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下载本文

B雪末儿显出彩虹。

?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互换 我们征服了这座雪山。

A改为把字句 B改为被字句 ? 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互换 A我不能不感到无地自容。(改为肯定句) B 我只好慢慢地走出病房。(改为双重否定句) ?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A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B这地面阴冷潮湿,让人无法入睡。(改为陈述句) ? 陈述句与感叹句的互换 A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改为陈述句) B祖国的江山很壮丽。(改为感叹句)

? 改写拟人句

A小鸟在树上喳喳地叫。

一、 陈述句与反问句

1、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笔财富。

(2)中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了,这令中国人很高兴。 (3)火车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

(4)所有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2、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失去了延安精神,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2)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到,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

(3)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4)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5)她从家里出来时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6)在专利书上签个字,哪有问题解决不了的? (7)快毕业考试了,哪有同学不认真复习的呢? 二、改双重否定句 (1) 这件事我知道。

(2) 赵王答应了秦王的要求。

(3) 课室里所有桌子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4) 校园里,叶子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三、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1)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可替你担心呢?”

(3)老师对小玲说:“今天放学你来帮我统计成绩,好吗?” (4)小明对我说:“把你的模型飞机给我玩玩,好吗?” (5)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四、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我的成绩落后了。我不会气馁。 (2)明天不下雨。我们去郊游。 (3)天气多恶劣。同学们按时上学。

(4)渔夫和桑娜自己受苦。渔夫和桑娜帮助两个孩子。

(5)在学校里,浪费时间,虚度光明。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增长知识。修辞训练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主人忘归客不发

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9.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1)(2)(3)/(4)(5)(6) B.(1)(2)(5)/(3)(4)(6) C.(1)(2)(5)(6)/(3)(4) D.(1)(2)(4)(6)/(3)(5)

11.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 [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操刀挟盾,猱进鸷击

D.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12.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3.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14.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 [ ]

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1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