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的没落 下载本文

河大的没落

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1896年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以上见百度百科 河南大学字条

当时的河南大学虽然学术地位不如北大、清华、中央大学、浙大等名校,但是也聚集着一大批的学术巨擘,如 范文澜、冯友兰、冯景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著名学者,培养出了高济宇、尹 达、邓 拓、杨廷宝、白寿彝、姚雪垠等一批未来中国的学术新秀和名人,因而河大卓卓然有成为一方学术重镇的气象。直至1949年7月河南大学回归校园时,以教务长郝象吾(留美)为首的一批院系负责人80%以上是留学生,其中博士、硕士不乏其人,还不失为一流综合大学的编制。

以下为解放前河南大学校长名录以及学术背景:

林伯襄:河南商城人,上海中国公学毕业,曾任河南教育厅第一科长、代理厅长、科长、教育款产处处长(民国时期)省教育厅副厅长(新中国成立后)

丁德合:河南新乡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早逝

李敬斋:河南汝南人,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学士,曾任南京政府地政部部长

张鸿烈:河南固始人,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哲学硕士,曾任山东省建设厅厅长

徐 谦:安徽歙县人,清朝进士,曾任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

凌 冰:河南固始人,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国驻古巴公使

查良钊:浙江海宁人,金庸之兄,曾任台湾“司法部”部长

邓萃英:福建林森人,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

黄际遇:广东澄海人,东京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数学硕士,早逝

张仲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密苏里矿务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商科硕士,曾任煤炭总局副局长

许心武:江苏仪征人,艾奥瓦大学水利硕士,曾任黄委会委员长

杜 俊: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代理校长,曾任河南省银行

行长

杨震文:河南南阳人,柏林大学文学硕士、副教授,著名翻译家

刘季洪:江苏丰县人,华盛顿大学化学博士,曾任台湾“考试院”院长

王广庆:河南新安人,日本私立法政学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曾任立法院立法委员

田培林:河南襄城人,柏林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

可以看出,解放前的河大校长要么有过留学欧美的经历、要么曾经是或者以后是国民党要员。这点不足为奇,民国时,延续中国尊重知识的传统以及兼容并包,唯才是举的风气,欧美留学归来从政非常普遍,远远没有今天的党派门户之见和政坛对欧美留学生的歧视。

河大命运的转折点是1948-1949年,解放军像历代的游牧民族一样,自北而南潮水般地席卷全国各地。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开封, 开封解放。河大有着深厚的国民党背景,加之河南无论百姓还是文人均有唯中央政府马首是瞻的传统,河南师生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南迁,如同十年前西南联大那样。在解放开封之前,1948年6月7日,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分住怡园、狮子林后院、沧浪亭等处。据张静吾发表在《河南文史资料》上的回忆“五十年沧桑录”中记载:“开封第一次解放后几天,解放军自动撤退。河大同事聚集在学校开会,时校长姚从吾已去南京,校事无人主持。开会时谈到学校是否南迁,并说国民党政府对高等学校不重视,表示不满。我不赞成南迁,因整个河大,尤其是医学院迁了数次,图书设备损失很大。但我个人是要走的,因为我在解放战争中,几遭炮火,冒着弹雨到处躲避,实在是危险,我非军人又非河大或医学院负责人,即无守士之责亦无守职之责……又过几日,南京派社会部长谷正刚来校慰问。是否迁校,他说回南京与教育部商谈。又过几天,姚从吾来电说教育部已允河大迁苏州。于是学校沿途设站,教职员生纷纷前往。”

可见,河大师生在此时,仍是一颗红心向国民党。不可否认,河南师生此时是带着本能、习惯性逃亡南方的,多少有点无意识,其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考量。

1949年5月,逐鹿中原成功的共产党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亲自兼任校长。原校长姚从吾赴台成功(后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而几千师生仍滞留南方,6月,省政府派人将南迁苏州的河大师生接回开封。不知道这批南逃的师生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回到开封的。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河大却选择了国民党。

1952年,出于打破民国的大学格局,并为学习苏联大学模式以及改造知识分子做准备,中央政府在全国高校推行院系调整。

河大为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医学院、农学院分出,建立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水利系调入武汉大学,财经系调入中南财经学院。从此老河大四分五裂,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河大也逐渐由河南大学慢慢改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政府似乎确实有意地在雪藏河大。

以下为建国后历届河大校长资料

吴芝圃:河南杞县人,河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曾任河南省委书记

嵇文甫: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北京大学毕业,留学苏联,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河南省副省长

赵纪彬:河南内黄人,北京大学肄业,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陕西省委宣传部长

曲乃生:河南洛宁人,南开大学肄业,河南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教育副厅长,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李林 李润田: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靳德行: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

王文金:河南人,河南大学毕业

关爱和:河南汝南人,河南大学毕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党委书记,河南省政协常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第十六、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娄源功:河南原阳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席。

其特点有二:一,全部是国内高校毕业,大多数学术素养与同辈比较,默默无闻 二,其政治影响力仅限于河南境内,且影响力逐次递减,职位有省长、副省长,逐渐降格为省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也是河大由“国立”降格为“省立”应有的变化吧。

解放后的河大杰出校友恐怕只有政治人士了吧,其中尤以现任国防部长梁光烈(1984—1986年河南大学党政干部班学习)为河大人津津乐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说河大从此躲在时代的阴影里踽踽独行,但是还是河南地区的学术重镇,为河南的教育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然而,郑大改变了这一切。新世纪,郑大携省会之威,大踏步进入“211”,通过兼并、扩建等形式一跃成河南第一学府,而河大则仍守在黄河边的开封,和开封一样受着漫天黄河水的冲击。河大人也忧心忡忡,然而多数人将河大的没落归结为开封的没落,于是河大甚至将分校设在了郑州,然而没落之势仍如黄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系列因素机缘巧合地聚集在一起,制造了河大的衰落。首先是宋代以来,中国文化道统的南移,河南文化的衰落,注定了河大不能像浙大、南大等江南学府那样在短时间内通过吸纳本土的知识分子而迅速恢复元气。其次,则是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因为诸多的因素,造成优

秀人才外流,一个地区也会因为大量“流血”而贫血。最后,则是河大与政府的恩怨情仇,受宠和失宠往往可以决定一所大学的命运。

封建社会的中国,皇权的治统和儒家的道统相互对立、相互制约。政府的力量难以有效地到达草根阶层,基层由士绅充当政治、经济和文化首领。

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则多是三权分立,有限政府。

近代中国的衰落,政府统御社会的能力不足是一大因素。共产党的胜利恰恰在于其植根基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国家的动员能力。然而不幸的是,过犹不及,1949年后的中国政府成为一个超级政府,其权力的触角无所不在,也前所未有的伸向了草民的内心、影响到一盘散沙式的民众。

在此,民众的生活、言谈和举止和政府息息相关的时候,一个大学的沉浮的背后必然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s。

你不想理会政治、政治却不断地理会你,你身处在历史之中而不自觉,于是自己也成了过往云烟。

河大,注定是一个没落的贵族!

河南大学叩拜教育部、河南省请求亡校书(作者不详)

惊悉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近期进入了211工程,不由得无比惭愧,愧对先贤、愧对乡亲!愧对教育部、河南省的栽培,惟有引决自裁方能谢天下!因此恳请教育部、河南省将河南大学撤消!

河南省不让河南大学迁往省会,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是避免迁校花费、带动开封复兴的高瞻远瞩。相反,陕西将陕西科技大学由咸阳迁往西安、四川将西南石油学院由南充迁往成都是一个多么短视的行为。

教育部、河南省不让河南大学跨市合并,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是避免只重视高校质量而不顾数量的高瞻远瞩。相反,山东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跨市合并、急速膨胀严重的形成了行业垄断。

解放后,教育部拿走河南大学水利系、财经系、土木系、畜牧兽医系、植物病虫害系另建新校,是看得起河南大学。河南省拿走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另建新校,也是看得起河南大学。

教育部让山西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进入省部共建,是只给钱和政策。而不让河南大学进省部共建,是给了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河南省不对开封的河南大学大投资,是避免资金打水漂的审慎行为,全国有哪个非省会级城市的大学能建好,河北大学、湘潭大学都不行。西北农大是中央七个部委共建,有985工程的巨额资助,还赶不上华中农大。

50年来,河南省共给河南大学近亿元经费购买实验设备,已经快赶上了清华大学一年科研

经费的十分之一。建一栋大楼才花多少钱!

经过合并和省部共建,河南省已经有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一山不容二虎,北大迟早要被清华灭掉,河南应该敢为天下先,集中力量建清华。

长期以来,河南大学滥用英名,极大的损伤了国立河南大学的声望。因此,强烈的恳请教育部、河南省将现在的河南大学撤消,他只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而已,是不佩称作大学的。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河南大学是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做了一点点贡献而已:

一、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使汉字文化与先民文明彰现光芒。

二、勇攀高峰的河大学子为科技进步作出贡献,赵九章是“中国卫星之父”,“两弹一星”三大元勋之一;张劭在英国研制青霉素.....

三、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五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为代表的河大教育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现代启蒙与走向世界。

四、以台儿庄抗战医疗救护、学生抗日运动、学生参军为代表的河大抗日系列行动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五、部分院系南迁,实现了国家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专业院校的建立。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大学,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大,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大。

六、部分院系独立,促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完备和壮大,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化工学院(构建郑州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皆系河南大学分出。

七、部分师生另建中原大学,为中南地区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肇始了中南财经大学等校。 八、以王实味、邓拓(马南屯)、焦国标为代表的批判知识分子或有偏颇,却不失为一家之言,有益于社会。

九、以斋楼、礼堂、七号楼为代表的河大近代建筑群 “高超的融汇中西建筑手法,为国内罕见,显示了中国古典建筑中西合壁的最高水平” 。(一清华建筑教授的说法)

十、大批校友成为政、军、商、文、理、工、农、医各领域一流人才,为社会作出贡献

河大就是进不了211,省部共建,因为教育部只给河南一个指标 十所大学校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河南大学跻身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另: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之江大学旧址、浙江大学贵州抗战时旧址目前已不是大学 一代名校---河南大学,因为40年代请了蒋介石题写校名,因为80年代请了胡耀邦题写校名,于50年代、90年代被极左的河南打入冷宫,断绝财源,精英外流,急剧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