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阻塞高压是如何形成和崩溃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第七章 中尺度系统
1. 什么是中小尺度天气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2. 天气系统之间存在怎样的尺度关系? 3.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4.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垂直速度量级、散度量级是多少? 5. 对流发展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有哪些? 6. 叙述雷暴高压的形成和结构。 7. 从哪些方面认识飑线?
8. 冰雹云的形成有哪些环境条件? 9. 描述龙卷的一般特征。
10. 中尺度雨团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11. 对流性天气的发生与哪些条件有关?
12. 哪些大尺度环境背景对对流性天气发生有利?
13. 描述雷暴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什么雷暴多发生在下午? 14. 什么是多单体雷暴?
15. 为什么极地纬度很少有雷暴发生? 16. 解释锋前飑线的形成。 17. 飑线与锋有哪些区别?
18. 解释云-地闪电。为什么雷暴时人在树木底下危险?
19. 为什么预报员夏季预报用语多用“局部地方有时有雷阵雨”? 20. 给出龙卷风水平尺度、风速和移动速度等的基本统计。 21. 龙卷会造成哪些天气灾害?
22. 重力波如何产生,对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23. 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4. 叙述热雷暴预报的要点。
25. 举例说明对流性天气产生的有利大尺度天气形势。 26. 哪些系统能够成为龙卷风的母体?
27. 描述Doppler雷达是怎样测量雷暴中风场的?
第八章 季风
1. 用“热-风-雨”的关系解释海陆风及对流降水的日变化形成过程。 2. 给出Ramage (1971)总结的季风定义。
3. 对季风区天气直接有影响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有哪些? 4. 在亚洲可以分为哪几个季风区?其降水有哪些特色? 5. 为什么我国气象学家对季风研究极为重视? 6. 亚洲地区哪些国家受季风的影响? 7. 为什么全球最强的季风发生在亚洲?
8. 描述季风形成的原因,太阳辐射纬度变化、海陆和地形对季风的作用。 9. 如果全球为海洋覆盖或大陆覆盖,大气环流会是怎样的?
10. 在北半球的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和南半球存在冷高压的时候,为什么低层大气的气
流不直接由高压指向低压跨越赤道? 11. 影响我国夏季的季风气流是怎样的? 12. 亚洲季风暴发的季节进程怎样? 13. 南海季风暴发有什么特色?
14. 南海季风暴发对东亚季风降水有什么影响?
5
15. 南亚季风降水与东南亚季风降水有什么不同特色? 16.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17. 东亚冬季风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18. 亚洲-澳大利亚季风与哪些大气环流系统有联系?
19. 全球存在哪些主要的季风区?用哪些量可以表征季风的存在? 20. 讨论哪些因素对南亚的夏季风和冬季风有贡献? 21. 什么是季风的年际变化? 22. 季风还存在年代际变化吗?
23. 在亚洲地区哪些环流系统直接影响季风的推进和季风降水量的多寡? 24. 什么叫季风环流圈?它与Hadely环流圈是否一样? 25. 试述索马里急流的形成及其对亚洲天气的影响。 26. 解释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
第九章 低纬度系统
1. 低纬度天气系统与中高纬地区的天气系统有哪些不同?
2. 低纬度天气系统形成的能量主要来源与中高纬地区的有哪些不同?它们的动力学特征有
什么不同?
3. 赤道辐合带是怎样形成的?赤道辐合带上活跃着哪些天气尺度的系统? 4. 解释副热带高压的形成。
5. 在我国常用哪几个量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变动? 6. 西太平洋高压脊附件风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7. 世界气象组织(WMO)对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是怎样分类的? 8. 描述台风的基本结构。
9.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0. 热带气旋形成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形成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11. 哪些因素影响台风的移动?台风在副高南侧、北侧和脊线上的受力分析和移向怎样? 12. 哪些因素影响台风的消亡?
13. 环境场对台风降水有什么样的影响?
14. 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5. 描述东风波与西风带波动的不同。
16. 解释正压大气与斜压大气的不同。为什么斜压波动很少发生在热带地区? 17. 为什么在热带地区分析流线,而不是等高线? 18. 全球不同地区热带风暴有哪些不同的名称? 19. 描述热带风暴的水平和垂直结构。
20. 描述有利热带风暴形成的低层和高层环流条件。 21. 用CISK机制描述热带风暴的形成。
22. 为什么台风转向后还会得到发展,或成为温带气旋? 23. 为什么台风环流在地形的作用下会诱生出低压? 24. 热带风暴与温带气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 25. 为什么台风形成后多向西北移动?
26. 台风发生为什么会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情况如何? 27. 叙述台风云系和天气分布的主要特征。
28. 叙述台风的空间温压场结构及流场分布特点,与锋面气旋有什么不同? 29. 影响台风移动的内力是什么?对台风的移动起何影响? 30. 如何利用卫星云图判断台风的发生、发展和移动?
31. 低纬北半球高层200-100百帕上夏季亚洲上空的主要系统是什么? 32. 季风和信风有何区别?
6
33. 西太平洋副高与青藏高压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34. 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我国雨带位置变动有什么关系? 35. 解释风暴潮。
第十章 中国降水
1. 描述降水形成的一般过程。要产生持续的降水需要怎样的水汽条件? 2. 形成暴雨的条件有哪些?
3. 形成我国大降水的水汽来源在哪里? 4. 如何计算降水率以及如何计算水汽通量?
5. 怎样定量计算垂直速度?如何从天气图上分析上升运动区? 6. 描述影响我国短波活动的形势场。 7. 描述短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8. 切变线和涡在我国有哪些表现?
9. 在我国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有什么作用? 10. 为什么梅雨期降水的预报在我国非常重要? 11. 世界上哪些国家关注梅雨期雨量的预报? 12. 什么样的环流形势会影响“少梅”、“空梅”、“丰梅”和“早梅”。近50年来哪些年份出
现了丰梅?
13. 梅雨期500百帕表现为哪些稳定的环流形势? 14. 梅雨期降水的低层大气环流系统有哪些? 15. 哪些物理量可以用于诊断梅雨期的降水? 16. 梅雨与一般连阴雨的区别是什么? 17. 梅雨的出现与阻塞形势有什么关系? 18. 我国西南涡的天气影响怎样?
19. 描述有利于华南降水的500百帕环流形势。 20. 哪些天气系统可以导致华南的强降水? 21. 描述华北暴雨的环流特征。
22. 为什么在我国南方地区夜雨比较大?
23. 描述水分的季风尺度循环和局地水分循环。
24. 云滴和雨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很少有云滴到达地面? 25. 如何由露点-温度差判断降水? 26. 描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27. 描述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7
附件1(2004年期末试题及答案)
2004年《天气学》本科生试题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40分) 补偿原理和准无辐散层, 天气与气候, 大气活动中心,
短波-长波-超长波, 涡度与散度,
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
锋生与锋消,阻塞高压与截断低压,锋面与飑线,Hadely环流与Walker环流
第二部分:问答题(60分)
1. (15)热带气旋(台风)与中纬度西风带中气旋的形成机制有什么不同?
2. (15) 台风在副高南侧、副高北侧和副高脊线的位置受哪些力的作用?移向怎样? 3. (10) 用地转风、梯度风和热成风原理描述大气中风场、气压场和温度场之间的关系。 4. (10)“槽线方程”或Rossby波公式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得到的?说明哪些因素影响槽
脊的移动速度?
5. (10)我国东部作为受季风影响的地区,天气和气候受哪些系统的影响?季节变化的过
程怎样?
答案-名词解释部分: (1) 补偿原理和准无辐散层
大气可以近似看作不可压缩的。如果在大气下层有辐散,高层就有辐合来补偿;相反,如果大气下层辐合,高层就会产生辐散。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原理”。这样中层就有散度很小的一层,称为准无辐散层。在实际大气中,准无辐散层可能不止一层,而且在各地的高度也不同。对实际资料计算的结果指出,准无辐散层大致在500—600毫巴等压面之间
(2)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短时间(几天)内的大气运动及其现象的特征。这一时间内的大气运动主要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局地风向、风速。现象也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的各种天气现象,如是降水,还要指出降水的量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降水范围等。天气一般包含7个基本要素:气温、气压、湿度、云、降水、能见度和风。
气候的一般定义,概念是一段时间内(1月、1季、半年、1年、10年、百年)天气的总和特征。这个总和是从统计意义上讲的,它既包含了平均状态,也反映了极端情况,如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等。气候是在特定时间长度下的天气统计特征。
(3) 大气活动中心
在冬、夏多年平均的海平面气压场中,存在一些长期的或季节性出现的气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在北半球冬夏季存在的系统有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西洋副热带高压,这些系统的活动,对广大地区的天气和气候都有重大影响,称为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对促使南北和海陆之间热量、水汽和动量之间交换有重要作用,是大气环流及其变化的重要成员。除了上述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外,在北半球还有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亚洲热低压或印度低压、北美冷高压和北美热低压等4个季节性的大气活动中心。
(4) 短波-长波-超长波
西风带波动按其波长可分为三类,即超长波、长波和短波。超长波的波长在一万公里以上,绕地球1-3个波,呈准静止状态。长波,也称为Rossby波,波长3000-10000公里,绕纬圈4-7个波,振幅10-20纬距。短波的波长和振幅较小,移动快,生命期短,多数出现在对流层中下部,往往迭加在长波之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