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 难点: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分类及病变。
(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2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垂体疾病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第四节 胰岛疾病 【基本要求】
1. 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2. 理解:尿崩症、性早熟症、垂体性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催乳素过高血症、垂体性侏儒症、Simond综合征、Sheehan综合征、垂体腺瘤、垂体腺癌的病变特点;重体腺瘤的分类;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髓质肿瘤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胰岛细胞瘤的各类型及病变特点。
3. 了解: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变化;Cushing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变特点;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变特点;APUD瘤的概念。 2. 重点、难点
重点: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难点: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
(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2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大脑变性疾病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肿瘤 【基本要求】
1. 掌握: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
2. 理解: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的病变;中枢神经肿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围神经肿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特点。
3. 了解:海绵状脑病、狂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
难点: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
(二十四)第二十三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4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染病概论 第二节 结核病 第三节 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第九节 阿米巴病 第十节 血吸虫病
【基本要求】
1.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 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化规律;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病因。
3.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2. 重点、难点 重点: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及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类型;伤寒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尖锐湿疣、梅毒(后天)的基本病变;肠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肺型并殖吸虫病的基本病变及后果。
难点:结核杆菌的传播及致病机理;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为中心设计了14个验证性实验,将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相关课程知识相互融合并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序号 实验项目 1 适应、损伤及修复 基本目标 熟练掌握细胞、组织适应、损伤及修复的病变特征。 熟练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器官病变特征。 炎症 熟练掌握渗出性炎症病变特征,掌握变质及增生性炎症的病变特征。 肿瘤 熟练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大体及病变特征,正确鉴别良恶性肿瘤。 掌握心血管疾病大体及组织学病变5 心血管系统疾病 特征,能够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症状及体征。 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病理变化6 呼吸系统疾病 特征,能运用病理知识解释其临床表现。 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大体及7 消化系统疾病 组织学病变特征,掌握肝硬化的病变特点,运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熟练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8 泌尿系统疾病 及组织学病变特征,运用病理知识解释其常见症状及体征。 掌握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大体及组9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织学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验证 2 验证 2 验证 2 验证 2 验证 2 实验类型 验证 学时 2 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验证 2 3 验证 2 4 验证 4
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10 病及寄生虫病 熟练掌握常见内分泌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 验证 2 11 (1)通过本次实验观察理解机体内部条件在疾病发生上的因素与外部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 意义 (2)熟练掌握缺氧瓶内空气容积测量法和计算耗氧率的方法。 (1)熟练掌握蟾蜍下肢灌流标本的制作。 (2)观察毛细管内压,血浆胶体渗透验证 2 12 水肿 压及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对水肿形成的影响,会用水肿的发生机制解释实验观察结果。 (1)熟练掌握低张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上。 (2)通过实验了解各种类型缺氧的表现及发病机理。 (3)熟练掌握缺氧的常用抢救方法。 (1)熟练掌握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2)通过对失血性休克后动脉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的观察,加深对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的理解。 (3)通过观察实验兔在休克后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理解其发生机制。 (4)通过输液治疗了解输血输液是治疗休克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 计 验证 2 13 缺氧 验证 2 14 失血性休克 验证 2 30 五、学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