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考试复习材料 下载本文

3. 道路及广场用水量与气候条件、路面种类、人文环境等因素有关。 4.供水方式:统一供水、分区供水(分压供水、分质供水)

5。居住小区的供水干管布置原则:供水干管与水源直接连接, 敷设在小区道路或城市道路下面。其布置原则与市政给水管网相同,即以最短的距离向用水量大的用户供给。给水支管布置在居住组团的道路下,连接小区供水干管和接户管,一般为枝状。接户管与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的人行道或绿地下。

6、低位水池 源不可靠或只能定时供水,只有一条引水管,而小区或建筑物又不能停水,以及外部管网所提供的进水流量小于用水需要的设计流量时,应设贮水池,起调节流量的作用。 7. 增压泵 市政管网的供水流量足够,而压力不能满足小区最不利点的用水要求,则须增压。如果小区供水量大时,其水量波动不大,可采用增压泵升压。若集中升压在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可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否则设吸水井抽水。

8. 高位水箱或水塔当外网压力周期性不足,或外网压力经常不足,而小区不 允许停水或要求水压平稳时,应设高位水箱或水塔。

9.居住区给水增压和水量调节设施:低位水池、吸水井或转输水箱、高位水箱或水塔、增压泵、气压给谁设备、变频调速(原理:根据水泵叶轮相似定律,水泵的流量、扬程和功 率,分别与其转速的1次方、2次方、3次方成正比。变频调速一般利用电磁的方法(变频调速器)直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使水泵机组在恒压的情况下改变流量,达到稳压、节能的目的。) 10.变频调速:组成(组成:气压水罐(补气式还需有气体调节控制系统、隔膜式有隔膜)、增压水泵及自控设备等组成。)分类(①按气室和水室之间的关系分:气水接触式、气水分离式;②按压力工况分有:变压式、定压式;③按形状和安装方式分有:立式、卧式、球形; ④按压力值分有: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⑤按装配形式分有:整体式、组合式;

⑥按进水方式分有:灌注式、吸上式;⑦按补气方式分有:泄空补气式、机械补气式、水力补气式、顶压补气式;⑧按隔膜形式分有:帽形隔膜、囊形隔膜、胆囊形隔膜。) 11,居住小区排水系统有合流制系统和分流制系统。采用何种系统主要取决于城市排水管网的体制。

12. 当排水管道的埋深比建筑物基础浅时,不小于1.5m;

当排水管道的埋深比建筑物基础深时,不小于2.5m。

排水管道的转弯和交接处的水流转角不小于90°,当管径不大于300mm,且跌水高度大于0.3m时不受此限制。不同管径的排水管道在检查井内宜采用管顶平接。 排水管道的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层冰冻因素,结合当地实际经验确定。

13. 塑料排水管道的接口应采用弹性橡胶圈密封柔性接口,DN200 以下的直壁管可采用插入式粘结接口,其连接方式选柔性或刚性应根据管道材料性质确定。砼、钢筋砼承插管柔性接口可采用沥青油膏接口;砼、钢筋砼套环接口可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或沥青砂浆和石棉水泥接口,一般用于敷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情况;铸铁管可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或石棉水泥接口;钢管应采用焊接接口。

14. 检查井底导流槽转弯时,其中心线的转弯半径按转角大小和管径确定,但不得小于最大管的管径。

第8章中水

1. 实际中水水源一般可以分成下列三种组合:

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时也包括冷却水)组合,通常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 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的组合,通常称为杂排水。 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2. 建筑中水主要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

3. 中水水质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不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结垢及维修管理困难。 4. 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原水系统;处理系统;供水系统;

5. 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 完全分流系统是指:中水原水的收集系统和建筑物的原排水系统完全分开,且建筑物的生活给水与中水供水也是完全分开的系统。

完全分流系统的优点:水量可以平衡;处理流程可以简化;减少污泥处理困难;减少产生臭气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处理设备容易实现设备化,管理方便;中水用户容易接受。

6. 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形式:全部完全分流系统、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半完全分流系统、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

7. 中水原水系统是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及其附属构筑物。 8. 中水供水系统的组成:中水配水管网;中水贮水池;中水高位水箱;控制和配水附件; 计量设备等;

9. 水量平衡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建筑物各用水点的总排放水量; 中水处理水量、原水调节水量; 中水总供水量及各用水点的供水量; 中水消耗量、中水调节量; 自来水总用量; 给出自来水用量、中水回用量、污水排放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水量平衡措施通过设置调贮设备,使中水处理量适应中水原水量和中水用水量的不均匀变化,以满足一天内的原水量的处理和用水量的使用要求。

主要有如下几种:贮存调节;运行调节;中水使用调节;溢流和超越;补充自来水; 10. 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

中水原水: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 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

工艺流程: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

中水原水: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有机物或悬浮物浓度高。 处理目的:同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工艺流程: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

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中水水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水源。

工艺流程: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12. 中水处理系统中的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

原水为杂排水时,可设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宽度小于10mm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可设两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栅条空隙宽度为10~20mm第二道为细格栅,栅条空隙宽度为2.5mm 格栅流速: 宜取0.6~1.0m/s。格栅设在格栅井内时,其倾角不小于60°。

格栅井应设置工作台,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0.5m宽度不宜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

13. 建筑中水生物处理宜采用接触氧化池或曝气生物滤池。

14. 污泥(沉淀污泥 泥活性污泥 化学污泥)处理 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15. 中水处理中采用:混凝气浮法;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生物转盘法;

16.安全防护措施:(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相连接,(2)室内中水管道宜明装敷设,(3)中水贮存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

式浮球阀补水。(4)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生活饮用水排水管道共同敷设时: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不小于0.5m ;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设在: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生活饮用水排水管道上面其净距不小于0.15m(5)中水贮存池(箱)的溢流管、泄空管不得直接与下水道连接,应采用间接排水的隔断措施,以防止下水道污染中水水质。溢流管和排气管应设网罩防止蚊虫进入。(6).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第9章:专用建筑

1. 补充水量影响因素包括:池水表面蒸发损失池子排污损失过滤设备反冲洗用水消耗、游泳者或游乐者带出池外的水量损失卫生防疫要求

2. 初次充水时间确定因素:池子的使用性质和当地供水条件。

3. 游泳池给水设施的供水能力应满足补充水量,附属设备及辅助设施的用水量之和,同时满足初次充水时间的用水要求。

4. 池水循环方式是为保证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进水水流均匀分布,在池内不产生急流、涡流、死水区,且回水水流不产生短流,使池内水温和余氯均匀而设计的水流组织方式。 分类:逆流式、混流式、顺流式。

5.直流式给水系统组成:由进水管路和进水口、排水管路和排水口组成。 6. 循环流量是计算净化和消毒设备的重要数据。

7.平衡水池在以下情况中需要设置: 对采用顺流式循环给水系统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 当循环水泵受到条件限制必须设置在游泳池水面以上, 或是循环水泵直接从泳池吸水时,由于吸水管较长、沿程阻力大,影响水泵吸水高度而无法设计成自灌式开启时; 数座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共用一组净化设备时。 8. 均衡水池:对采用逆流式循环给水系统的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 为保证循环水泵有效工作而设置低于池水水面的供循环水泵吸水的均衡水池。

作用:气水分离、调节泳池负荷不均匀时溢流回水量的浮动。

9.循环水的净化:预净化、过滤(一般采用水泵加压一次提升的循环方式,过滤设备采用压力过滤器。)、加药(投加混凝剂、ph值调整剂)、消毒(臭氧消毒、氯消毒)、加热、净化设备机房

10. 滤料及滤速滤料要求: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截污能力强、使用周期长;不含杂物和污泥,不含有毒和有害物质;化学稳定性能好;机械强度高,耐磨损,抗压性能好。 过滤速度:确定设备容量和保证池水水质卫生的基本数据,应从保证池水水质和节约工程造价两方面考虑。压力过滤的滤料组成、过滤速度和滤料层厚度经实验确定,也可按压力过滤器的滤料组成和过滤速度表选用。

11。过滤器反冲洗定义: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污物积存于滤料器,使滤速减小,循环流量不能保证,池水水质达不到要求,必须对滤料利用水力作用使滤料浮游起来,进行充分的洗涤后,将污物从滤料中分离出来,和冲洗水一起排出,这个过程叫过滤器反冲洗。冲洗周期通常按照压力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和使用时间来决定。过滤器应采用水进行反冲洗,有条件时宜采用气、水组合反冲洗。

12. 循环水净化处理设备主要有:过滤器、循环水泵、消毒装置 13. 投加混凝剂原理:池水中的循环水进入过滤器之前需要投加混凝剂,把水中微小污物吸附聚集在药剂的絮凝体上,形成较大块状体经过滤去除。混凝剂选择:宜采用氯化铝或精制硫酸铝、明矾等,根据水源水质和当地药品供应情况确定。投加方式:宜采用连续定比自动投加。设计投加量:可采用3~5mg/L。投加点:循环水泵的吸水管内(重力投加方式)或是循环水泵的出水管内(压力投加方式)。

14. ph值调整剂 pH值对混凝效果和氯消毒有影响,宜在消毒之前投加pH值调整剂。设计投加量:1~5mg/l。 应定期地投加纯碱或碳酸盐类,以调整池水的pH在规定的范围:当pH值低于7.2 时,应向池水投加碳酸钠;pH值高于7.6 时应向池水中投加盐酸或碳酸氢钠。

pH值与总碱度(T·A)、钙硬度、总溶解固体(T·D·S)相关。

15. 水景的两种给水系统:直流式给水系统是将水源来水通过管道和喷头连续不断地喷水,给水射流后的水收集后直接排出系统,适用场合较少。 循环给水系统是利用循环水泵、循环管道和贮水池将水景喷头喷射的水收集后反复使用,水景工程最常用的供水方式。

16. 小型水景工程:半移动式、移动式 17. 水池是水景作为点缀景色、贮存水量、敷设管道之用的构筑物,形状和大小视需要而定。 水泵房尽量靠近水池,多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水泵房应考虑地面排水、通风设施。 补水池或补水箱通常设在水泵房。

18. 管路设计要求:力求管线简短,保证供水水压一致和稳定水景配水管宜布置成环状或对称式,配水管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5~10mm/m;流速不超过0.5~0.6m/s。同一水泵机组供给不同喷头组的供水管上应设流量调节装置,并设在便于观察喷头射流的水泵房内或是水池附近的供水管上。管道接头应严密和光滑,变径采用异径管接头,转弯角度大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