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说课稿 下载本文

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第九章的重点。《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

1

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以及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的优越性,营造探究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是本课时学法指导的主要特点。

说学法:这一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更能表现出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现实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1.读图求知,提升兴趣(主要包括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及人口)

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我们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学生通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青藏地区包含那些省区?

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教材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2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与全国面积人口比较表”: 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30 20 25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 40 55 1

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占全国1/4还要多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不足全国的1%,”该表格说明青藏地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地广人稀)为什么?

意图:承上启下

2.深入探究,掌握新知(包括青藏地区的民族宗教,自然地理特征,农牧业,自然环境和珍稀动物保护)

【探究活动】探究1.神奇的民族风俗

奇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们的服饰是那么别具一格,他们的舞蹈是那么豪迈粗犷,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奔放高昂……

(提问)同学们发现藏族同胞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服装有一种怎样的特殊穿法?为什么这样穿?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师: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长袖、长袍,袍袖宽大,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时,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探究2.神奇的宗教信仰(学生阅读课本p89讲解)

生: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多媒体显示),班禅是藏传佛教中的最高领袖,现任宗教最高领袖是十一世班禅。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图: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海拔差异大)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地形

师:你们感觉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加深理解“高”的特点,进而总结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

电脑演示不同海拔的气温差异,回忆气温变化与海拔的关系。电脑出示:同纬度的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地气温变化的差异(这里要教会学生读气温变化图的方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师生共同总结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点。

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3 独特的农牧业

(提问)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疑问:本区气候寒冷,太阳能资源为什么丰富?

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大气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种植业以那些作物为主?主那些地方?(视频展示河谷农业)

过渡:青藏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适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畜牧业)

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牧业生产呢?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畜牧业特点。三大畜种

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探究4 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疑问: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