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马克思考试题库(老师给的) 下载本文

A.政治 B.经济 C.历史 D.永恒 74.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论断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的道理。 (A、B)

A.客观性 B.规律性 C.盲目性 D.偶然性

75.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的选择作用两者相一致的原理告诉我们,??。(A、C、D) A.社会规律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的 B.社会规律是自发地形成的

C.社会规律给人们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这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

D.能否实现主体的目的,取决于主体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76.社会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B.可以巩固新生的、发展尚不够充分的社会制度

C.在旧制度灭亡之前,为新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D.促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和更新

77.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A、B、C)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则导致社会制度的改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则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方式,而后者往往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加以实现 D.前者并不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后者则一定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78)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前提的有,??。 (B、C) A.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B.一些人利用暴力手段掠夺他人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D.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78.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其出发点包括??的观点。 (A、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占人口绝大多数 D.人民群众具有先进革命理想

79.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B、C、D)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80)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A、B、C、D)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80.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当坚持的正确态度是,??。(A、B、C、D) A.认清杰出人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善于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C.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D.在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8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是,??。(B、C、D)

A.必然是从自由转化而来的 B.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自由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 D.自由是从客观必然性转化而来的 82.资产阶级人性论的错误就在于,它??。(A、D)

A.离开社会关系去谈论人的本性 B.认为没有共同的人性

C.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断变化着的 D.认为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人性和普世价值 8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其所处其中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A、B、C、D)

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特别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B.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C.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84.人生价值的实现,??。 (B、C、D)

A.主要是通过个人“自我设计”和“自由选择”的途径 B.主要是通过努力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性的途径 C.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 D.最终取决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达程度 85.“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

A.具体的、现实的 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能够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具有先进思想的人 D.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8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B、C、D)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够真正实现的理想 8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B、D) A.社会劳动力缺乏,劳动力奇货可居

B.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自由得一无所有 C.劳动者的人身彻底依附于资本家

D.劳动者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8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B、C) A.科学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 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

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Ⅰ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尽心下》) 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荀子?王制》) 材料Ⅱ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十六册)

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Ⅲ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

(1)材料Ⅰ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Ⅱ和材料Ⅲ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答案要点:

(1)材料Ⅰ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出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

(2)材料Ⅱ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Ⅲ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Ⅰ

有不少的哲学家是用观念去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Ⅱ

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与感觉相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Ⅲ

俄国哲学家波格丹诺夫则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

(1)材料Ⅰ、Ⅱ、Ⅲ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2)材料Ⅲ的观点与材料Ⅰ和材料Ⅱ的观点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答案要点:

(1)材料Ⅰ、Ⅱ、Ⅲ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的标准。

(2)材料Ⅲ和材料Ⅰ、Ⅱ中的观点相比,强调了“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主观真理论,认为多数人的感觉、经验、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观世界的范围之内,无法确定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际上,大多数人所承认的思想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以下是有关唯心主义思想的哲学材料。 材料Ⅰ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摘自《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摘自《传习录》) 材料Ⅱ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秉此理,然后有性;必秉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使亦无天地。” (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Ⅲ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摘自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请回答:

(1)简析材料Ⅰ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Ⅱ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你对于材料Ⅲ的理解。 答案要点:

(1)陆九渊、王守仁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4.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Ⅰ

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