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整改。
( 4)员工参与:员工参与岗位风险识别,并清楚本岗位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2. 责任落实
( 2)有感领导:基层领导认真落实本岗位 HSE 职责,制定并有效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 3)直线责任:管理人员按照“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认真履行岗位 HSE 职责。
( 1)制定分解:站队和各岗位都有明确的 HSE 目标指标,包括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
( 2)实施方案:对关键性的 HSE 目标指标制定方案并实施,方案明确完成目标指标所需
要的资源、方法、时间及责任等。
( 3)跟踪考核:定期检查 HSE 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依据考核细则进行严格考核,鼓励
正向激励。
4. 能力培训
( 1)上岗条件:明确各岗位上岗条件和能力要求,培训合格,能岗匹配,并持证
上岗。
—11
—
( 4)属地管理:属地划分清晰,责权明确,岗位员工能够严格落实属地责任。 3. 目标指标
( 1)岗位职责:按照“一岗双责”和风险管控的要求,所有岗
位 HSE 职责清晰明确。
***
***
( 2)培训实施:培训矩阵得到运用,根据不同岗位人员能力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 3)能力评价:根据日常工作表现和岗位 HSE 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定期对岗位员工的 HSE
意识、知识和技能等进行评价。
5. 沟通协商
( 1)站队安全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专题例会,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活动,传达上
级 HSE 要求和文件精神,分析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安全要求。
( 2)班组安全活动:每周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分享安全经验和有关事故事件教训,基
层领导参加。
( 3)岗位员工参与: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安全活动,安全经验分享、安全观察与沟通
( 4)相关方沟通:与承包商、社区等相关方保持沟通联络,运用 HSE 信息系统,使
用和上报 HSE 信息数据。
6. 设备设施管理
( 1)基础资料:所有设备设施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实行动态管理;相关人员熟悉
设备设施管理要求。
( 2)检查确认:所有设备设施投用前都经过安全检查确认。
( 3)运行保养:操作规程完善,员工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设备设施保养及时到位,
定期检验监测,确保正常运行。
( 4)检修维护:备品备件完备,及时检修维护,设备设施 —12 —
得到广泛应用,合理化建议得到及时反 馈和处理,不安全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
***
不带病运行,不超期服役。
7. 生产运行
( 1)基础资料:工艺技术资料信息齐全完整,相关人员熟悉生产运行管理要求。
( 3)运行管理:员工遵守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做好操作记录。
落实交接班、岗位巡检制度,规范开停工等操作变动管理。
8. 承包方管理
(1)培训交底:对承包方员工进行入场教育或培训,并考
试合格;作业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现场风险和
HSE 要求。
( 2)操作规程:所有常规作业活动都编制操作(作业)规程、
操作卡片,并实行动态管理,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
( 2)属地监管:检查承包方人员资质和工器具可靠性,确认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对承包方现场施工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管。
( 3)验收评价:对工作内容和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认,对承包方作业过程中的
HSE 表现进行评价。
9. 作业许可
( 1)项目识别:现场所有非常规作业和高风险作业活动都得到识别,相关人员熟
悉、掌握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 2)风险分析与交底:工作前安全分析得到有效应用,能量隔离等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作业人员及相关人员清楚作业风险及相应控制措施。
—13
—
***
***
( 3)许可证办理:作业前严格按要求办理许可票证,作业批准人到现场核查、确
认后批准作业。
( 4)现场监管:作业过程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安全监护、监管到位,作业风险全
面受控。
10.
( 1)危害辨识和监测: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有效辨识,定期监测和公示,监测结
果满足标准要求。
( 2)职业健康防护:职业健康防护设施齐全完好,员工熟知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危害
和防范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11.
( 1)环境因素辨识:环境因素辨识全面,风险评价准确,控制措施有效可行;员
工清楚本岗位环境风险和控制措施。
( 2)环境因素监测:定期监测环境因素,数据得到有效运用。
( 3)污染治理: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符合国家和
地方政府标准要求。
( 4)环保设施:污染物处理、防护、监测等设施完备且运行良好,员工能够正确
使用和操作。
( 5)放射源管理:放射源管理规范,满足法规标准要求。 —14 —
环保管理
( 3)职业健康体检: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计划得到落实,职
业禁忌人员得到妥善安排。
职业健康
( 5)分析改进:作业许可票证得到有效管理,作业许可活动
得到统计分析,并持续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