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江西省上饶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矿石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石块的质量是47.2g B.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

C.若先测石块的体积,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小 D.若5g的砝码生锈了,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2.A、B、C 三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 三种 物质的密度 ρ A、 ρB、 ρ C 和水的密度 ρ 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 A>ρ B>ρ C,且ρ A<ρ 水 B.ρ A>ρ B>ρ C,且ρ A>ρ 水 C.ρ A<ρ B<ρ C,且ρ A>ρ 水 D.ρ A<ρ B<ρ C,且ρ A<ρ水

3.小华同学总结了透镜的一些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上 C.近视眼戴凹透镜矫正 D.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弱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5.一个挂钟正对着平面镜,在镜子里看到挂钟指示的时间是10时45分,如图,则挂钟实际指示的时间应是

A.10时45分 B.7时15分 C.7时45分 D.1时15分

6.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 A.C.

B.D.

7.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8.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超声波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在遂宁市区铁路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学校运动会100m比赛时一般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法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停表计时,为了准确计时,终点处的裁判员应该

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C.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D.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速比光速快 二、填空题

11.2018年2月,CR929飞机首件全尺寸(15m×6m)复合材料机身壁板工艺件试制成功,标志着未来复合材料的使用,将减轻飞机重量,说明该复合材料的密度较_____,如果采用传统材料﹣钢铁制作全尺寸(15m×6m)、厚度为5cm的平面壁板,则这样的壁板质量将达到_____t,壁板平面所承受的大气压力是_____N.

12.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写一种).

13.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14.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_,后_________(选填“升华”、

“凝华”、“汽化”或者“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15.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1)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刻度尺、停表、蚊香,还要_____和_____。 (2)测量方法和步骤:

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两端点处做标记,_____,用刻度尺测出_____; ②点燃这小段蚊香,并计时,测出这段蚊香_____; 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_____。 三、计算题

17.“红灯停、绿灯行”,城市里十字路口红绿灯设置对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小李同学上学路上有个十字路口,该马路的宽度约为40m,人行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小李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汽车遇红灯在路口等待时,通常是不熄火的,这不仅消耗能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研究显示,汽车不熄火等侯10秒钟,约需消耗汽油10毫升。若在路口等候60秒。消耗的汽油质量约为多少克?(ρ

汽油

=0.8×10kg/m)

3

33

18.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 (2)木头的密度; (3)木头受到的浮力. 四、实验题

19.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ml。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g/c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

(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 。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21.如图所示,小亮和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台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

(4)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5)小亮改变蜡烛的位置,记录了蜡烛A和较清晰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_____。 2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3.0 3.0 4.5 4.5 6.0 6.0 7.5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