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A和B两块粘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先使A、B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入射光线沿EO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使入射角增大,观察到反射角 增大 。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两角大小可得: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4)把纸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5)如果在B硬纸板上让反射光线逆着原方向射向O点,则在A硬纸板上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说明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
【分析】(1)掌握光的反射的概念,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进行解答;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在反射和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同; (2)使入射角变大,观察到反射角也随着增大;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把纸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让反射光线逆着原方向射向O点,则在A硬纸板上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射出,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不同;(2)增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考查了探究两角之间关系及三线之间关系的方法,并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31.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5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 点燃 (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与物大小相等 。
(3)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 M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填“实”或“虚”)。
(4)细心的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了两个像,所以实验时我们应选择 较薄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
(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 无论怎么移动蜡烛N都不能与像重合 。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可判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哪一侧观察。 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4)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干扰实验。
(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未点燃的大小相同的蜡烛N与点燃的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像与物等大。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M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M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M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故移去后面的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
26
面上,所以无论怎么移动蜡烛N都不能与像重合。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点燃;像与物大小相等;(3)M;不能;虚;(4)较薄;(5)无论怎么移动蜡烛N都 不能与像重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 五、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20分)
32.甲乙两地的路程约为600km,一辆小车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5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多少h?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分析】(1)知道甲乙两地的路程和行驶一半前后路程的平均速度,根据t=求出对应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和即为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2)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为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由v=可得,小车行驶前、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3h,t2===6h,
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t=t1+t2=3h+6h=9h;
(2)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v==
≈66.67km/h。
答:(1)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9h; (2)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66.67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33.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遂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遂道需要108s.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
【分析】(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知道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
27
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了火车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解答】解:(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1=L隧道+L车=1800m+360m=2160m, v=
=
=2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2=L隧道﹣L车=1800m﹣360m=1440m, t2=
=
=72s。
答:(1)火车的运行速度为20m/s; (2)火车全部在遂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2s。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要分清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和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不同的,火车完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
34.有一只铁球,其质量为23.7kg,体积为4dm3,已知ρ铁=7.9×103kg/m3 (1)该铁球是空心球还是实心球; (2)求这个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3)小华同学在此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铁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水=1.0×103kg/m3) 【分析】(1)知道铁球的质量和密度,根据V=
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然后与铁球的体积相比
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铁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 (2)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3)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体积和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加上球的质量即为铁球的总质量。
【解答】解:(1)由ρ=可得,23.7kg铁的体积:
V铁===3×10﹣3m3=3dm3,
因V铁<V球,
所以,该铁球是空心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