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人教版)古诗词分类选读60首 下载本文

还。”最后,失败被杀。

(1)开头四句的意思是: 。

(2)第五、六两“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从 这一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荆轲的评价是 肯定的。

(3)“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两句表面上写荆轲的英雄气概,实际上借荆轲表现他对 的蔑视。

(4)最后四句“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其抒情方法属 抒情,进一步抒发了 。

2登金陵凤凰台(七言律诗)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蔽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1)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意在说明 。 (2)颔联写 ,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意思是: 。 (3)分析第五句用“半落”两字的妙处。

(4)尾联中的“日”、“浮云”各比喻什么?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说说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乌衣巷(七言绝句)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是东晋时期高门士族聚居之地,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1)首句中的“野草花”描绘当年热闹繁华的朱雀桥,现今已经 了。

(2)第二句中的“斜”其词性是 词,突出了 的景象。开头两句运用的是 手法。

(3)第三、四两句写燕子的作用是 。

(4)这首诗总体上是用 的方法,依次描写诗人去乌衣巷凭吊古迹所看到的景物,写得十分 。

4赤壁(七言绝句)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①二乔,即大乔、小乔,东吴两姐妹,大乔嫁与孙策,小乔嫁与周瑜。

(1)开头提到的“戟”在这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2)第三句由铁戟联想到赤壁大战。诗人评论这次战役时,为什么要把“东风”放在首位? (3)后二句从反面写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取假想“二乔”的遭遇这一角度?

(4)为什么诗人把周瑜赤壁之战胜利的原因归结为偶得的东风这一偶然因素,而否认常人所认为的周瑜才略过人的观点?

5桂枝香(词) (宋)王安石

5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概括陈后主荒淫误国的行为。②《玉树后庭花》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

(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景物?它们有什么作用?

(2)第四句“千里澄江似练”是借用 的诗句,原句是 。 (3)“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的是什么典故?

(4)最后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用了哪一个诗人的哪一篇作品的诗意?

咏物诗

1赠从弟(其二)(五言古体诗) (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第三、四两句中的“一何”分别表现 。 (2)第五、六两句中的“正”分别表现 。 (3) 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所咏对象。请具体说明。

(4) 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将对象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描摹的。

2在狱咏蝉 (五言律诗)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自注:“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之异于曩时,将虫声悲乎前听?”(西陆:秋天。南冠:楚囚。)

(1)首句写“蝉声”的作用是 。 (2)第四句中的《白头吟》这一典故取自西汉 的《白头吟》。 (3)说说第五、六两句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4)这首诗是怎样通过写蝉来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的?

3 蜂(七言绝句)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开头两句中诗人用“不论”“无限”“尽”等词极力写蜜蜂采蜜的辛勤,这种写法在诗中起 作用。

(2)末句本来的意思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为什么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 (3)这首小诗抒发了什么人生感慨?

(4)再找一首以蜜蜂为对象的古诗,比较其寓意与这首诗的异同。

4墨梅图(七言绝句)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相传会稽山下有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日日洗涤笔砚,把池水都染黑了。

6

(1)试析首句所运用的典故及其含义。 (2)“洗砚池”与“淡墨痕”有什么联系? (3)这首小诗是如何把梅人格化的?

(4)阅读《儒林外史》中有关王冕学画的章节。

5六丑?蔷薇谢后作(词) (宋)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衩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扣窗格。 东园岑寂。渐朦胧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衩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注:①珍丛:蔷薇花丛。②颤袅:摇曳。③欹侧:偏向一方。④断红:落花。

(1)“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三句,有人说它“一波三折”,试析之。

(2) 这首词的词眼是 ;上下两片中的关键句分别是 和 。 (3)从“为问花何在”到“时扣窗格”是否实写“花落”? (4)下片写“谢后”,先写 ,次写 。

边塞征战诗

1从军行(其四)(七言绝句)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古国名,这里泛指西部边地少数民族政权。

(1)从诗中看,唐代边防军驻地在哪里?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2)开头两句是如何拓展诗歌的意境的?

(3)说说这首诗的章法,及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

(4)联系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试析当时的边塞诗写得十分豪迈的原因。

2塞上听吹笛(七言绝句) (唐)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第一句中的“牧马还”,有人说是指“敌人的骑兵被击退了,赢得暂时的宁静”,有人说是指“胡天雪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你的看法呢?

(2)第三句中的“梅花”究竟指什么?是笛声(《梅花落》),还是花儿? (3)诗的第三、四句与李白的哪首诗的意思相近?

(4)前二句与后二句在写景上的区别是 。

3后出塞五首(其二)(五言古体诗) (唐)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①霍嫖姚,汉武帝时,霍 去病为嫖姚校尉,尝从大将军卫青出塞,故以为比。

(1)开头两句句首为什么要用“朝”“暮”两字?

(2)第3句至第6句各写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1) (2) (3)

7

,它们各自的特色是:(1) (2) (3) 。 (3)第三、四两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写得有声有色,请作具体分析。 (4)最后两句写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4征人怨(七言绝句)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②青冢,是西汉王昭君之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从 和 两个方面写产生怨情的缘由。 (4)这首诗两联各自成对,说说后一联的对仗讲究之处。

5 塞下曲(七言绝句) (明)苏祐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筚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筚篥:一种流行于西北少致民族地区的簧管乐器。

(1)这首诗抓住 、 、 、 几个军营 自然场景的描绘,表现边塞军人的生活氛围。

(2)第二句“猎猎西风吹战袍”写风吹战袍,不仅说明 ,更突出 。

(3)最后一句取法于唐代卢纶《塞下曲》中的“ , ”。

(4)根据第三、四两句“筚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发挥想象力,作一段场景描写。

爱国怀乡诗

1 月夜忆舍弟 (五言律诗)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1)首联所写之景与全诗所抒之情有何联系?

(2)颔联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而这首诗却把词序稍作改变,便化腐朽为神奇。请作具体分析。

(3)前四句与诗题中的“忆”有没有关系? (4)全诗结构严谨,请举例简析。

2鹧鸪天(词)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翠微——青山。②取次——随意。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2)词中所描写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是给杜鹃叫声作 。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再举出古代诗人描写杜鹃啼声的诗句(三则)。

3商山早行 (五言律诗)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

8