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杰:脏腑别通论 下载本文

性。

1.3 杨维杰认为脏腑别通的理论依据为六经开阖枢理论 中医的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差异巨大,更看重脏腑经脉在功能上的联系,虽然经络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证实,却丝毫不影响经络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先生认为脏腑别通实乃气化相通,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1]。《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 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杨(维杰)氏气化之说与《医学入门》的观点略同,并扩展了胃与心包通,且论述简略,现试详论如下:

杨维杰先生根据徐灵胎所说:\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 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 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与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

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2]。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 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太阳、太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气与水液的关系,而且肺司卫气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协同性;在病机上可相互传变,太阳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 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与厥阴、少阳与少阴与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另外一些理论从其他角度支持脏腑别通,如《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 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明确指出肾与三焦具有相通的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肺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而\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应 用亦从实践上证明肺与膀胱的相关性。

2 脏腑别通的应用

藏象学说注重各脏腑间的联系,传统的五脏调节模型存在着五大功能系统之间关系的不足,金元以后的众多医家对五脏的关系进行了补充和修改[3],脏腑别通学 说则扩展了脏与腑之间功能、病机传变、经络等多因素间的关系,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对后世五大功能系统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医学入门》中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心与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结合理脾法组方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症取得 良好疗效[4]。

根据脏腑别通理论,相通的脏腑所连属的经络之间虽然在经脉循行上未必通连,但在气化上却密切相关,从而在功能上息息相通,故在针灸学上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解释、扩展穴位功用 由于互通脏腑之经气相互连通,则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这样首先可以对一些穴位的功用从理论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如 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与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与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

性 的解释。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与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 功,临床应用广泛,其机理除与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与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与小肠通\,具清脾湿、 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其次根据脏腑互通,可以扩展穴位的治疗范围。中渚在三焦经上,由于\肾与三焦通\,扩展其功用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经通过膝部,因为\胃与心包通\,扩展 心包经内关穴的功用以治疗膝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秩边、承扶在膀胱经上,透过\肺与膀胱通\,成为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有效穴位。

2.2 为配穴提供新的思路 传统的配穴方法有本经配穴、表里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根据脏腑别通理论,选择互通两经上的穴位配伍应用,可以确立新的\别通配穴法\。 如此配穴可以同时调节互通两经的气血,协调互用,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如\胃与心包通\,分别选取胃经的足三里和心包经的内关配穴,既可以治疗胃痛、呕吐,又可以治疗胸痹、心悸。\脾与小肠通\,选取腕骨配伍阴陵泉,共奏健脾利湿之功。\肺与膀胱通\,选取尺泽委中点刺放血,既可以治疗水液运化失常所致的吐泻,又对手足干燥皲裂具有卓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