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分类选读60首 下载本文

(1)解释加点的词:

终日不成章 ( ) 泣涕零如雨 ( ) ..(2)“皎皎河汉女”一句中的“河汉女”是否可改成“织女星”?为什么? (3)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历来象征 。 (4)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说说它的好处。

3无题(七言律诗)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 ”字谐音。“烛泪”象征 。 (2)颔联两句侧重点有何不同?

(3)颈联两句分别从 和 两个角度写。

(4)整首诗的主眼是哪个字?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4沈园二首 (七言绝句) (宋)陆游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①沈园在山阴(今绍兴市)城西南四里,禹迹寺南。据宋人陈鹄《耆旧续闻》、周密《齐东野语》和《香东漫笔》等书记载,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唐琬,夫妻感情甚笃,因陆母不喜欢唐氏,被迫离异,陆游再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一次春游,二人在沈园重逢,唐琬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怅然久之”,为作《钗头凤》词题沈园壁,唐琬曾和作一首,中有”世情恶,人情薄“之句。不久,唐琬即抑郁死去。四十余年后,陆游已七十五岁,再到沈园,人逝物非,悲感万端,又作了《沈园二首》,凭吊遗踪,表达对唐琬的沉痛悼念。

(1)第一句“城上斜阳画角哀”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有什么作用?

(2)“惊鸿”出自曹植的《 》,原句为“ , ”。这里借指 。 (3)“梦断香消”是指 ,“柳老不吹绵”既指 ,又指 。 (4)由“泫然”二字设想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5)这两首诗与陆游其它慷慨激昂的诗歌风格有何不同?

5钗头凤(词) (宋)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续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这首词的上阕中的三个“错”字是指谁错了? (2)下阕中的三个“莫”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品艺诗

1听邻家吹笙(七言绝句) (唐)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13

注: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1)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第一句,为什么要把笙曲写成“凤鸣”,而且像从天而降? (2)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第四句写什么?试比较与第一句的异同。

2听蜀僧濬弹琴 (五言律诗)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 和 。 (2)第五句“客心洗流水”形容 。 (3)第六句“余响入霜钟”是写琴声好象与薄暮时分的 融合在一起。 (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杂言古体诗) (唐)杜 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

②?

,挂君高堂之素壁。巴

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注:(1)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访问画家王宰时,应邀而题。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王宰所画山水的神奇。 (2)昆仑、方壶:泛指仙山。 (3)赤岸:指传说中“西海之外”的赤水(《山海经.大荒经》)。(4)浦溆(音序):水边,岸边。(5)亚,低伏。 (6)“咫尺”句:画面很小,却有万里之势。 (7)“焉得”二句:语出自晋索靖故事。索靖非常欣赏顾恺之的画,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并州,在今山西太原市,以产剪刀著名。吴淞:一名松陵江,又名松江,为太湖最大支脉。

(1)从杜甫的这首诗可以看出,王宰画了哪些“山水”?

(2)最后两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意思和作用是 (3)诗人在这首诗中对艺术创作发表了什么样的看法?你对这些观点有什么体会? (4)中国的题画诗很多,请再举一首(诗中必须含有作者对艺术创作的观点)。

4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五言古体诗) (宋)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

(1)开头两句诗人对画画发表了 的观点,诗人提倡 。 (2)第三、四两句把开头的观点推及到 上。

(3)第七、八句评论“边鸾”和“赵昌”两位画家的画,其作用如何?

(4)两句“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称赞王主簿的画能 。这两句也寄寓着诗人对艺术创作要 的看法。

14

5 闻 筝(五言律诗) (明) 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1)首联“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中,“宝靥”描绘 的形象,“玉台”营造 的气氛。

(2)颔联“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从 、 、 等方面描绘了西邻少女筝声弹奏所形成的那种孤高凄清的音乐境界。

(3)颈联写琴声造成的音乐效果,这是一种侧面描写。请在《琵琶行》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5) 尾联“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请说说“哀”的含义。 (6)

哲理诗

下面几首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对画线句作何解释?

1杨柳枝九首(其四)(七言绝句) (唐)刘禹锡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2离思五首(其四)(七言绝句)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登飞来峰(七言绝句)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悟道诗(七言绝句) (宋)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5己亥杂诗(七言绝句)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

参考答案:

山水诗

1(1)含蓄地表达了对京城的眷念不舍之情 (2)它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极目远眺那天边的晚霞,就像织纹起花的丝织品;俯视那静静流淌的长江,就像一条素绢蜿蜒地铺展在大地上。色彩明丽,给人以静止柔软的感觉,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 (3)对旧日的欢宴生活的怀念 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 (4)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触动了思乡的情感,情景交融,禁不住“泪下如流霰”。

2(1)首联是远眺,勾勒山的总貌;三、四句由进山前的眺望,变为置身山中的环顾;五、六句是居高临下的俯视;末两句又下到林壑之间。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把终南山的面貌充分表现出来。这种视角用绘画术语叫做“散点透视”。 (2)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继续前进,白云却分向两边,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3)南山的中峰 阳光(4)有景有人,有声有色

3(1)恰当。因为“无风”时,湖面有波纹,但很细小,看上去好象毛糙的青铜镜的镜面。(2)用“青螺”比喻月下洞庭湖里郁郁葱葱的君山,意境空明,色彩明丽,形象美好 (3)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 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4)神话传说

4(1)表现自己的流连之情 (2)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 恬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 (3)溪水 净(清澈而又平静) (4)“情虽不厌”,诗人对东溪景色十分流连,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在此住下;尽管如此,仍然直到“薄暮”才“归来” 5(1)形胜、繁华 街巷河桥的美丽(烟柳画桥)、居民住宅的雅致(风帘翠幕)、整个都市户口的蕃庶(参差十万人家)、长堤的迤逦曲折(云树绕堤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怒涛卷霜雪)、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珠玑、罗绮) (2)西湖 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 好景 (3)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不同季节的花,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写得高度凝炼 (4)意谓当孙何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 相传“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作者祝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

田园诗

1(1)这句诗的意思是:月光洒遍田野,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这是多么漂亮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 (2)一种解释是庄稼丰收,意谓只要今年地里的庄稼能够丰收,那么衣裳沾湿了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一种解释为“复得泛自然”之“愿”,意谓只要实现了回归自然之愿(自耕自食),那么衣裳沾湿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3)诗人所追求的理想是:自耕自食,生活俭朴,因而亲自参加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但不能与农民的劳动等量齐观。 (4)略

2( 1)描绘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的浓烈气氛,以此作总背景 (2) “诗中有画”体现在:有暮色苍茫的总背景,有牛羊归来的动景,有倚杖候门的静景,有麦苗秀的实景,也有蚕眠稀的虚景,有村内之景,也有村外之景,有昆虫植物的自然风景,也有野老、牧童、田夫的人事情景。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渭川田家”风貌图。 (3)归:牛羊归、牧童归、田夫归、雉归、蚕归、麦苗归、桑叶归,自然界的一切都找到了它们的归宿 (4)因为诗人“羡闲逸”。最后两句借吟《诗经》言志,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反衬,以别人得归反衬自己未归。

3(1)枣花下落 缫车缫丝 卖黄瓜 枣花下落 (2)农村风物 行人 (3)野人家尚能赐我一杯粗茶,缓解我的口渴,而我可以赐农家什么? (4)以最寻常最普通不值得写的景物作为词的题材

4(1)“野老呼玉友,荐溪毛,野老对邻居的老大爷殷勤苦相邀。”即农民老大爷叫拿酒上菜,殷勤邀请邻翁到他家做客。 (2)那农民老翁邀请邻居老翁,走到桥边,突然看见那端有人过桥来,于是他连忙后退让在路旁,因为桥是独木桥,只容得一人过桥,但当他仔细一瞧,桥上来人正是他要前去邀请的客人,于是又连忙上桥前去迎接。 (3)上阕写景:雨过天晴,春光明媚;下阕写“野老”殷勤邀请邻翁喝酒 (4)意外的欣喜之情

5(1)农村 背景 (2)闲 “杖藜徐步”是闲,“近钓矶”也是闲,“看鸥鹭游戏”是闲,看“农父渔翁”经营活计更是闲 (3)评价 闲适优游 (4)白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