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医院感染 下载本文

第七章 医院感染

目前,全世界有60多亿人口,根据多数国家统计,每年平均5%的人住院,全球每年有3亿人住院,如果医院感染为5%,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患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病死率按10%计算,每年有150万人死于医院感染,全球每年至少花费15亿美元,4500万住院日由医院感染引起。这些都是最保守的估计数字,足以反映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加强防治研究工作的迫切性。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

一、定义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医院这个特定地点发生的感染病。包括在任何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接受诊疗的病人、医务人员、医学生和探视者,但主要研究对象是病人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与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 infection)及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可视为同义词使用。

二、医院感染的判定 以下情况属于医院感染: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无明确潜伏期者发生于入院48h后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在前一所医院感染,转院后发病者;住院过程出现新的部位感染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新生儿分娩过程或产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宫内感染不是医院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colonization)而无炎症表现;损伤引起的炎症或化学性、物理刺激产生的炎症;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感染,出生后48h内发病者;原患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的类型

(一)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指在医院内从病人或工作人员获得的感染,即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或接触污染物体引起的感染,即环境感染(environmental infection)。一般而言,这类感染通过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可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二)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指病人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机体腔道或体表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这类感染尽管采用了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感染仍难免发生。

四、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

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可以是经典的病原体,如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以是条件致病菌,如细菌(需氧菌、厌氧菌)、真菌、病毒、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近20多年发现的40余种新感染病原体均可在医院内传播,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nophila)、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以及朊毒体(prion)等。细菌仍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有如下特征。

(一)大多数为人体正常菌群 皮肤、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和阴道存在的正常菌群,对健康人无致病性,但对免疫力低下宿主,能引起严重感染。对微生态失衡及耐药菌株异常定植的患者,也具有高度感染危险。

(二)常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 MDR)感染 对常用抗菌药物效果

1

欠佳,成为治疗上的棘手问题,并有较高的病死率。

(三)病原体因基础病、感染部位而异 腹腔感染及妇产科术后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人工心脏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皮葡萄球菌占5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20%,其余为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等。

(四)对外环境有特殊适应性 这一特性常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如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常与各种植入导管有关。该微生物具有粘附导管表面的能力,形成的生物膜能免遭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和抗菌药物的杀灭作用。

(五)判断病原菌较难 从感染部位分离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病原菌,很可能是与感染无关的寄殖菌或污染菌,所以需要细致的分析才能准确判定。

(六)主要侵犯免疫缺陷宿主,这类患者易于遭致条件致病菌侵袭。

2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一、医院感染流行过程(感染链) 外源性医院感染是由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染宿主三个环节组成。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有机会连接,感染就可能发生。如阻断某一环节,感染就能得以预防和控制。内源性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是感染源(患者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其控制措施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生理屏障,切断易位途径,改善易感生态环境。以下进一步叙述外源性感染的流行过程。

(一)感染源 最重要的是感染病人,排出微生物量大,致病力强;其次是无临床症状病原体携带者;医院环境和医院设施也可能是重要的感染源。

(二)感染途径 1.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 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不通过媒介的传播。

(2)间接接触 感染源与易感宿主间有一媒体,最常见、最重要的是手的传播;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牙科器械及内窥镜等)是另一重要的中间媒介,医院中各类物体都可充当中间媒体。

(3)飞沫接触 咳嗽、打喷嚏、谈笑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和病原微生物,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其播散距离<1m,受感染者必须与感染源近距离接触。

2.空气传播 在空气中常有微生物微粒,随气流流动引起传播。医院的呼吸治疗装置,如氧气湿化瓶、超声雾化器、人工呼吸机等使用前未经有效消毒,可引起呼吸道细菌定植或感染。实验室操作以及空调系统等也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引起感染。医源性气溶胶传播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空气传播。

3.共同途径(或共同媒介)传播 医院内水、食物、输液(血)制品、高能营养液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常可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

4.虫媒传播 比较少见,如医院和病房卫生条件很差,媒介昆虫(蚊、蝇、蟑螂等)广泛存在,也能导致医院感染发生。

(三)易感宿主 老年人及婴幼儿;严重基础病(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接受外科手术及各种创伤性诊疗操作,直接破坏机体防御屏障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如放疗、化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的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改变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的患者。

二、医院感染的流行形式 1.暴发性 指医疗机构或某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称医院感染暴发。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5例以上的暴发或导致死亡者或3例人身损害者,应24h上报卫生部。

2.散发性 指在医院某病房或一定人群中,与历年同期以相似的发病率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病例,且病例之间缺乏共同的传染途径。

三、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病(表2-1)

3

表2-1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病的区别*

病原学 病原体 病原学诊断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方式 易感者 暴发频率 传染性 隔离意义 临床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传染病

典型致病菌 易于判定

外源性

常见途径(如空气、水、食物等) 健康人群 多而明显 强

病原性隔离(保护外界易感人群)

单纯和典型

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可确诊 较易

医院感染病

条件致病菌为主 不易判定

内源性+外源性

常为特殊方式(如插入性操作等) 病人,尤其免疫低下人群 少而不明显 弱

保护性隔离(保护患者本人)

复杂和不典型

需要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分析 较难

*王枢群、张邦燮. 医院感染学. 第一版.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