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蜀山区七校联考2019年中考化学《10套试卷合集》模拟试卷 下载本文

【解析】

试题分析:A、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仍然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B、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正确;C、溶液都是混合物,正确;D、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正确。故选A 考点:过滤、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物质的分类、乳化作用 1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盐类:烧碱、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不属于有机物,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错误,C、冰水共存物是水的两种不同状态,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正确,故选D 考点:物质的分类

13.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溶质相同,溶剂种类不同;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两个试管比较只能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不能探究是否需要水;D、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程度远超过装水的瓶。选C

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

视频

否发生反应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实验目的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C。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已知:2KMnO4

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氮气(氧气) 氯化钙溶液(盐酸) 铁粉(铜粉) 氧化铜(木炭粉) 实验方案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答案】F 【解析】

B. C. D.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3)硫酸亚铁是由 和SO42﹣构成的;

(4)标注出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N2 (2)Al (3)Fe (4)H【解析】 试题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3)硫酸亚铁是由亚铁离子和SO4构成的,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注出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H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O。

2﹣

2+

2+

O

(1)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填“<”“>”或“=”)乙; (2)P点的含义___________;

(3)t2 ℃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欲将t2 ℃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

【答案】< t3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2.5 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降温结晶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甲<乙;(2)据图可以看出,P点表示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故把20g固体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2.5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 (4)要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很大,故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8.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 (填编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2)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 (3)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极少部分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解离而得到H+和OH- ,H+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与水分子相比,下列对水合氢离子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同学配制溶液时,在用量筒量里取所需水的过程中,他俯视读数,这样配制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②④;(2)2NaCl+2H2O

2NaOH+H2↑+Cl2↑;化学;(3)AD;(4)偏大。

【解析】(1)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错误;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正确;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错误;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正确。故选②④;(2)反应物是氯化钠和水,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氢气、氯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Cl2↑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3)A.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改变,错误;B.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正确;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正确;D.微粒的电子数不改变,错误。故选AD。(4)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少,故配制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19.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维生素C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食盐 B.纯碱 C.硫酸钾 D.苛性钠

(3)你认为,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的维生素C?_________。 【答案】 有机物 BD 加醋凉拌(或生吃)

【解析】(1)维生素C属于食物营养素,其中含有碳元素,因而属于有机物;(2)由题意知,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酸性,因而能与碱性物质等反应,题给四种物质中,纯碱和苛性钠均能与维生素C反应;(3)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且高温时不稳定,因而可以生吃(或加醋凉拌)。 2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