55、(D) 56、(A)57、(A)58、

(C)59、(C)60、(D) 61、(C)62、(A)63、(D)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D)2、(D)3、(D)4、(A)5、(A) 6、(D)7、(D)8、(B)9、A 视角 B 视觉敏锐度 C 视觉适应 D明适应 20、明适应一般()。

A 2~3分钟 B 10~20分钟 C 20~30分钟 D 30~60分钟 21、暗适应一般()。

A 2~3分钟 B 10~20分钟 C 20~30分钟 D 30~60分钟 22、舒适光环境要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适当的照度水平 B 舒适的亮度比 C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 D 合适的亮度

23、晴天是指云量占整个天空面积的()以下的天气。 A 10% B 20% C30% D 40%

24、全阴天是指云量占整个天空面积的()的天气。 A 20% B50% C80% D 100%

第二部分 选择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D)2、(A)3、(A)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A)2、(A)3、(D)4、(A)5、(C) 6、(A)7、(B)8、(C)9、(A)10、(A) 11、(A)12、(D)13、(C)14、(A)15、(A) 16、(B)17、(C)18、(D)19、(B)20、(A) 21、(A)22、(A)23、(B)24、(D)25、(D) 26、(C)27、(A)28、(B)29、(B)30、(D) 31、(B)32、(D)33、(D)34、(C)35、(A) 36、(A)37、(C)38、(A)39、(D)40、(D) 41、(A)42、(A)43、(A)44、(A)45(B) 46、(D)47、(D)48、(D)49、(A)50、(D) (D)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A)2、(A)3、(A)4、(B)5、(A) 6、(A)7、(D)8、(C)9、(B)10、(A) 11、(C)12、(D)13、(B)14、(A)15、(A) 16、(A)17、(D)18、(C)19、(A)20、(A) 21、(C)22、(A)23、(D)24、(D)25、(A) 26、(D)27、(A)28、(B)29、(C)30、(D) 31、(B)32、(C)33、(A)34、(A)35、(B) 36、(D)37、(A)38、(D)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 1、(D)2、(D)3、(D)4、(D)5、(D) 6、(D)7、(D)8、(A)9、(A)10、(C) 11、(D)12、(D)13、(A)14、(D)15、(C) 16、(B)17、(A)18、(B)19、(A)20、(B) 21、(D)22、(C)23、(B)24、(D)25、(D) 26、(D)27、(D)28、(A)29、(D)30、(D) 31、(A)32、(A)33、(D)34、(C)35、(B) 36、(C)37、(A)38、(A)

第六章通风与气流组织 1、(D)2、(A)3、(A)4、(A)5、(D) 6、(A)7、(B)8、(C)9、(C)10、(A) 11、(B)12、(A)13、(A)14、(C) 第七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D)2、(A)3、(A)4、(C)5、(B) 6、(A)7、(D)8、(D)9、(D)10、(D) 11、(B)12、(A)13、(A)14、(A)15、(C) 16、(D)17、(D)18、

(B)19、(B)20、(B) 21、(A)22、(B)23、(B)24、(B)25、(B) 26、(A)27、(A)28、(A)29、(C)30、(A) 31、(C)32、(B)33、(A)34、(B)35、(C) 36、(C)37、(A)38、(B)39、(C)40、(D) 41、(D)42、(A)43、(B)44、(C)45、(D) 46、(D)47、(D)48、在设有空调的建筑中发生的几率更大,当受影响的对象离开相关建筑时,这些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赤纬

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 23.5度之(B)49、(B)50、(C) 51、(D)52、(D)53、(A)54、(A)55、(D) 第八章建筑光环境 1、(B)2、(D)3、(A)4、(A)5、(B) 6、(C)7、(D)8、(C)9、(A)10、(A) 11、(A)12、(C)13、(D)14、(A)15、(C) 16、(A)17、(D)18、(C)19、(B)20、(A) 21、(D)22、(D)23、(C)24、(D)

《建筑环境学》题库-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其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还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温室效应的后果包括:(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2、病态建筑综合症

许多人抱怨在室内环境中生活感觉不适,主要表现在:眼睛不适、鼻腔和咽喉不适、流鼻水或鼻塞、胸闷、空气有刺激性、头痛、精神无法集中和过敏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现象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更有甚者,由于室内环境污染而导致中毒,直至出现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相对于没有空调的建筑物来说,这些症状似乎

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

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3、太阳常数

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I0=1353 W/㎡。 4、大气环流

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

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分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7、热岛现象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1、得热量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2、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空气渗透

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无组织)的通风。原因是由于建筑存在各种门、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从而给房间空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气。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人体热平衡方程式

M-W - C - R - E - S = 0 式中:

M——人体能量代谢率,W/㎡;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 ;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 ;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 ; E——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 S——人体蓄热率,W/㎡

(式中各项均以人体单位表面积的产热和散热表示) 2、平均辐射温度

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3、 基础代谢率

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C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4、热感觉

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 (1)冷热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原有的热状态;(4)皮肤温度;(5)核心温度;(6)环境温度。 5、热舒适(TCV)

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 有两种观点:(1)“不冷不热”的中性热感觉 ;(2)使人高兴,愉快,满意的感觉。 6、预测平均评价PMV

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热;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冷。ISO7730对PMV的推荐值在-0.5~0.5。 7、有效温度ET

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它的缺陷在于: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8、新有效温度ET ﹡

同样着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于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环境中冷热感相等,则后者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ET ﹡。数值上等于:对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为0.15m/s空气

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为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中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改变了有效温度过高的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把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引进来。该指标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6、 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它比可感阈值高2~5倍。 7、感知负荷

9、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 ﹡。该指标是目前最通用的指标。该指标在有效温度ET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以人体生理反应模型为基础,由人体传热的物理过程分析得出,不同于以往的仅从主观评价由经验推导得出的有效温度指标,故被成为是合理的导出指标。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1、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含义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2、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含义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3、VOC

(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 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包括苯类、TDI、醚酯类、甲基乙酸和甲基硅酸等等。 4、暴露水平评价

暴露水平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 (1)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2)临床症状和体症;(3)效应生物标志; (4)相关疾病发生率。 5、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单位olf。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1olf。 8、感知空气品质

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单位为pol。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分感观负荷的源,在通风量1L/s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六章 通风及气流组织 1、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室内通风换气方式。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3、混合通风

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4、置换通风

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优点是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较高,且节约能源。 5、个性送风

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优点:可以保证人吸入的空气质量而又不必将周围所有空气控制在

合适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通风效率,可以大大减少通风量和能量消耗 6、换气效率

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7、余热排除效率

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指排放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除以工作区平均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的值。它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一般大于1。 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1、声功率

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

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

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

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

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计分布声级Lx,是表示测量时间的X%噪声所超过的声级。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L10,L50,L90 。 7、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8、混响半径

在直达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9、降噪系数

工程上常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降噪系数。 10、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其中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11、掩蔽噪声

利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背景噪声掩蔽令人讨厌的噪声,以解决噪声控制问题,该背景噪声称为掩蔽噪声。掩蔽噪声通常被比喻为“声学香料” 或“声学除臭剂”。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光通量:

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光通量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光通量用?表示,单位为流明(lm)。 2、发光强度

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发光强度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 ,发光强度用I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光源在这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3、(光)亮度

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的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包括物理亮度和主观亮度。 4、视野

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 5、视觉敏锐度

医学上称视力。指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视觉敏锐度等于刚刚能分辩的视角的倒数,它表示视觉系统分辩细小物体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个人、视看条件均有关系。 6、采光系数

指全阴天条件下,室内测量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扩散光所形成的水平照度与室外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的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比值。

《建筑环境学》题库——问答题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中国风水

中国风水以八卦五行、河图洛书为基础。在建筑选址方面认为:背山面水向阳最好;在建筑布局方面主义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它的合理部分在于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风水的理论更多的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性分析的提炼。然而目前的多数江湖术士,败坏了风水的名声。 2、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详述热岛现象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造成后果以及防止热导现象的措施。 (1)定义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2)特点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气象条件: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人为因素: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各种气候要素和城市布局也对热岛有影响。 例如:高纬度寒冷地区城市人工取暖消耗能量多,人为热排放量大,热岛强度增大,而常年湿热多云多雨或多大风的地区热岛强度偏弱 城市呈团块状紧凑不知,则热岛现象增强,城市呈条形状或呈星形分散结构,则热岛现象减弱 (3)形成的原因

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

(4)造成后果

a 对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

b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c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5)防止热岛效应

a 以采用改变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或换上浅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吸收太阳辐射

b 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可使城市温度下降

c 加强城市规划,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模式,树立城市生态学观念,统筹安排工厂区、居民区。尤其是热岛区要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

d 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并不是无法可制,比如上海和英国伦敦近几年“热岛效应”就有所改善。

2、简述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5个分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划分分区的主要指标: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划分分区的辅助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 3、简述建筑气候区

分为七个一级区,I、II、III、IV、V、VI、VII,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划分一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划分一级区的辅助指标: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一级区下又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二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冻土性质、最大风速、年降水量。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1、简述得热量和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得热量转换为冷负荷一般要经过幅值上衰减、时间上延迟。

2、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的特点、共性、区别 答:(1)两种方法的特点为: ①使用谐波反应法求解冷负荷 a 边界条件按傅里叶级数展开 b 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 (a)把室内空气温度固定

(b)给出常规室内热源的对流和辐射热的比例 (c)各内表面的辐射热量的分配比例

(d)给出常规建筑对常规扰量的各阶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求和

② 使用冷负荷系数法求解 a 边界条件按等时间间隔离散 b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

(a)把室内空气温度固定

(b)把外扰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表述为瞬时冷负荷温差

(c) 不计算房间蓄热特性的影响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求和 (2)两种方法的共性为:

二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处理手法的不同而已 ①针对相同类型的围护结构,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 ③把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常数 ④对长波辐射做了简化处理

⑤忽略了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在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光斑的影响 ⑥对辐射造成的影响做了过多的简化

⑦如果被研究的房间与这些假定差的比较远,所求得的冷负荷就有较大误差

(3) 两种方法的区别是: ① 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 ② 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 ③ 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4) 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差不多,但经多名专家计算结果表明:谐波反应法的精度一般较高。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简述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 (2)刺激的延续时间 (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 (5)核心温度

(6)环境温度

2、简述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 (2)刺激的延续时间 (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 (5)核心温度 (6)环境温度 (7)空气湿度 (8)垂直温差 (9)吹风感

(10)辐射不均匀性 (11)其他因素

3、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如何变化? 答:服装吸收了汗液后 (1)热阻增加

一方面: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

另一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使得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2)热阻减少

一方面:衣服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

另一方面:在显热传热基础上增加了潜热换热

总的来说,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4、请叙述PMV的定义、理论依据、适用性和局限性 答:(1)定义

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 (2) 理论依据

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热;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冷;

(3)适用性

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4) 局限性

(a)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或过渡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 (b)不适用于人体较多偏离于热舒适的情况 (c)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觉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1、简述室内空气品质受到重视原因。

(1)强调节能导致建筑密封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 (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 (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大量应用 (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 a 除湿不善,细菌孳生

b 过滤网不及时清洗或更换(运行管理不合理) c 新风口设计不合理 d 空调管理不善

(5)卫生间和厨房气流组织不合理

(6)室外空气污染(例如燃烧导致的SO、NO等) 2、改善空气品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1)美国每年因室内空气品质低劣造成的损失高达400亿美金 (2)中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210万人死亡,其中儿童120万人,白血病患者高达4万人,且近些年来,这些数字急速攀升 (3)初步检测表明:超过70%以上的儿童房污染严重

(4)初步检测表明:接近100%北京医院的孕妇房污染超标 (5)初步检测表明:超过90%的车内存在空气污染

(6)我国每年的新建建筑40亿m2,室内空气基本都超标 (7)大量含有害物质的产品充斥建材市场

(8)建材和装修市场缺乏严格和科学的法规和法律 (9)缺少检测和控制室内污染的技术措施 (10)人们约7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

(11)由于室内污染严重,90%的港台明星患有哮喘等疾病

(12)目前全国约有3.25亿(注:该数字可能有些保守)人口患有气喘及过敏性鼻病,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是主要原因。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1)纯客观的定义 早期,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2) 纯主观的定义 1989年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一教授提出:(1) 过滤器过滤

(2) 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 (3) 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 (4) 臭氧法

(5) 紫外线照射法 (6) 等离子体净化 品质反映了人们的要求,如果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3)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

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满足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通风>>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更进一步的定义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 (a)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b)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5)定义说明

(a)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b)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达到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例如氡、一氧化碳等没有气味,对人体也没有刺激,但对人有很大伤害

(c)定义d相对比较科学和全面,它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

(d)当前各国学者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仍存在偏差,但基本认同定义的(4)。

4、简述目前的空气净化方法。 目前的净化方法主要有: (7) 其他净化技术

5、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是什么?(1)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 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 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 不需要对他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 e 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2) 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 a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b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第六章 通风及气流组织

1、自然通风的定义、特点、优缺点、常见自然通风的形式 答:(1)定义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2)特点

①不消耗动力或与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

②主要依靠室内外风压或者热压的不同来进行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3)自然通风的优点是:

①自然通风对于温度气候不同、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 ②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

③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 ④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 ⑤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 (4)自然通风的缺陷是:

①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失

②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以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

③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

④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 ⑤自然通风不适用那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

⑥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 ⑦目前的自然通风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

⑧自然通风往往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

⑨自然通风的可控性低,风量可能不足,对于要求较高建筑,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通风

(5) 常见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

①穿堂风(进出口之间距离为屋顶的2.5~5倍) ②单面通风 ③被动风井通风 ④中庭通风

(6) 自然通风的适用场合

主要用于热车间排除余热的通风换气,及普通民用建筑。

2、请叙述置换通风的特点、相对于混合通风的优点、缺点及目前在社会的采用情况。 答:置换通风是指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1)置换通风的特点: ①低速低紊流度 ②小温差(≤6K) ③室内存在浮升气流

④室内出现热分离层,停留区空气品质好 ⑤停留区存在温度梯度

(2)产生置换通风气流的先决条件:

①在地板附近尽可能以较小的温差无脉冲低速送风 ②在天花板附近排风

(3)置换通风相对于混合通风的优点: ①人员停留区空气品质好

②由于低速低紊流度送风,热舒适性好 ③部分负荷特性好

④送风温差小,送风温度高,处理新风所需的能耗降低约20%;⑤送风温度高,过度季节免费供冷时段增加约50%,带来全年供冷能耗降低约10%

⑥由于送风温度高,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可提高,冷水机组的能耗可降低约3%

⑦由于仅需考虑人员停留区负荷,上部区域负荷可不必考虑,设计计算负荷可减少10~40%

综上所述,置换通风所需的能耗比混合通风减少约20~30% (4)置换通风的缺点:

①由于受限于室内温度梯度和安装位置,制冷能力有限

②由于送风温差小,所要求的风量较大,风机能耗要大,风管体积更大

③由于送风速度低,故置换通风口体积均较庞大,需占用室内部分空间

④要求要有采取使送风面风速要尽可能均匀的措施 ⑤室内的物品(家具等)不要遮住送风面 ⑥不能完全处理所有污染源产生的污染气流

⑦由于风管体积较大及置换通风口价格较贵,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增加约5~10%

⑧冬季供热时,形不成置换流,供热效果较差 (5)置换通风特别适用的场合:

①在高大空间,大风量,小冷负荷情况下更应优先考虑使用

②在工业领域,在高大厂房中,要求更好的空气品质,要求更节能的效果

③ 热源与污染源同时发生的场合更利于使用(生产和装配车间,厨房,实验室)

(6)置换通风目前在社会的采用情况

①北欧现在大约50%的工业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大约

25%的办公室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 ②中国目前使用较少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1、山西永济莺莺塔共13层,高36.76米。敲打石阶转角处有一大石上三两个凹坑,游人可以听到10余种不同的回音现象,其中主要的一种就是这种听起来很像蛙鸣的声音。试从声学观点予以解释。 答:根据研究表明主要有三个原因:

(1)塔的地形地貌,塔的地势特别高,周围特别平坦。它可以接受大范围内传出来的声音。

(2)它的建筑结构,它的每层塔檐都呈凹形,可以聚集反射波。 (3)它的建筑材料,在古代全部采用青砖所做的,表面特别光滑,可以大大提高声波的反射系数。

因为塔高低不同,时间不同,一棱一棱的就形成了酷似青蛙的叫声了

2、简述噪声控制的原则。 答:① “闹静分开”的原则

②改变噪声传播的方向或途径

③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吸声、降噪作用

④采取声学措施,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噪声控制技术

3、什么是消声器?叙述消声器的分类及特点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依靠管道界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从而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地。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由阻性消声器与抗式消声器组合而成。微穿孔板消声器是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一种特殊形式

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简述舒适光环境要素。 (1)适当的照度水平 (2)舒适的亮度比

(3)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 (4)避免眩光干扰 2、简述采光原则。 (1)是否节能

意味着尽量要自然采光,是否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 (2)有舒适的光环境,即要有: ①适当的照度水平 ②舒适的亮度比

③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 ④避免眩光干扰

3、叙述常用的照明方式 (1)一般照明

在工作场所内,以照亮整个工作面为目的的照明方式称一般照明,它的特点是:灯具均匀布置在被照面上空,在工作面上形成均匀的照度。适用于如下场合:①对光的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的场所;②在工作面没有特别需要提高视度的工作点;③工作点很密或不固定的场所。

(2)分区一般照明

同一房间内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各功能区所需要的照度值不相同,这时需首先对各房间进行分区,再对每一分区做一般照明。它的特点是: ①可能有工作区与交通区的照度差别;②可能有不同工段间的照度差别;③分区照明不仅能满足区域功能需求,还达到节能的目的。

(3)局部照明

指在工作点附近,专门为照亮工作点而设置的照明装置,适用场合包括:设置在照度高或对光线方向性有特殊要求处 。如:车间内的车床灯,台灯,商店柜台内射灯等 。提示:该方式一般不单独使用。

(4)混合照明

在同一场所内,既有一般照明,又有局部照明。适用于要求高照度或要求有一定的投光方向,或工作面的固定点分布较稀疏的场所。如大型商场,图书馆,工业厂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