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 冠军路上的泪与痛
从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乒坛巨星,张继科最要感谢两个男人:
一个是他的父亲张传铭;
一个是国家乒乓球队原总教练刘国梁。 张继科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一条充满坎坷沧桑的曲线, 实在是有着太多的泪和痛…… 乒乓球撑起的童年少年时代
年初的时候,笔者有幸采访了张继科的父亲张传铭,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再加上笔者本身就是一个乒乓球迷,一直以来对张继科也十分关注。一月前,《北广人物》的编辑木匠向我约一篇人物专访,于是,我想不如就趁这个机会,把我所知道的张继科和大家分享一下――
张继科,1988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的一个体育家庭,他的父亲张传铭是青岛市第二体育场的少儿乒乓球教练,他的母亲徐锡英也曾经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曾进入过国家队。 ??继科遗传了父母良好的运动基因,身体素质、爆发力都很出众。张传铭虽然是乒乓球教练,却更加痴迷于足球。他一心想将儿子打造成“绿茵英雄”。因为他特别欣赏巴西
足球明星济科,正好儿子又是“继”字辈的,于是,便给他取名叫“继科”了。
1993年,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惨败给也门队,这让张传铭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了。而他的这种失望,也改变了张继科的人生。
就是在这一年,张传铭让5岁的儿子由踢足球改为了打乒乓球。为此,他们夫妇俩还做了分工:由张传铭负责儿子的训练,徐锡英做儿子的营养师。
当时,张继科的个子还够不到球桌,张传铭就在地上铺了一层红砖,让儿子站在上面打。张传铭堪称“狼爸”,他给儿子制定了一个“魔鬼”训练计划:每天要打完15脸盆乒乓球,之后,还要再进行3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也就是举铁和蛙跳、单腿跳、跨跳和交叉步的训练。训练结束后,他还要让儿子跟在自己的自行车后面,从训练馆一直跑回家,这个距离大约有5公里。
一个脸盆里能装120个乒乓球,每天打15盆,也就是1800个球。张继科的手掌都磨破了,训练也不会停止。徐锡英经常含着眼泪在灯下往儿子手上缠纱布。
张传铭对儿子的要求特别严苛,张继科的训练一旦达不到父亲的要求,就会被罚,而且是罚得特别狠。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张继科的左眼比右眼要小一点,这是因为他小时候经常会被爸爸骂,一骂就哭,一哭就抬左手去抹眼泪,大
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动作,左右眼的受力是不一样的。 从7岁开始,父亲又带他到海里去游泳,以锻炼他的身体协调性,以至于张继科现在见了大海就想吐,队友约他去游泳,他都谎称自己小会游。
还有就是张传铭说虾的形状像弧线,于是几乎每天都让妻子给儿子做虾吃。因为小时候虾吃得太多了,张继科现在从小吃虾。可以说,张继科的童年时代,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训练。不过,最让张铭传满意的一点就是,儿子从不偷懒。 “我没有偶像,我要让别人拿我当偶像!”从小张继科就表现出“心不是―般的大”。一次,张铭传带他去北京打比赛,比赛完又带他去了天安门广场。小继科在广场上摆了一个展翅飞翔的pose,说:“我要飞出国门!”
张铭传说儿子从小就很有主意,认准的事谁都拦不住。能吃苦,卅不服输,目标坚定,又野心勃勃。这样的张继科,几乎正是多年以后赛场上那个霸气“藏獒”的缩影。 那时,张传铭每天都会和儿子打一场比赛,张继科从来赢不了爸爸。10岁时,张继科终于有一天3比2赢了爸爸。此后,张传铭就只陪儿子练球,不与他打比赛了,因为儿子的眼神让他看到了一种不屑。张传铭说:“他赢了我之后的那种眼神,当时我就觉得,他肯定在想:爸爸,你以后肯定打小过我了。我知道他当时肯定有这种想法,我挺为儿子骄傲的。”
张传铭的严苛也在张继科的心里留下了一些阴影。10岁时,张继科进入了青岛体校练乒乓球。但张传铭每天下班后,还要陪儿子练球,直到张继科累得瘫在地上才肯罢休。因此,每次看到父亲来体校接他,张继科心里就打颤。要是妈妈来接他,他就会感到轻松许多。
父亲的严苛,也让张继科产生了逆反心理,有时免不了会和父亲对着干。这时,张传铭会就打儿子,而且下手特别重。那时候,张继科想要逃离父亲的愿望可谓十分强烈。不过,今天回想起来,他还是很感谢父亲当年对他的严格要求的,因为如果没有父亲的强势督导,他也不会有今天。 在青岛体校,张继科跟申蓬华教练训练。不久后,申教练就发现,张继科跟他身边的小伙伴有些不一样。训练课后,小伙伴们都争着要看动画片,只有张继科喜欢看体育频道。有一次出去比赛,张继科和另外两名队友住一个房间,竟因为看什么电视,差点打起来。申蓬华只得把他调到了教练房间,让他看体育频道。
“他对训练一直都很痴迷,很投入,是个有特点、有个性的孩子。”申蓬华说,“他不仅对乒乓球有兴趣,而且对体育有着特殊的爱好。训练时,别的孩子可能会分心,或者在教练不注意时少练一点,但张继科却不会这样做。他是乒乓球的天才少年。”
2000年,12岁的张继科进入了山东鲁能乒乓球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